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应注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重视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应注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重视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更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更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心理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相辅相成,诛途同归。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不仅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心理教育,为人师表,规范言行,努力培养造就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校数学课程设置应当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但目前,高校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缺乏时代特征、实践性明显不足、缺乏指导性。要改变高校数学教育类课程现状,首先要优化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第二,采取多层次、多模式的教学形式,第三、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友岗 《江苏高教》2006,(6):122-123
新时期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力度不够、力量薄弱等问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观念、机制、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切实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浅谈教师教育专业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在对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重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重视创新能力的教育,重视学科能力素质拓展,付诸于教育科研实践,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既要根据客观实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又要从人才素质结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为此要改革课程体系,创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并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红色经典"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教育作用。高校理工科专业既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两手抓,利用"红色经典"文化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3.
左蔚琳 《科教导刊》2020,(2):170-173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充分发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时代背景下应采用"医学+德育"混合双模式;心理发展和心理补救两手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跟踪以及监控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的方式来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可以从起源、理论基础、特征、教育者队伍、学生观、目标、原则、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来论述;其联系则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来论述。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两者应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重“以心育德”争“以德育心”,可以提高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争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职院校也在逐渐扩张其办学规模,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其生源质量仍旧不高。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唐勇 《中国德育》2007,2(2):52-55,69
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德性,塑造大学生德行要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需要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营造一个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有序的校园活动,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极其重视年轻一代的品德教育和修养。他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育人思想仍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可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陶行知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方法。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因此,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认识不够、模式不新、队伍不强等诸多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实现变革和创新,切实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发展,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用健康的内涵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终身运动能力和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既拥有强健体魄,又具有心理健康和高尚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质量迅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困境。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外部环境,提升教师素质,重视学生实践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化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推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