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对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 《中国历史》第一册已于去年开始使用,今年秋季, 《中国历史》第三册和《世界历史》第一册将同时投入使用。本次修订,教材编写人员遵照教学大纲的修订精神,吸取了广大教师在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人教版)第一、二、三册教科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自1990年秋季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些学校的初中一、二年级试教。现已试教两年,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1991年依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加强“两史一情”教育的精神,我们对教科书作了一次增修。1992年3月,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教材,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认为: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编写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准备供初中三年级一学年两个学期试教。这套初中世界历史课本,与目前正在使用的初中课本《世界历史》(全一册)有较大的不同。现行课本《世界历史》只教一个学期,义务教育课本《世界历史》要教一学年,即两个学期。课时增加一倍,因此教学内容比现行课  相似文献   

4.
问:这次修订的1982年秋季始用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以下简称修订本)的精神是什么? 答: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试用本从197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一面使用,一面修改。现经进一步修订在全国使用。修订本拟稳定使用几年,不作大的修改。(如发现资料上、或政治上有明显的错误,当然要改正。)至于这次修订的基本精  相似文献   

5.
由杨光彦先生主编的四川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及《中国历史练习册》第一册,已于1989年6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9月投入试用,并于1990年在全国征订。这是全套初中历史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套教材及练习册、教学参考书共18册(其中课本、练习册、教参各6册),将在今后两年半内全部出齐。这套教材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编写的。在介绍这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中国历史》第一册的编写特点之前,有必要就个人理解先介绍一下《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的内容及特点,因为这个新大纲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教委1986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了相应的历史教科书。今年秋季即将在部分省、市的一些地区试教第一册,以后还将顺序试教其他各册。关于人教版这套历史教材的整体思想和结构特点,上期已刊出主编苏寿桐和王宏志同志撰写的介绍文章。下面仅就编写第一册中的若干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还没有正式统编过中等师范学校使用的历史教材,中师历史课一般采用中学历史教材来代替,由于普通高中不设中国历史课,只能采用初中《中国历史》,很不适应师范学校的教学任务。为解决这个矛盾,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编写了一套中等师范历史教材。这套教材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册,将于1987年秋季开始供应。  相似文献   

8.
今年秋季,我市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这套教材正确有效地贯彻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的精神和要求。现就初中代数第一册(上)的特点及使用此教材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初中数学教师参考。初中代数第一册(上)与现行教材比较,有如下突出特点:1.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代数教材之中。教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结合初中代数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负数源于实践又反过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教科书(人教版),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自1990年秋季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些学校的初中一、二年级试教。现已试教两年,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1991年依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加强“两史一情”教育的精神,我们对教科书作了一次增  相似文献   

10.
按照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我们对初中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四册作修订时,增加了“第六编 社会主义社会”部分内容。修订后的教材改名为《中国历史》第三册,自1988年秋季开学起,供初中二年级上学期使用。 “第六编 社会主义社会”部分教材根据大纲规定分为五章: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第二章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时期的成就和失误。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供学生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编写的。全套书共六册,本文介绍第五册。这套教科书的“说明”指出: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第一册的若干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董振邦,马淑美全书简况和主要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于1993年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将自1994年秋季开始供全国三年制初中二年级选用。这套物理教科书(以...  相似文献   

13.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简称“实验教科书”),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从2001年秋季起在各实验地区使用。本套“实验教科书”从装帧印刷形式到内容编排都代表着当今国内历史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历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适应形势发展和中师历史教学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编写了一套中师历史教材,即:《中国历史》(全一册)、《世界历史》(全一册)。内容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小学历史教材教法。这是我国中等师范学校使用的第一部统编教材,198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这里,想就《世界历史》(全一册)的教材编写和内容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试用的初、高中化学课本是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1977年开始编写的。这套化学课本共三册,初中一册,高中二册。初中化学课本1978年秋季试用,其他二册逐年试用。到1985年,前后有四届学生学习过,并将在今年秋季停止使用,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套课本客观上已经成为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的一个阶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 )是根据国家教育部 2 0 0 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编写的 ,供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 ,准备从 2 0 0 1年秋季在国内部分实验地区试用。本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研究开发中心负责组织编写 ,在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 ,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历史学家、历史教育专家、教研员、中学优秀教师深入参与了不同阶段的实质性工作。本教科书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现将本册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教材特点、…  相似文献   

17.
省编《小学体育课本》于1988年秋季在全省范围内试用。为了方使广大教师使用这套教材,现就《课本》编写和使用做一些说明。 《课本》是按照国家教委1987年新修订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教师用书)的要求,以及遵照国家教委1986年教体字006号文件精神,在总结多年体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地理环境和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的。 这套教材共六册,分别供六年制小学四、五、六年级和五年制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使用。每册教材由如下三部分构成: 理论部分,是室内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即将和广大师生见面。现就这册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若干问题作简要介绍。一新编《中国历史》第三册,从清朝前期讲到北洋军阀统治末期,共32课。其中,前27课供六三制学校讲授;后5课是专门为五  相似文献   

19.
1992年秋季,我社新编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即将提前在全国普遍使用。在过去实验的两年过程中,这套教科书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也受到国内外史学界和教育界方面一些专家的赞扬。今年3月初,在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历史学科审查委员会上。人教社编的《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是首先获得通过的第一套义务教育教材。为了得到专家们更好地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明日报社《史学》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三家,于1992年6月26日,联合召开了一次新编历史教材的专家研讨会,到会的有由  相似文献   

20.
这套教科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计划(试行草案)和教学大纲(初审稿)编写的。从199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各地试验点进行试教。1992年4月,第一、二册教科书经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1993年秋季起供全国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