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四册《庄暴见孟子》中有几处涉及到“今”字:“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对于这几个“今”字,人们在理解上向来有分歧,而课本上的注释却未作明确解释。所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径取“今”的本义:“现在”。这样解释,从行文看似乎并无不顺,但却经不住仔细推敲。“现在”是此刻、目前之意。如果把上引几处的“今”字译为“现在”,则就肯定了说的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事,但《庄暴见孟子》是孟子通过设喻的方法,从“齐王好乐”这个基点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几处“今”字,用法颇为特殊。现列举如下: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则)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今两虎共斗,(则)其势不俱生。(同上)③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毛之美,(则)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庄暴见孟子》④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同上)对于上述四例中的“今”字,课本均未作注释;而现行高中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孟子〉二章·庄暴见孟子》里“臣请为王言乐”一句,课本注为:“(孟子说)就让我给您讲讲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这条注释把“言乐”之“乐”训为“欣赏音乐”是似是而非的。文中孟子见于王,话题确实是首先从齐王爱好音乐开始的。但是,孟子通过巧妙设问:是一个人、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还是同别人、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很快就把话题从音乐转到了快乐。“臣请为王言乐”就是在齐王肯定了同别人、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的前提下,孟子再给齐王讲讲哪一种方式更快乐的问题。孟子“言乐”时,举了两个例子:鼓乐和田猎。田猎一例不是谈欣赏音乐自不待言,即鼓乐之例,虽然涉及音乐问题,但主旨也不是讲欣赏音乐。鼓乐和田猎一样,都是孟子“言乐”时设想齐王取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庄暴见孟子》一文中,有一段孟子与齐王的精采对话:他日,(孟子)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从引文可知,这一段文字完全记叙孟子与齐王的对话,书面上用「曰」字分别引出二人的淡  相似文献   

5.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梢意气归。——王昌龄《观猎》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今西安)人,年轻时曾游历泾州、萧关、临眺等边地,对戍边、战守生活有所了解。三十岁中进士,后中博学宏詞科,为秘书省校书郎,旋即出任汜水尉、江宁尉,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他六十岁时被  相似文献   

6.
《庄暴见孟子》,老教材,旧教案。课前作过预习,注释详尽清楚,欲理解课文,自学足矣,废话无须多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沉思良久,一种新的教学构想酝酿成熟。前半课,辨音、释义、质疑、诵读。兹后,暂且撇开课文,发下教者先行“缩写”的短文《孟子说齐王》:孟子见于齐王,曰:“王之好乐甚·,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直·好世俗之乐耳。”曰:“古今之乐,一也。今·王独乐,百姓举疾首蹙安····页,窃为王忧之。今王与民同乐,百姓举欣然而喜,则齐国之政治毕·通,王当·王天下矣。”王无以··对。待…  相似文献   

7.
古今史家对于王莽改制中的“王田”评价不一,其中以否定者为多。我们却不敢苟同,认为王田制是均田的最初尝试。试作以下分析。 (一)王田的渊源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下令实行王田和计口授田:“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汉书·王莽传》。以下凡引《汉书·王莽传》,均不再注)可见,王莽的“王田”是以“均产”为核心的。我国古代均产思想,渊远流长,无不影响后人。孔子和孟子都提出过均产思想。孔子指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均平思  相似文献   

8.
猎王和狼王     
牛峰山下住着百来户人家,世代打猎为生。猎人的头目叫猎王,由大家推举产生。猫王手里的猎枪非同一般,是由历代猎王传下采的。然而,这把猎枪传到猎王翟德山手里后,它已经在墙上挂了两年了。因为有人在牛峰山大肆砍伐树木,干扰了猎物藏身之地。猎物有的被打,有的跑进深山,动物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9.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而其《观猎》诗,一向被人所称道。然而人们对《观猎》诗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而事简,欧阳修变为政宽简而不扰,故民便之(参《宋史》本传)。欧阳修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二文述其事。二文乃姊妹篇,后一篇尤为世人传诵。人谓《醉翁亭记》主旨,或曰表现了士大夫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调,或曰表达了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今案此皆似是而非也。请解之曰:《醉翁亭记》述山林佳景之乐、滁人出游之乐、众宾酣宴之乐、禽鸟归栖之乐,又云: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  相似文献   

11.
李伟同学问:怎样理解《庄暴见孟子》一文中,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孟子是孔丘以后最主要的儒家代表,他拜见齐王当然是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刚见面,他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谈“仁政”,而是提出“王尝语庄子好乐”之事。孟子是从齐王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先取悦于齐王,从而使齐王接受自己的主张。出乎孟子意料之外,齐王却“变乎色”。面对这不和谐的气氛,孟子并没有气馁,他故意褒扬齐王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又替齐王解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齐王如释重负,而孟子在齐王不知不觉中转移了两个概念:“先王之乐”换成了“古之乐”,“世俗之乐”换成了“今之乐”。这样不仅消除了齐王的不悦,而且又引出了他的好奇心:“可得闻与?”孟子还不急于亮出自己的主张,而是反客为主,连发两问。这两问紧抓齐王好乐的心态,迫使齐王肯定“与众乐乐”。这样就自然地将谈话内容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为下面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江苏南京许晨悦高溢沈亚张娱祁越蒋磊蓝溟海张欣慰永智刁义勇张翰钦王智勇李扬 沈梦云黄一鸣肖辰龙胡秦然 杨晨宇徐阳张晶晶朱彤郭依凡梁心悦张兀戴尔楠毛 孙迎辰杜欣康张大澎杨辰缪 王晖陶霏霏陈听晓洁 戴云张程马鸿旭 张瑞潇徐正阳 席丁鼎高剑杨易清刘晓琼王爆舒朱辰 邹振华 王田旖陆遥 伍颖 常份 邓鹏张平星张竞秋 陶然朱丹丹 王蓓」童艳妍徐小宁钱琳 任天一肖霄施一帆史辰 李鸿宇 薛琦 赵鹏钱耀华 甘方涛 曹晶梅冯倩马家骥彭思达陈琳琅王雅晴 余力于超韩啸曹练达谢凌登曹当勃张凌选沈广微郑宁王曝 彭威黄逸郭洁杨阳杨彬 邱洁潘成婆 任晓…  相似文献   

13.
鄫的沿革及其历史地理考孙天胜(枣庄师专中文系)在春秋众多的诸侯国中,(故城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境)也许是最弱者中的一个。然而自夏王杼五年(前2053年)封其次子曲烈于此,至鲁襄公六年(前567年)为宫所灭,部国却延续了近一千五百年之久。且秦汉时又于此地置...  相似文献   

14.
王襞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维承者,也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发展者.王襞认为,乐学乐在顺应心体的自然流畅,乐在主体深层次的心理体验,乐在无所倚的无私之乐.王襞的乐学思想是对泰州学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1.下列古代典籍的引文中,最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D.“富者田连吁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 A.封建地租剥削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建立封建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纷争,就其实质而言是指 A.周王室势力一落千丈,王徽之地只剩下洛阳周围 二百来里 B.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称霸中原和吴越在南 方争霸向战国七雄转变 C.华夏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逐渐融合 D.我国由奴隶制时代向封建制时代的过渡4.吴起在…  相似文献   

16.
古地名简释     
涿鹿古山名。一作浊鹿,在今河北涿鹿东南。相传黄帝与蚩尤曾战于此。《战国策·秦策》:「黄帝伐鹿而擒蚩尤」。补遂《战国策·秦策》:「昔者神农伐补遂」。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孙膑兵法》竹简作「斧遂」。平阳古邑名,相传尧都于此。  相似文献   

17.
又到星期五了。放学铃声刚响,左小旗就冲出了教室。不过有人比他更快!王猎一把就揪住了他:"你休想跑!走,快带我去见邋遢博士!""还有我们!"龙雯雯和熊可也围了上来。"好吧!"左小旗只好答应。唉!这也难怪,谁叫他经常拿着邋遢博士那些有趣的新发明炫耀呢?王猎等人可是一直都想认识邋遢博士。邋遢博士对他们的来访十分高兴,还拿出了几个怪模怪样的罐  相似文献   

18.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讲授《在暴见孟子》时,随机设置了一道写作练习题,从中得到启发,给自己的感觉是“小练习”锻炼了“大能力”。《庄暴见孟子》是孟子宣传‘与民同乐”思想的著名篇章。孟子这位说理大师,总能把他所劝说的对象说到口服心服。当他由“好乐”()说到“与民同乐”()的时候,他构想了两幅生动的生活景象作对比,来打动齐王:不“与民同乐”,王游乐时百姓“举疾首巨额而相告:‘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与民同乐”,王游乐,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回:‘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相似文献   

20.
有趣的生活     
t蜂乐少些毛鸯列今醚拌勇乞斗失二乓直翅鲤腿猎了尧啤压丝片寒兰苍甚所丝越l色毯胆延翅少氢有趣的生活$浙江台州路桥机关幼儿园 @杨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