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河北大学等十一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义和团运动与华北社会暨直隶总督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7日至10日在保定市河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42篇。会议主要研讨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1982年9月13日—19日,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学术讨论会,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三十余篇。现将这次会上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综述如下。一义和团源流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是中国人民反帝力量的大汇合,成份复杂,源流繁多,有的来自秘密结社,有的来自拳会团体,甚至有的来自乡团、巫祝等等,但其主流则源于白莲教各支派。第二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使用的“义和”名号是来自冠县梨园屯教案。而领导冠县梨园屯起义的以赵三多为首的义和拳,和乾嘉时已见诸记载的秘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教育经济学研究会于1987年10月15日至17日在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举行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代表共30余人。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20余篇。会议着重讨论了安徽省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4.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和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1991年6月21日—25日,来自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些高等院校和驻京有关科研、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余篇。  相似文献   

5.
1980年11月14日至20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学院、吉林社会科学院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28个省市的二百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另外,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10位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提交大会的论文有一百多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就义和团源流、性质、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以及其他有关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和交换意见.参加会议的一些外国专家也在会上发了言,并向大会赠送了资料.现将这次会上讨论的几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全国“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理论问题讨论会于今年五月六日至十三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历史唯物主义与新技术革  相似文献   

7.
1984年11月13日至18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等单位在江苏省镇江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抗日根据地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交流和讨论关于抗日根据地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准备工作。通过报告和讨论,与会代表提高了对研究抗日根据地问题和全面研究中国抗日战争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1986年11月3日至10日,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世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与资产阶级历史作用”学术讨论会。全国近四十个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丁会议。会议的讨论集中于下面三个问题。一、关于“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一词究应如何理解?多数同志认为,现代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对广义和狭义却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河北省社科联等发起组织的景廷宾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0月22至23日在河北省广宗县景廷宾的故乡召开。来自全国9省(市)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资料约40篇。这是首次景廷宾起义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围绕景廷宾起义及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有老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有新问题的开拓和史料的挖掘,大大拓宽了景廷宾起义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如下几个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1980年5月24日至31日,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在成都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历史学会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共四川省委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来自全国二十三个省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着重就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几种不同看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安徽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中共马鞍山市委、安徽大学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90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名专  相似文献   

12.
由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5年11月7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语文教育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共计50余人出席了会议。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黄初、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陶本一、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上海市教  相似文献   

13.
由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天津历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天津地方史志总编室、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共同筹办的全国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6日至10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的教学、研究和新闻出版等七十二个单位的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及专著八十余篇(部)。提交到大会的论文内容,涉及到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许多方面——义和团组织源流、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作用,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和关系,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地方实力派、“东南互保”等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26日至28日,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义和团研究会、邢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义和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义和文化研讨会”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的学者30余位,与会学者围绕有关“义和文化”这一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思想教育研究》2012,(6):110-111
2012年5月16日-17日,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会议在广西大学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政处处长江嵩,中共广西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莫锦荣,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保善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多个省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会的会长及其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和解放军总政理论宣传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增强研究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进一步提升研究会会刊《思想教育研究》的影响力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战略研究会、山西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高教室联合组织的全国教育思想研讨会于九月六日至十二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从事高教研究工作的五十多名专家、  相似文献   

17.
1990年8月20日——23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和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深化高教管理改革”研讨会。会议在位于丹东市的辽宁省财政专科学校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部分高等院校的负责人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辽宁省教委主任王纯山等有关领导也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战略研究会发起和组织的全国教育思想研讨会于九月六日至十二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从事高教研究工作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共向会议提交了六十一篇论文。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辛厚文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转变教育思想,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点发言。会议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10月 19日至 2 1日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在江苏省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召开年会。这次会议由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和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 36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因故未能出席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会长刘家和先生给会议发来了贺信。大会共收到论文 2 0篇 ,先后有 2 8位专家和学者在会上发言。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世界古代史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王敦书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就此发表了专题讲话。他说 :目前经济发展对…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安徽省历史学会、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合肥市社联、合肥市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日至9日在合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工作者及新闻出版单位的60多代表参加了会议,提出学术论文30多篇。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全国性的李鸿章学术研究讨论会。会议围绕着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代表对李鸿章举办近代工业,促进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基本上都持肯定态度,但具体评价意见却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同志从中国社会近代化、中国走向世界、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