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代汉语教学的翻译问题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探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翻译问题,旨在提高古代汉语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献的能力。古代汉语教学翻译历史短暂,目前还没有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经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走到多媒体时代的今天,翻译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做出回答,因为它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它有助于理解古代文献;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献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核。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教材)的改革,应增加通论中关于翻译理论和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一种行为表现。因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三五二页)由此可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种训练,才能使作文教学收到切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范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的写人艺术一是将传主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文人中,两司马称雄。司马相如以辞赋见长于时,司马迁以史文流芳后世。论年岁,司马相如稍长于司马迁。虽属同姓,并非同族。相如生蜀郡(今四川)成都;迁生冯翊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市龙门筹)。两司马同为汉王朝鼎盛时期的御用文人,生前都曾先后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但是,却有幸运与厄运的不同人生。我们从两司马的遭际遇合及其创作的比较中,可以考察到汉代文学艺术精神的几个侧面。一、两司马的初衷和御用文人角色的转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走仕途之路,建功立业,“搏个封妻荫子”是血性男儿的理想和追求。两司马也毫不例外地受“…  相似文献   
5.
费振刚等辑校的<全汉赋>一书,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它首先阐释了什么是赋,其次严格区分了辞与赋的界限,其三是基本解决了汉赋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该书博采广收,校勘精审严谨,是汉赋研究的必备参考文献.然而尚有两方面问题值得商榷:一是汉赋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二是辑佚方面尚有遗漏.  相似文献   
6.
明确中等师范学较写作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对于改革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十分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只有明确了中师写作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才能切实有效地改革写作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研究。写作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对一个人语文知识的综合考查。中等师范学较开设写作课程,不是中学语文课的延伸和补充,而是为了适应未来教育工作需要,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中师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句流畅,标点正确,不写  相似文献   
7.
这里从给“古翻译”正名开始,通过对古翻译的历史和现状的观照,从而认为“古翻译”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翻译学。古翻译的实践呼唤着理论的探索。古翻译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语言学各个方面。它所研究的意义不单是使译语能力有所提高,对建设精神明,振兴中华有重要意义。进而对古翻译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标准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