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喜欢学校吗?近几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很多学校的重视。应该说,这是我们教育界的一大进步。学生喜不喜欢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满意度的问题。它从一个角度折射了教育的有效性。一个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课的孩子,实际上已经从心灵上拒绝了学校教育。进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并不是如何去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是更为根本的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第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今天的学生已与过去大为不同。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他们不喜欢半蒙半骗的教育手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诚实     
我们还要再次讨论一下教育诚实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是埋怨社会上太多的假,坑人的假,害人的假,丧尽天良的假。我们不能只去追究历史,主要是“文革”的历史,它造就了遍地的假,不知羞耻的假。我们甚至不必对过多的假更多地存在于行政官员之中多说些什么,人们可以反问:那些人不也是从学校里走出去的吗?当然,教育本没有可能把一切社会弊端都揽在自己身上,教育没有这个资格。然而,教育最应当责问自己:你也假吗?你有真的勇气吗?你的良心还在吗?你的贞操还在吗?你也不再在乎人们对虚假与伪装的憎恨了吗?你也不再会红脸了吗?我们正在庄严地向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3.
实现目标很重要,但对学生而言,享受过程更不容忽视。并不是所有的果实都是甜的。即使果实是甜的,如果过程是苦的,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下一个"果实"的向往,甚至很可能从此泯灭了学生的兴趣,而这恰恰是学校、校长甚至教育的最大失败。如果十几年学校教育的结果,是让学生终身厌倦读书、恐惧学习,那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吗?  相似文献   

4.
要搞真科研     
对于教育科研,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可以说很矛盾。一方面,三十年来,我一直热心教育研究,每个班每节课都是我的研究对象。比如我刚参加工作时搞"未来班",谁叫我搞的?谁也没叫我搞,但我自己觉得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对学生有好处。于是我就和学生商量,我们要建一个怎样的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这不就是教育科研吗?只是这不是任何一个级别的"课题"。然而现在看来,这是真正的教育科研。可以说,是教育科研成就了我,因此我没有理由拒绝教育科研。但另一方面,我对现在盛行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深切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一个教育方向问题。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如果这个方向本身是有问题的话,那就很  相似文献   

6.
邱小芳 《文教资料》2013,(5):110-111
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学校应教给学生哪些科学文化知识?这归根到底是一个关于价值判断和知识选择的问题。学校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储备基本知识与技能,作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知识及其价值的探讨,来说明学校教育内容应该是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的教育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社会上对教育是重视还是不重视?教师是不是弱势群体?高三、大四的学生中哪部分人去做教师?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是不是也开始影响到了学校?今天我们教师的素养如何?他们了解世界在发生着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一名教师可以教几门学科吗?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我们究竟了解学生吗?是不是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幼儿园的孩子在  相似文献   

8.
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开始了,在这漫长的假期里,中小学生应该如何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呢?应该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营造快乐暑假的良好氛围,追求独具一格的教育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社区资源免费开放。因为学生教育不是学校一个人的事情,对学生保持校内外教育的一致性,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们正在努力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离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到底还有多少距离?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我一直在想,这几年,教育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我们还缺什么?资金吗?不是。师资吗?也不是。先进的设备吗?更不是。我觉得,当前学校教育最缺的是精神,是灵魂。  相似文献   

10.
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为目前一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学生而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实践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知识修养差或学校管理不严来解释。这实质上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好像这个目标中太没有教育的作用了,太没有给社会以位置了,竟是让学生从自己到自己吗?首先,那后一个自己应是比前一个自己更高大的自己。其实,教育所期盼亦正在此。其次,那后一个自己的高大之处,即包含他协调和谐的发展,包含他更明白自己与社会的关联。再次,教学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以及教育的作用,不正在于促成这一变化吗?也许,个别学生太差了,他简直应该洗心革面了,还能再去成为自己吗?然而,洗心革面之后的他还是他自己。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这一目标的意义,还不只这些。一、我们一再…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什么时候谁造了这个流行的词:早恋。一提到这个词我心里就不舒服。学生不该有自己喜欢的人吗?我们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出一个无情无欲的人吗?  相似文献   

13.
郑英桃 《广东教育》2007,(12):128-128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低于20%,近年来,中小学生因承受不住各种压力自杀、出走等事件屡见不鲜.这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连适应社会都成问题,又焉能造福人民、回报社会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怎能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心育工程"等闲视之呢?然而,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尽管有些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挂出了心理咨询箱,却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咨询或者请求帮助,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如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架起虹桥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和办学当然不是一个同一的概念,这首先基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从历史上看,有学校之前就有教育;就现实而论,在学校之外还有教育。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许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把学校教育看作人类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谈教育的问题也就是在谈办学的问题,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也往往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产品吗?不是产品是什么?学校的产品又是什么?谁是学校的顾客?这些问题的确不是什么新问题,但却在影响着整个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定位,影响着人的培养。迄今为止,这些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本从产品的性质、检验标准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学生的角色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讨a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独家策划,我们探讨的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找到回归教育本原的路径。教育究竟是什么?学校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如何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表明了最基本的教育主张与观点,也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审视今天的教育现状,我们常会困惑,现在的学校还是学校吗?常态的教育现实,似乎越来越远离教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应该读书,但应该怎样读书呢?从前诸葛亮读书有个特点,叫做"略观大意"。陶渊明读书有个特点,叫做"不求甚解"。倘从字面上看,似乎主张读书不必深入细致,更不必刻苦钻研。这种说法不是误人子弟吗?清朝人阮葵生对这两句话有过解释,他说"略观大意"的意思是"即孟子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之义";"不求甚解"的意思是"盖不敢穿凿附会"。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似乎也不尽然,从这两句话里我们还可以有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今天,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诸多微词中包含了对学校法制教育的不满,提出种种质疑--对于社会违法犯罪人群的低龄化趋势,学校法制教育该怎么解释?部分学生法律素质有所增强,这难道是学校法制教育的功劳吗?眼下的学校法制教育到底是成绩多还是问题多?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试以"学校究竟应该拿什么来进行法制教育"来为学校法制教育正名,从而让社会进一步了解学校法制教育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读罢马海玲老师的《我的"输"与"赢"》这篇文章,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了马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真教育的坚守。但是转念一想,难道我们对真教育的坚守和学生的发展,就非得以教师的"输"为代价吗?这两者的关系就非得是"水火难容"的对立关系吗?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在积极追求一种"共赢"或者"双赢"目标。难道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就特殊到不能实现"双赢"吗?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双维目标。我们教师有能力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也就一定有能力把自己发展成为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20.
要搞真科研     
正你说你想搞科研,问我该怎么做。我想我无法给你一个具体的课题,也难以给你手把手的具体指导,但我可以谈谈我对科研的一些想法,但愿会对你有些参考。对于教育科研,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可以说很矛盾。一方面,三十年来,我一直热心教育研究,每个班每节课都是我的研究对象。比如我刚参加工作时搞"未来班",谁叫我搞的?谁也没叫我搞,但我自己觉得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对学生有好处。于是我就和学生商量,我们要建一个怎样的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等等。这不就是"教育科研"吗?只是这不是任何一个级别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