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东蒋先生》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2 0 0 3年 11月14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 ,获得了 2 0 0 4年度中国纪录片学会学术大奖 ,并且还入围了 2 0 0 4年的“上海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奖”。看过这部影片 ,了解了它的制作过程 ,并与主要创作者梁子有了一场深入的交谈后 ,我们对它产生了极大兴趣。它是一部独特的作品 ,是两位具有独特经历、独特个性的人 ,在偶然的机遇中相识、碰撞、交流所留下的一道生活轨迹。它的制作过程也很另类 ,它是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纪录片拍摄者的一次很好的合作 ,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和影片的拍摄者的确很独特…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张丽萍 《东南传播》2012,(7):119-12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年5月1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后,立即引发了收视狂潮,并且一夜走红,各类有关于此节目的话题讨论也成为媒体的焦点,鉴于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本文就它的成功原因做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雕望家——刘焕章》说起电视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播出后(虽然它最早被叫做电视报告文学,但后来作者在一篇创作谈中把它称作电视纪录片),在观众中引起很强烈的反响。据说各阶层的观众,包括一些外国朋友,都有人去信电视台表示赞赏。著名画家黄永玉说:“这部短片好就好在它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反映生活。”一名工人观众说:“这部影片看了让人激动,很有艺术感染力。”在如今高水平的纪录电影不断出现,电视中纪录性节目大量播出的情况下,《刘》片能为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4.
这部纪录片以黄金这个贵金属为中介物,用相对浅显的表述方式展示了更为宽广的视野。比如道德、国家信用、权力、法律和自由"我不懂财经,这辈子就连金条也没见过,但我懂中国社会。"在大型电视纪录片《黄金时代》的开播仪式上,总导演康健宁这样说。7月,这部以黄金为主题的财经题材作品播出,它也是中国第一部以黄金为主题的电视文  相似文献   

5.
有 人说 ,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 ,真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十二年前 ,当一部完全以纪实手法摄制的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一经播出 ,立刻引起广大观众强烈反响。《望长城》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望长城》的总摄影师韩金度曾用4个字作答———“归真返璞”。当《潜伏行动》这部反映武警海南总队击毙武装犯罪团伙头目刘进荣的电视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 ,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 ,中央电视台竟在20天内连续播了3次。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它的真实。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具有一种多向性、开放性和追求新奇的特点 ,他们更习惯于通过自己的眼睛和…  相似文献   

6.
《太湖仙岛情》作为对外宣传的电视纪录片,1997年曾在中央台《故乡情》栏目中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播出,后又送美国美洲东方卫视和斯科拉电视台播出,受到中外电视观众的欢迎。本文想就这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谈谈电视纪录片以小见大之魅力。《太湖仙岛情》的以小见大主要通过抓住线索、深化主题、注重技巧、以情动人这几个方面来表现。  相似文献   

7.
序论因为一部名字叫做《流浪北京》的纪录片,激起了我对独立纪录片的兴趣。怀揣着一颗对导演的好奇心,我查找了一些关于吴文光的资料,很意外地看到了《生于妓院》(Born Into Brothels:Calcutta's Red Light Kids)这部片子的名字。后来通过查找资料,才得知它是第77届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仔细的思考过后,也许吴文光和他的作品以及这部《生于妓院》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的地  相似文献   

8.
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策划制作的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六十周年献礼片,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新浪与土豆网联合播出,网络播出渠道为这部纪录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视。  相似文献   

9.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过三年精心准备,反复打磨,创作了百集老红军口述历史文献纪录片《为了可爱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第一部分十集近期在江西卫视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是一部以人物访谈为主的口述历史文献片,每集讲述一位人物、一个故事、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0.
白鸽 《声屏世界》2017,(1):41-43
青年导演杨帆的纪录片作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在央视纪录片频道一经播出就收到较高的关注度和广泛的好评.该系列纪录片围绕着杨帆在骑摩托车进行环球旅行的路上寻找并记录与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的故事而展开.本文通过研究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手法和内容呈现,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探寻其与纪录片传统要求的结合理念.  相似文献   

11.
对电视纪录片的几点思考──从《最后的山神》说开去郭镇之《最后的山神》播出时,我正在写一篇关于电视纪录片的文章。我认为,在《望长城》发起对电视纪录片创作方法的彻底革新之后,《最后的山神》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许,从专家学者的有度看来,这部手法比...  相似文献   

12.
张力 《记者摇篮》2009,(5):78-78
2005年10月,12集电视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播出的第一周,就在北京地区创下了6.2%的收视率,超过了同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京华烟云》。以后的调查显示,《故宫》的平均收视率达到3.09%同时段收视份额占到9.36%,在央视一套所有节目中(包括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排名第七。这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播出方面是创纪录的。观众收看《故宫》的热情,使那些认为纪录片曲高和寡的人们看到,被视为小众文化产品的纪录片也能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也使那些认为视觉文化通俗粗劣的人们看到,纪录片是有文化底蕴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望长城》等一大批纪录片播出, 中国纪录片出现了作品风格多样化的局面,在创作方法、创作手段和作品风格变化的同时,作品题材内容也有所拓展, 对人生、社会、历史,以及现实热点广泛涉猎。中国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一年》是导演书云2006年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带领摄制组在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与八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拍摄制作成的五集纪录片。该片播出后,引起了很大轰动,获得了多方的认可。本文试从"三贴近"的角度对其成功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凤凰卫视栏目化的纪录片有三档:《凤凰大视野》、《我的中国心》,《皇牌大放送》.《凤凰大视野》2004年开播,迄今已有7年时问,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播出风格与播出方式.节目通常选取一个题材,制作五期或十期节目,在星期一至五每天晚上连续播出.《我的中国心》为人物类纪录片,每一期选取一个逝去的人物,于周六播出;而《皇牌大放送》节目时长达85分钟,于星期日播出.可以说每天都能在凤凰卫视看到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张舵 《东南传播》2012,(8):123-125
《西藏一年》是近些年涉藏纪录片的一个突破,它从八个普通藏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真实地描绘了西藏江孜地区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它的出现也改变了中国涉藏对外宣传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制片人"对外传播"理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西藏对外传播的紧迫性、传统涉藏纪录片的困惑、西藏一年的成功经验进行思考,试图找出涉藏纪录片对外传播的具体技巧,以期更好地学习纪录片的创作之道。  相似文献   

17.
刘飞 《新闻窗》2012,(5):45-45
电视纪录片,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小众化的。不过,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相信大家会改变这种看法。“平均收视率达到0.5%”,“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和BBC纪录片的收视差不多。”2012年春夏之交,这部7集电视纪录片受到“吃货”们的热烈追捧,《舌尖》创造了收视奇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已不局限于在电视和电影媒介播出,新媒体平台成为重要的纪录片播出阵地.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这一崭新的媒介下受众的欣赏习惯与媒介传播规律出发,来探讨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同时以优秀新媒体纪录片《遇见你》为例,来分析新媒体纪录片的特征,并指出新媒体纪录片与互联网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读书的力量》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指导、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制作,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和湖北卫视同步播出,播出后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之所以深度参与这部电视纪录片,主要考虑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年以后,有必要进一步倡导全民阅读,做好全民阅读的持续宣传推广工作,推动全民阅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元月1日,中国首个覆盖全球的纪录片频道——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六集纪录片《美丽中国》作为首播节目,收视斐然。这部由中视传媒(CTV)和英国BBC环球公司自然历史部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获艾美奖的3个奖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最好看的纪录片。笔者参加了《美丽中国》全部拍摄过程,作为中方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