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课是教育部确定在高中增加的两门新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又是一种能够渗透于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同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专门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二是指学科渗透式教学———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  相似文献   

2.
杨倩 《时代教育》2010,(3):228-228
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资源和教学实践教案,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习任务、实践性评价;提高学生兴趣,信息技术应体现寓教于乐;加深学生记忆,信息技术应该结合形象教学;切合实际、创新教学等几点思考,希望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工作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3.
一、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
潘刊 《成才之路》2009,(20):88-88
一、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应是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的生命力,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途径。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兴趣,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自愿、带着兴趣去学习。尝试之后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容易融入情感教育的课程,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陈全忠 《成才之路》2012,(32):93-93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在当今社会,可以说它是一门工具课,跟学习我们的母语、学习英语、学习驾车一样重要。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息息相关。目前,信息技术课已经普及到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好此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学习此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梳理总结以下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程行之有效的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现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做支撑。高师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高师教育一方面应加快改革的步伐,走在基础教育的前列,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适应、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师的学术力量,依托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优势,研究基础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建立以实施创新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的心理依据有文化原型的积淀、童年经验、创作思维等。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是高师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改革教学内容,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如此,古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才可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发生新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点可以从儿童的思雏和心理特征得到证实。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在总结有关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当前许多高校在对游泳课教学的改革上只是单单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进行改变,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提出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法,从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提高游泳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以我国7所体育院校及5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体操类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体操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要有创新思想,要拓展体操类课程培养目标的内涵,开发课程的多元功能,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兴趣对儿童的课程学习极为重要。传统教育采取了大量的兴趣培养方式,而杜威把这些方式归结为两种:训练、奖励与惩罚,并建议培养儿童对课程的兴趣应从外在强化手段走向课程自身。文章根据我国的教育实践分析了这两种课程兴趣培养方式,并结合教学案例论证了培养儿童对课程本身的兴趣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关注儿童的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