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英、美、加四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整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是当前中、英、美、加四国课程改革的根本构成和共性所在。同时,共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国情又使这些改革举措各具特色,体现出明显的反思补缺、殊途同归的基本态势。对这四国课程改革的比较与横向参照不仅有助于开阔我国新课改的国际视野,而且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深深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我国科学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历史的视角探讨我国科学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我们了解科学课程实施与评价变革本质,对今天的国家科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然 《吉林教育》2004,(12):22-22,24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顾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加快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追。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及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提出明确要求,而且特别强调了要发挥评价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工作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开始之前进行需求评价;对课程标准的事前评价与修订评价;深入开展教材评价研究;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通过审视和反思这些课程评价工作,当前课程评价还存在诸如对课程评价的宽泛理解、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使课程改革良性发展,提升课程整体品质,未来的课程评价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加强地方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和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加强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所谓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在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个性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在对本校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新一轮课程评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二是教师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三是课程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如何认识课程改革、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关系.是当前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课程标准实施和课程改革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和理念境界,提高教师的实践与研究水平,经研究,本刊编辑部特组织"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征文与评选活动。一、征文内容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工作业绩评价;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实施、课程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课程标准实施和课程改革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和理念境界,提高教师的实践与研究水平,经研究,本刊编辑部特组织"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征文与评选活动。一、征文内容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工作业绩评价;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初中英语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目标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以"教"评"学",注重教师"预设",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力;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关注不够;以中考为轴心,全面性及公平性凸显不足。有鉴于此,应采取构建"以学定教"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不走样落实;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关注;切实推进中考改革,促进落实教育公平的策略及措施,促进初中英语课程评价的顺利实施,并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改革课程设置过于统一的局面,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留下的空间,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改进评价方式,采用文本评价与实施情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校本课程.在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文本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我们将实践中的做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2.
罗然 《现代教育科学》2003,(1):21-21,20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加快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知识观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角度 ,对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并得出以下结论 :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地位、作用及未来人才观的共识 ,不同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知识观已经趋同和融合 ;国家体制、文化传统的差异致使在“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知识价值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发展为本的课程已经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我国的课程已经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探索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 ,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深入理解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 ,进一步做好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加快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培训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及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提出明确要求,而且特别强调了要发挥评价的功能,并把课堂教学评价看作是实施新课改的保障。那么实施新课改究竟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成功的好课,下面从教育督导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初中英语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目标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以“教”评“学”,注重教师“预设”,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力;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关注不够;以中考为轴心,全面性及公平性凸显不足。有鉴于此,应采取构建“以学定教”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不走样落实;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关注;切实推进中考改革,促进落实教育公平的策略及措施,促进初中英语课程评价的顺利实施,并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2日至14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北京市教育学会、荷兰国家课程研究所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四中、欧洲教育发展机构联盟承办的第二届中欧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荷兰、爱尔兰、捷克、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瑞典及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局等国家或国际组织从事课程与评价研究的专家和中国同行就课程改革及相关的一系列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探讨。会议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国家的课程专家,希望能够借此了解欧洲国家的课程改革发展动向,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收获。相关文章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上述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地区和学校三个层面积极推进,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在建立上述三个评价体系方面有很大的空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力图改变现行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性评价理念在大量的改革实践中日益具体化并丰富起来,积极探索和实践着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等不同形式的评价改革。本文试图运用不同的“喻说”更加清晰地诠释和分析发展性评价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教学评价,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