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武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代人物传记,分别选取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及《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其中《苏武传》是整个单元中篇幅最长、文言现象和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一篇课文。可就是这样一篇重要的课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材在注释此文的时候有多...  相似文献   

2.
从人物心理描写的角度来看:《金云翘传》与《翘传》的作者都擅长透过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作者对人物做心理分析,通过人物言行和内心独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青心才人善于通过诗词来写人物内心,阮攸则善于写景寄情;《金云翘传》的内心独白是简介式的内心独白,《翘传》中的内心独白除了简介内心独白之外,还有直接内心独白以及从无所不知视角描写内心独白;《金云翘传》叙事者在评论时的态度是相当客观的,表达也相当含蓄、蕴藉,而《翘传》的叙事者却用充满主观情感的语言来评论人物、表示对人物的同情。  相似文献   

3.
魏宝文 《学语文》2010,(6):17-18
《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整篇《李广苏建传》中,李广的内容大多照搬《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的内容也就只有几行,反倒是附在苏建传记之后苏武的内容让作者煞费苦心,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苏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对于《水浒传》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学术成果丰硕。但其中关于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出场描写研究则篇籍甚少,笔者不揣谫陋,从研究《史记》中的传主轶事描写手法入手,得出《水浒传》作者在对其小说人物出场的故事化描写的表象之下,其实隐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这种曲笔塑人的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武》这篇人物传记,通过对苏武艰苦卓绝的生活道路的记叙,高度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坚持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的坚强性格,以及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民族团结、人格尊严的可贵精神。在传记中,作者除了注意选择典型材料,注意描写人物的行动外,尤其注重了比照手法的反复运用,这样,就将一个爱国者的形象塑造得光彩照人。所谓比照,就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从而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的一种艺术手法。《苏武》中的比照描写主要有三处。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更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景色描写、人物外貌和语言描写,带领学生走向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相融的美妙境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祝福》是鲁迅先生创作辉煌时期的作品,对它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祝福》的主题应是表现了作者对女性处境和命运的关注,揭示女性身上存在的落后一面,进而唤起人们起来抗争。其中的人物卫老婆子精明能干,形象鲜明。全篇人物语言精湛恰当。  相似文献   

8.
班固在《苏武传》中应用炉火纯青的侧面描写艺术,以时代和自然的烘托,敌将与降将的反衬,再现了苏武爱国英雄的形象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范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的写人艺术一是将传主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传主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构成了类传存在的合法性,不同类传的设立与否因时代而异.范晔《后汉书》较之《史》《汉》,新增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篇类传,这七篇类传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体现在:立传数量与种类具有涵盖东汉朝野人物的全面性;传主选择以传主所处时代的公论作为标准;写法上多用附载法,且能类从中犹见“细意”,从而从时间、空间的二维角度全面反映人物情况.此外,七篇类传对前继承了《史记》传统,对后又完善了类传体例,其立传标准又受到了范晔“耻作文士”的主观情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穆天子传》是一部先秦古书,自出土以来,研究者众多。但对其中的人物描写缺少总体把握。纵览全书,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塑造。其中有对主人公穆天子的多角度刻画,有类型化的人物整体描写,又有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展示;有对盛姬浓墨重彩多维渲染,又有对应景人物的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12.
《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坚决捍卫祖国尊严、誓死不向敌国低头的忠贞不渝的外交使臣苏武形象。但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另一个重要人物李陵。首先,从文体特征来看,李陵不应被忽视。《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这是两个人的合传,叙述的是李广和苏建本人及其后代的故事。按照《史记》《汉书》一般的规范,合传的两个人肯定有某种交集,他们可以是同样性质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文本时,读者首先聚焦的是主要人物,这无可厚非。因为作者在设计人物时,一般会选取1-2名人物,进行浓墨重彩地刻画与描写,以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次要人物的存在。因为,有时,对次要人物的安排与设计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体现,也是通向作者内在情感的秘密途径。例如《品质》中格斯拉的哥哥。作为小说,《品质》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当然是格斯拉本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183;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是一部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小说中的反讽贯穿全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主题升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反讽的巧妙运用,小说得以于不动声色之中凸显深刻的哲理,以含蓄委婉的方式透露出作者对人性中善与恶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5.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它善于用简明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并力求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传主的童年小事和生活逸事来神话人物,从而既拓展了史书纪传人物的学笔法,又大大丰富了《宋书》的学性。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对话写作祝兆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话描写是曹雪芹刻划人物最主要的方法。这不仅由于人物的对话在《红楼梦》描写语言总量里占了最重大部分,还由于作者赋予了全书四百多个人物──上至王公侯伯、贵妃宫监,下至三姑六婆、市井无赖──以独特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17.
凡读过鲁迅小说《祝福》的,对主人公祥林嫂一生备受凌辱、饱尝煎熬、最后悲惨死去的 情景,无不铭记于心。这样一个人物,怎么能与“笑”联系起来呢? 然而,在小说中,涉及 祥林嫂“笑”的描写却有三处之多,这在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刻画中,如《孔乙己》中的孔 乙己,《故乡》中的闰土等,是从来没有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语言简练,含义丰富而深 刻,可以说字字珠玑,无一处不讲究。作者接二连三地运用这种神情描写祥林嫂,不是偶然 的。它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是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的。第一次“笑”。祥林嫂新死了丈夫,在家…  相似文献   

18.
语文第8册第1、2组共安排了8篇课文、两个《基础训练》和一篇读写例话。8篇课文中,有的侧重于描写景物,寄寓作者的情怀;有的侧重于表现人物,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国石》是一篇讲读课文,写了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和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作者以此来抒发边防战士热爱祖国的情怀。《旅行家树》是一篇阅读课文,是借物抒情的好文章。作者借“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中的具体事例来赞美其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品质。写人的文章,作者围绕一件件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来赞扬热心助人、默  相似文献   

19.
《史记》的大结构具有四个特点 :一、《史记》五个部分不是对等平列的 ,而是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互间不能替代 ;二、《史记》五个部分相互配合 ,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三、任何一个具体篇章在全书中的位置是具有意义的 ;四、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存在巨大的张力。小结构中把人物列传分成单传、类传、合传三个类型 7种叙事模式 :1、串珠式 ,2、板块式 ;3双线式 ,4、纠结式 ,5、对比式 ;6、并列分叙式 ,7、横截编组式。《史记》的内部结构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动机和文本中所隐含的意义 ,本文用“文心”二字来概括 ;在具体的篇章中作者或用一二字或用一些小故事小细节或用言语、书信等为“文心” ,统领全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肖培东老师的《管仲列传》课堂教学为例,详细分析了肖老师教学过程的成败得失,并由此总结和归纳了传记文本教学的设计思路与教学着力点:事件与传主的特色关联;传主与其他人物的命运链接;作者与传主的生命融合;传记的时代性与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