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球     
G843.1 9702923中国定圆足球梦[刊,中,A]/茅鹏//体育与科学.-1997.-18(3).-5-15(DW)足球//战略//决策//理论事业的长期停滞常由于基本理论的失误.我国足球长期奉行的基本理论,在自然体育学方面,就是体能与技战术分家而以体能为基础;在社会体育学方面,就是用行政手段统一全国训练方法的大框架.从足球建设丰富的经验教训来看,一些重大的学术问题已经提到面前,需要研究解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进步的战略决策,中国定圆足球梦.  相似文献   

2.
足球训练需要理论──评茅鹏《为何难圆足球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足球长期徘徊就意味着所奉行的基本理论有误。知识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理论更新和突破是知识创新的标志。本文从足球体能与技术的关系、进化着的球艺、儿童球艺的基础和学术研究的先导作用等几个方面.或评了茅鹏先生《为何难圆足球梦》中的主要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观察、实测验证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荷兰足球体能训练核心理念的深入细致分析,同时结合足球专项体能基本特征以及运动生理学相关知识,从体能训练整体出发,归纳总结出以有效完成战术任务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运动员跑动能力为基本切入点,以动作次数与动作质量为核心指标的足球专项体能评价方式.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足球专项体能基本理论,改革、创新、简化现有的测试与评定方式,为进一步制定足球专项体能评价量表及周期训练安排表,进而最终形成系统的训练与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体能是进行足球课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充沛的体能,才能开展好足球教学。而足球课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体能,因此体育教师在足球课中训练小学生体能时要遵循技术性、重复性、动态性的原则,从耐力、速度、灵敏度三个方面在足球课中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能训练。展现学生的实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足球训练偏向基础足球技能,忽视了学生的足球战术和兴趣培养;教练老师的专业与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内容陈旧;足球训练集中在足球比赛前,不能长期坚持。组合训练法要求高校足球教练老师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规律、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训练动作、训练手段、训练计划、训练负荷、学员实际等方面,来分阶段地训练学生球员的足球技术、体能、战术、心理。在高校足球训练中,组合训练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球员的技术、体能、心理、战术。  相似文献   

6.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正逐年增加,校园足球活动也如火如荼,校园足球理应从娃娃时期抓起。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初中生各项体能指标相对低,正处于身体发育初级阶段,在此时期进行校园足球活动,假如体能储备不足,长时间和长期进行校园足球活动容易疲劳甚至增加意外事故发生概率。在实际的初中校园足球活动中,初中生对于足球的热情很高,但是初中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足球活动习惯,足球学习尚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并没有完全掌握足球技能,所以需要体能的支持,充沛的体能是学生足球学习和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从体能训练的内涵着手,进而探析缘何进行体能训练,最后对体能训练具体实践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体能与技术是运动训练的两个主要方面,足球训练也不例外,良好的体能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技术和战术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的保证,要想获得高水平的比赛技术便是一句空话。众所周知,现代足球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对抗,在全攻全守总体型战术打法日臻完善的今天,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人提出,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应“接近十项运动员和体操运动员所要求的各项素质”这个论断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8.
以最新的体能结构模型为依据,对涉及国内外足球专项体能理论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的足球体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能分类结构的单维度研究,尚没有将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健康水平纳入一个系统进行体能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毕强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63-64,67
准确地找出我国足球体能训练与评价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是改变我国足球运动落后局面的有效手段。训练与评价过程中探讨的理论有:接受康复性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缩减速度耐力在足球体能训练中所占的比例;认知高原训练不宜作为发展足球运动员体能途径的原因;掌握足球运动员体能评价过程中有关YO-YO测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现代足球比赛的特点讲求对抗双方在战术、体能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较量。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优良的足球意识。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足球意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足球运动的特点、体育教学理论和原则,构建培养足球意识的教学方案,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学生足球意识的方法。进而更好的促进培养足球运动员的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足球教练员大多数有着较为丰富的足球比赛经验,对足球技战术也有较深刻的理解,但在足球训练的体能方面,对足球运动的体能特点,以及在生理角度上的供能特点的理解上 还尚欠缺,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国外足球发达国家在足球运动体能研究的状况有了进一步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足球运动经历,来进一步探讨足球运动的体能特点及供能方式,提出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与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共同学习研究,争取使我国足球训练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训练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包括速度、耐力、爆发力和灵敏度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特征,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训练策略,包括合理制订训练计划、重视有氧和无氧训练的平衡等,以期为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对现代足球运动特征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深入研究和分析了现代足球运动的专项特征、体能特征、技能特征。希望这些全新的阐述能形成现代足球运动特征的基本理论,并使它能够指导广大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足球训练。  相似文献   

14.
刘旭 《精武》2013,(23):22-22,24
足球是一种较高强度的运动,在比赛过程中需要队员进行间歇性的反复冲刺和激烈的拼抢,要想赢得比赛的胜利,需要在球员体能、技能水平以及战术应用等各个环节上做到精益求精。本文介绍了体能的概念以及足球运动员体能的重要性,从战术形成,战术阵形,战术质量、战术配合以及战术结果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体能对足球战术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因素、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结构及其场上角色的相关性、体能训练的构成要素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力求对足球运动员的竞技体能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理论阐述,从而在训练中有的放矢,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高校高水平组足球比赛受到诸多关注,比赛水平也显著提升。足球比赛是一个以足球为中心的有氧供能为主的活动过程,一场足球比赛时长会根据场上情况和相应规则控制在90~120分钟之间,因此体能素质是每个高水平运动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队日常训练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足球比赛本身固有的特性,不同足球运动员的场上位置不同,在比赛中承担的主要责任以及对体能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本文就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的体能素质的训练进行探究。简要概述不同场上位置足球运动员所必备体能能力的侧重点,分析当前高校高水平训练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提出足球运动员不同场上位置体能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足球运动中的体能是指符合足球专项运动特点的运动员的机体基本能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能够预防伤病,延长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18.
足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及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和体能测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能量供应的角度对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实质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当代足球运动的特点对足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测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学校课程规划体系,构建起"足球大课间、足球体育课、足球嘉年华、足球运动队"四大课程模块。足球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足球基本知识和比赛规则、足球宝贝技能操、足球基本技术、足球基本战术、体能练习和足球游戏比赛等,形成了结构鲜明的足球校本课程基本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体育学报研究内容体育院校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不仅反映、指导和促进体育院校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同时也反映体育科学领域中的一切研究成果。体育学报刊载的学术论文,就是探讨、研究体育科学领域中某一学科某一具体问题的说理文章。体育学报作者和编者重在以逻辑思维进行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地创编活动。学术相对于“浅近”而言,学术论文是作者对自己长期治理研究的某一课题的新探索。专门性、系统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属性,理论创见和学理论述是学术论文的价值取向,畅达和简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