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起动画片,总能勾起许多人儿时的回忆。70后的人们可能会想起《铁壁阿童木》、《猫和老鼠》;80后的人们可能会想起《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等。多数中国人的童年被各式各样的日美动画片所充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国外商业动画的影响力在当时更胜于本土动画。可殊不知早在60年代,在艺术动画领域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中国水墨动画。  相似文献   

2.
刘行芳  孟祥 《传媒观察》2006,(12):16-17
继《猫和老鼠》之后,《加菲猫2》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这只叫人喜欢的猫在度过26岁生日之后,又由福克斯公司投拍为同名动画真人电影,掀起新一轮动漫热,为动漫产业赢得理想的票房收入。可惜的是,中国动漫产业成功者却不多,且故事多为神话传说的老套情节《西游记》、《宝莲灯》等。由于中国动漫产业产供销各个环节很不协调,甚至互相牵制,致使我国动漫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广电总局已明令下午5—6时不得播送进口动漫作品,以为发展国产动漫事业提供必要的保证。但这只是治标之策,如要治本,还需变换思路。  相似文献   

3.
郭玉真  禹亮 《东南传播》2010,(1):109-110
动画系列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不仅创造了非凡的市场业绩,而且对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让人们看到了剧本对于一部优秀动画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动画从业者、动画理论研究者、动画教育三个方面论证说明了目前中国动画编剧面临的困境,从人物造型、背景设置、情节三个方面分析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在编剧方面的特点,指出写好剧本是创作优秀动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新闻世界》2010,(6):223-224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动画产业现状,引出动画剧本创作存在的问题,并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试图揭示动画剧本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产动画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精品动画片,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美国动画的大规模入侵,以及国产动画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产动画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6.
柳志华 《新闻前哨》2005,(12):59-60
现代家庭,儿童的父母往往同时外出工作,儿童单独留在家里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这就使儿童与电视交流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受电视的影响也越来越深。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儿童的眼界大开,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各种各样的卡通和动画电视节目最受儿童欢迎,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东方文化故事》、《海尔兄弟》、《成语故事》、《西游记》等等,,电视片播映期间,儿童是最忠诚、最守时也最快乐的小观众。儿童通过电视的多维视角,从荧屏上学到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并不亚于家庭和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都惊讶于梦工厂的动画长片《怪物史莱克2》能进入今年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其实,这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怪物史莱克1》三年前就已经在戛纳竞赛单元里接受过一次洗礼了,况且还有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勇夺2002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先例。  相似文献   

8.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先后推出《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之后,各级广播电视先后推出一大批舆论监督类节目。如评论类、调查类、热线类等等。有的直击社会焦点,有的调查、揭示问题的原委,有的则把舆论监督与服务性、沟通性相结合,开办了《阳光热线》、《政府在线》、《行风热线》、《百姓热线》、《广播110》、《曝光台》等。电视中类似于《焦点访谈》的节目,全国就已开办了60余个,而广播中的《阳光热线》类节目省级电台已开办了20多个,地市台开办了100多个。  相似文献   

9.
陈玺 《青年记者》2007,(18):95-96
动画同电影一样,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动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历时4年拍成的《大闹天宫》,被英国《电影与摄影》杂志誉为"最活泼、优美生动,叙述方法简洁、流畅,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先后获得了包括英国伦敦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大闹天宫》代表着国产动画曾经的辉煌,至今仍不断被人们提及。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我国动画步入了艰难的历程,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动画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我们不能把这个大蛋糕拱手让给别人,我们必须知难而上。本文想从横向比较的方法,从中找到中国动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肖艳华 《新闻窗》2012,(1):65-66
一、港剧发展脉络 港剧(香港电视剧),主要由香港本土两家电视台(无线TVB和亚视)拍摄。香港电视剧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时,得到快速发展。当时的港剧如:《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在内地播映获得了重大成功。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亚洲电视与TVB在常年的斗争中失势导致电视剧产业锐减.TVB开始加快了电视剧产业的迅速扩张。  相似文献   

11.
赵宝巾  李蕊 《青年记者》2009,(12):68-69
“动画产业”是“动画”与“产业”的组合词。《辞海》中对“产业”的解释是:“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从市场调研到节目的策划、创作、制作、播出,从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到另一个动画节目的策划,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人们称之为动画产业。  相似文献   

12.
方仁 《传媒观察》2004,(10):13-15
在上海,《青年报》是很受年轻人喜爱的一张报纸。《青年报》伴随上海几代人一起成长,有非常辉煌的过去。毛泽东、邓小平都曾为《青年报》题写报头和题词。《青年报》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达到顶峰。红透长三角,当时发行量最高到了99万份,许多的文学青年是通过看《青年报》,在《青年报》发表文章而成长起来的。但是,《青年报》由于体制等等的原因,也衰落过,甚至在报业市场上被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13.
提到中央电视台的崔永元,人们会联想到《实话实说》,提到朱军就会想到《艺术人生》,还有《幸运52》和《非常6加1》与李咏,《经济半小时》和《开心辞典》与王小丫,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小莉看世界》与吴小莉,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与李湘等等。总之,当下走红的栏目造就了不少重量级的主持人。即使有的人已经不再主持这档节目,人们在关注栏目的同时,对走红主持人还是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4.
江淑峰 《青年记者》2007,(24):60-61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可见报纸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从新文化运动中《学灯》、《晨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到报业激烈竞争下各大报纸的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及《羊城晚报》的《花地》、《晚会》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市场继80年代初期的晚报复兴和90年代初期的扩版狂潮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兴市场经济的热潮之时,迎来了第三次快速发展时期。自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创刊开始,《燕赵都市报》、《楚天都市保》、《三秦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等多家都市报应运而生。这批新兴的都市报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清新可喜的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06,(45):79-79
喜欢动画大师宫崎骏影片的观众,对久石让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1983年,久石让为宫崎骏的首部作品《风之谷》配乐,其充满印象派风格的曲风在日本乐坛一炮打响,也令久石让从此与电影结缘,成为宫崎骏的“御用作曲家”,在宫崎骏的几乎所有经典动画片中,都能听到久石让的作品,此外他还为北野武的《花火》《菊次郎之夏》等配乐。  相似文献   

17.
经营     
《青年记者》2010,(7):3-3
中国导演邓博弘赢得“2009全球动画大师”称号 3月21日.2009全球动画大师评选尘埃落定,创作《金地芙蓉世家》的深圳点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导演邓博弘赢得“2009全球动画大师”称号。同他一起获奖的均为好莱坞著名视效公司和影视公司的技术总监,相关作品包括《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等。  相似文献   

18.
陈闯 《出版广角》2016,(22):66-6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从主题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到色彩设计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当下,在中国动画面临外国动画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发掘中国文化元素,传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成为我们振兴国产动画事业的必由之路.《大鱼海棠》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在发掘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上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     
中国动画走过了八十年发展历程,而其作为产业理念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本期推出的高薇华、赵冰的《1993—2006:中国原创动画产业发展报告》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原创动画产量的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原创动画制作机构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了中国原创动画企业在产业化环境和政策  相似文献   

20.
张时 《新闻传播》2006,(5):58-58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国外也称talk show,在我国一般是以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为电视谈话类节目产生的标志。此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引进了谈话节目这一节目形态,越来越多的节目类型采用了电视谈话的形式。在我国众多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不乏精品,比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面对面》、《超级访问》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