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广东地区蔡家拳拳派的源流演变进行探析.认为,一贯、至善、至悟禅师传授蔡家拳一说并不成立,但三人对蔡家拳确实产生了重大影响,广东蔡家拳的形成与天地会有一定关系;蔡家拳明崇祯时已经成形,其传承已三四百年,但现能够找到的广东蔡家拳拳派历史连续传承时间仅200多年;林春甫在廉江地区蔡家拳拳派中有重要地位,何恩对中山地区蔡家拳拳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拳师对蔡家拳都进行了革新改造,或将其创编成其他拳种,或被已有拳种吸收,纯蔡家拳的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洪拳的起源洪拳是广东省五大名家之首,它与刘、蔡、李、莫四大家齐名,同属于南少林派系。据传说,约在清乾隆中业,福建泉洲人洪熙,字文汉,号孔臣,是福建少林寺著名和尚至善禅师的弟子,脱师后成为南少林派的著名拳师。拱熙原是茶叶商人,来广州后被人称为熙官。熙官身材魁伟,臂力过人,他将所学的技击与搏击经验结合本人的体型特点创造了以马步稳健,桥沉力雄,攻防连环,浑厚威猛而著称的洪家拳。洪熙官曾两次到广州市授徒。初次来穗,因在福建好打不平而伤了人来广州走避,埋名隐姓,在红船(广州的粤剧团体常用船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吴川市580名洪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发现练习洪拳的男性多于女性;练习洪拳的年龄多为中壮年、每周练拳2次数较多;练拳目的就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健身健体、防身自卫为主;练习场所多在庙宇和庭院、学习途径是从专业民间拳师那里学习.由此对吴川市农村是否有必要继续传承和发展洪拳的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了吴川市洪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国农村洪拳发展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建立更多更好的洪拳团体,进行洪拳的比赛和交流,特别是学术上的研究以及制定出一套洪拳练习标准,并进一步符合国家武术段位制的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青龙拳(上)     
一、说明福建汀州府巫必达在福建少林寺学拳后,落户湖南湘潭。人尊”“巫始阻家”的家拳(湖南四大名家之首)创始人巫必达之第五代传人黄忠义,在原有拳术的基础上创编青龙拳。黄忠义深得“巫家”真传,他把“巫家”五路拳术精华融合少林散手击法创编出实战性强,又具有巫家独特风格的“阴阳出进手”,又称“连环扣手”,在此基础上发展创  相似文献   

6.
"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一个常被提及、充满神秘、让人想象的概念。内家拳概念需要进行梳理,由于内家拳概念模糊,特征不明,由此可能滋生传统武术神秘主义以及反对玄学进而忽视传统武术理论研究,而这些都将成为武术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助牛顿经典力学对内家拳概念的产生及演变、内家拳劲力的意义和作用、内家拳特征展开探讨。长期以来二元对立观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局限了对内家拳的视角,言"内家"必提及"外家",甚至认为内外家是武术一种分类方法。应该说传统武术有内、外家之说,而内、外家的武术分类并不严谨。内家拳的最初概念,指的是王征南一系的浙东内家拳;而其后内家拳概念转移到清朝影响深远的三大拳种,并沿用至今,这是内家拳概念的演变过程。内家拳劲力相对稳定,与内家拳概念的演变相比,劲力是贯穿内家拳体系关键"基因",不受拳种盛衰、流派增减、风格变化的影响。内家拳的特点主要有:哲学式的表达方式;主静处雌内家拳整体风格;后发而先至内家拳技击原则。  相似文献   

7.
"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俗称,一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早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势"作为一个思想史的概念,在政治、军事、书法、绘画、诗歌等诸多场域中表达一种相似的哲学思维与意义结构,它们为"势"文化的理论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论域空间.研究以"势文化"为切入点,以内家三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拳之势"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架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结构之力;理势是"拳之势"生成的逻辑之力;气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生命之力;情势是"拳之势"生成的表达之力.习武演练自觉追求"势",它体现的是一种美学之道与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从文化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认为,中国政府为了提高太极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组织了一系列太极拳赛事与活动,这些活动催生了太极授拳、太极服务加工、太极旅游等太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创造了巨大的产业价值。然而,中国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发展不均衡,太极文化价值功能没有被真正挖掘,专业授拳师与教学资源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提出整合太极授拳业资源的均衡发展,扩大太极服务加工业规模,尝试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化发展道路,乘政府调整产业结构之风大力发展太极文化旅游业等推进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对阳湖拳文化生态变迁以及体育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阳湖拳是江苏唯一的地方拳种,阳湖拳特色鲜明,其历史演变有着极强的时代性,阳湖拳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精神价值、健身价值、表演价值、传承价值等体育价值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台州大港湾为研究区,利用MSS,TM和ETM等3类数据源,共计37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6-2006年,根据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水边线高程反演技术,进行研究区岸滩冲淤分析.利用1964-2005年不同年代的海图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进行浙江台州大港湾海床稳定性分析.通过岸滩和海床稳定性分析,为浙江台州大港湾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行意拳是我国内家拳主要拳种之一,内家拳的主要特点是发"内劲儿".目前有许多人对行意拳的"内劲儿"认识不足,往往只看到发劲儿中刚、直、快、猛的一个方面,而把行意拳看成了单纯硬打硬拚的唯技击的拳种,这是非常错误的.本文拟将行意拳的"内劲儿"作一比较全面的阐述,其目的在于既可使行意拳之道得以发扬光大,又可供有志于斯道者作为研究参考之用.一、什么是"内劲儿"?练拳的人都喜欢用"劲"这个武术上的术语,在自己单练时往往说要找"劲儿",在两人对练时又往往说要摸"劲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咏春拳理论研究局限于技术分析和拳理梳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女性创拳说奠定了拳种女性形象,优雅精致的咏春拳技术风格符合女性生理条件;攻守同期的技击策略体现出女性心理特征于优势;包容与开放的岭南文化是孕育女性创拳说的土壤,抵御暴力的女性反抗精神在传播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宣扬将吸引更多女性学习咏春拳,也有利于全面弘扬武术文化及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断代史角度,梳理了鲍家拳入黔以来的演变脉络,分析其功用的蜕变和衰微。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浙江鸦片问题凸显。台州、温州等地种植罂粟和售卖鸦片,宁波、杭州、嘉兴等地鸦片走私猖獗,外国鸦片和本地烟土在浙江境内蔓延。地方官员面对外国烟贩、外省烟贩、本省烟贩、吸食者和盗匪游民等利益群体,积极调整措施,虽未能彻底遏制烟毒蔓延,却也提供了难得的禁毒经验。  相似文献   

15.
查拳是中国武术运动中的一个优秀拳种,构成中国查拳体系的项目有:弹腿、查拳、器械、对练、查拳技击方法五个部分.本文对每个部分都简要地介绍了各自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这篇文章是对我国文化遗产——武术运动挖掘整理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电化教学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浙江台州师专应国良317000浙江台州市椒江五中张崇玉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综合目标。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物理是...  相似文献   

17.
“蒙古”一词之涵义,说法不一,有沙漠说,勇敢说,山名说,王国维均以为无稽。据今人道润梯步研究,“蒙古”一词是由蒙语“长生天”和“炉灶之火”结合而成。长生天的蒙语读音为。炉灶之火的蒙语读音为,表示氏族部落的象征。由于语意和谐律的支配作用,取长生天的,加上炉灶之火,遂演变为“蒙古”。《黑鞑事略》载;蒙古人所为,“无一事不归于天,自鞑主至其民,无不然”。所以道润梯步教授认为“蒙古”一词象征着蒙古是个敬天的民族,而天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所以有长生天之意(见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卷一P~2)。  相似文献   

18.
摘要:对邹市明在7场职业拳赛中制胜因素运用变化特征进行提炼和总结,为我国拳击运动员增强整体竞技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价值。运用数据追踪分析、录像观测等方法对奥运会冠军邹市明7场职业拳击比赛所运用的制胜因素指标进行研究,结论:1)邹市明在面对攻势较弱、防守较差的对手时,单拳进攻明显增多,以前手直拳试探、诱攻,使用2拳、3拳进攻、反击或迎击;在多拳组合进攻、反击奠定胜局后增多单拳、多拳迎击;后撤步、躲闪、格挡防反战术运用逐渐增多,为反击与迎击创造机会;多运用紧逼战术、直攻战术,辅以假动作虚晃、引诱、迷惑对手,在对手进攻后进行多拳防守反击同时单拳、多拳迎击对手。2)在面对攻势较强、防守较严密、步法灵活、反击快的对手时,邹市明多前直拳试探、引诱,以后直拳、后摆拳反击、迎击;后撤步、躲闪、格挡防反战术运用较少,增加4拳进攻和间接迎击的频次,较多运用边角摆脱和步法调整进攻。3)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拳击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离婚与再嫁是受贞节观念制约和支配的。所谓贞节,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封建时代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在我国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离婚、再嫁就越来越不自由了。然而在唐代,离婚再嫁却屡见不鲜,妇女的贞节观念,出现了较为淡薄的局面。据文献记载,春秋前期还没有妇女守节的风俗。《管子》曰:“凡国都有掌媒,取鳏寡而和合之,则谓之合独。”王夫子《诗广传》也说:“古者无少寡之妇;夫死而田归,无以养之,则嫁之也。惟老而无夫曰寡。”可见当时妇女再嫁并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关于证据概念的表述有事实说、根据说、信息说、手段说、材料说等数十种,但由于立法上、理论上、实践上三大悖论的存在,每一种学说都无法全面涵盖证据的本质。由此,根据动态的诉讼程序中证据在不同阶段的演变,为证据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提出裁判作出前证据概念的“材料说”——可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以及据以定案的证据概念的“狭义根据说”——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