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中的小括号部分例2,例3。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知道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一) 认识与记忆 1.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认识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认识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4.认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5.根据应用题数量关系.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理解 1.懂得小括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7页~38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认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3.记住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记住在计算过程中,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 5.记住解答两步计算以上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6.认识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7.认识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理解 1.懂得运算顺序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一、混合运算小学第五册(六年制)第二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先乘除后加减和脱括号运算的开始.它是在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教学34页的例1、例2前,先让学生复习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如:(1)165-15+2,(2)130+21-3,(3)6÷2×3,(4)6×2÷3.让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再口算出得数.随后教师出示尝试题:①165—15×2,②130+21÷3.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和例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看例题中的箭头和旁注.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使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3和例4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计算;11×4+2和100-95÷5,然后给它加括号,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三步式题和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三步式题(第二级运算中含乘除混合及两个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能对三步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简单分析,进而解决应用题。3.培养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列式,解决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过程】一、题组呈现,以旧引新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  相似文献   

7.
[课例简析]“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是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复习题,再现学生已掌握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引导他们分析课例1的运算顺序.例2是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相似文献   

8.
式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却始终困扰着许多一线的教师,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与实施,更使大家一筹莫展。现以“整数四步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探索,以图抛砖引玉。教学内容:整数四步混合运算(浙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第八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整数四步混合运算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正确计算。2.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主动探究,经历探索四步混合运算的过程,并由此感悟计算的策略与方法。3.通过四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问题:计算1994 1993-1992-1991 1990 1989-1988-1987 …… 10 9-8-7 6 5-4-3 2 1=9(小学数学奥赛总决赛题) 这是一道运用运算符号重复规律分组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熟悉加减法的性质,并根据运算符号重复规律分组进行计算。性质: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或连减算式中,改变运算顺序后,结果不变。另外,在加数前添加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不变,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P_(44)例4:6.3×1 1/3-3 5/6,例5:4.3-(3/5 2.4÷2 2/3) 师:同学们,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才能使计算又对又快。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和记忆 1、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计算。 2、记住乘除被加减隔开,可同时脱式计算。 3、认识并记住在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里,两个小括号可同时脱式计算。 4、小括号里的运算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  相似文献   

12.
在实数的混合运算 ,整式乘、除的解答试题中 ,常有一些概念模糊性试题 ,解答时容易出错 ,现将常见的错误分析 ,总结如下 :一、不按运算顺序而至错例 1 计算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错解 :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    =- 8× 0 .2 5 - [4÷ 49× 9+ 5× (- 8) ]    =- 2 - [4÷ 4 + 5× (- 8) ]    =37.评析 :此题错解的原因在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法前先算乘 ,除在前先算除未用 ,正确答案应为 - 43。二、概念不清而至错例 2 计算 - 2 4+ (3- 7) 2 + 2 4× (- 3) 3 …  相似文献   

13.
文字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制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两步计算文字题列式时,往往需要运用小括号划分运算顺序,这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在保证个体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关注个体思维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时,按照题目叙述的运算“盲写算式”,再根据题目的问题划分运算顺序,即可列出正确的算式,求出问题。学生运用这种非常规的列式方法解题,方法简单,列式准确。具体做法如下:一、创设典型式题,强化运算顺序,迁移括号运用规则教学时,出示一些典型的两步计算式题,如:①6×3 50 ②50-6×3③54…  相似文献   

14.
《中括号》这节课的数学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任何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正是为了确定运算的顺序才产生了这个符号——中括号。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要创设改变运算顺序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的产生过程:符号化。正因为教师把握了本节课的数学本质,所以才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且易于操作。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已经知道18÷2×(3+6)=81,这道算式用到了一个小括号,这个小括号有什么用?生1:因为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第六册“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包括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及用综合算式解答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等内容。为使学生复习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以下复习建议,供教师参考。一、混合运算式题复习内容及方法 1.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在复习中,教师可设计一组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的式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如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这一组题包括了运算顺序的各种类型。由于题中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及其结果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加强对运算符号、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计算能力。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复习式题计算时,如果单纯地进行数字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建议 1.关于处理教材的建议。“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个部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数字已到6位,并且带有中括号和小括号,教材在叙述这部分内容时,共安排有3道例题。教学时,可按教材顺序进行。“应用题”包括相向而行的问题与一般的三步计算复合应用题。教材安排了4道例题。教学时,教师可先教例4,后教例1和例2。因为例4的解题原理与例1、例2的解题原理一样,题中的“工效和”较“速度和”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例4、例5。教学目标:1.知道正、负数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2.会正确地进行正、负数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教具准备:卡片、幻灯、小黑板、玻璃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两道正、负数连加、连减式题。(-23) (-15) 82 (-23)-(-15)-822.口算练习师:这些算式可以怎么读?-4-8 12-20 -9 14生:“-4-8”读作负4减8,还可以读作负4与负8的和……看卡片,直接写出得数(集体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某地在批阅数学试卷时,对参考答案及如何评分发生了争论。情况如下:原题1、计算 3(2/3)-(1/6)+(3/4)答案:3(3/2)-(1/6)+(3/4)=3(1/2)+(3/4)……1分=4(1/4)……1分共2分有的同学依据八册数学课本108页例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一次通分后进行计算,这样解答: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80例1及练一练,练习十五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的运用,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计算的优越性。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1.分母有理化例 1.化简 16 - 2。解 :原式 =6 + 2(6 - 2 ) (6 + 2 )= 6 + 24 。〔说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二次根式的关键是准确地找出分母的最简化有理因式 ,再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2 .运用公式法例 2 .计算 :(2 + 3-6 ) (2 - 3- 6 )。解 :原式 =〔(2 - 6 )+ 3〕·〔(2 - 6 ) -3〕 =(2 - 6 ) 2 -( 3) 2 =8- 4 3- 3=5 -4 3。〔说明〕: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要根据题目的特点 ,充分利用乘法公式 ,使计算过程简化。3.拆项法例 3.计算1+ 2 3+ 5(1+ 3) (3+ 5 )。解原式 =(1+ 3) + (3+ 5 )(1+ 3) (3+ 5 )=13+ 5+ 11+ 3=5 - 32 + 3- 12 =5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