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欣才 《视听界》2013,(2):78-80
2012年,随着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海洋》在国内各大电影院线与观众接触,以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甚至海外的热播,纪录片成为电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门话题。城市台曾经是这一影像艺术热衷的生产者和创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几乎每一家都有专题部或国际部之类的部门,专事各类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的急速变化,城市台黄金时段的荧屏,逐渐被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综艺节目填满。  相似文献   

2.
<正>"纪录片"和"艺术"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单看艺术概念中的阐述对纪录片研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共通性。文化艺术类纪录片在符合艺术特征,符合纪录片的特征的基础上,完成独特性和个别性的特征表述。不可否认,纪录片从艺术这根主干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给大众带来了无尽的视听享受和艺术魅力。艺术凭借其独有的文化张力,既承载着创作主体超越平凡现实的深刻底蕴与思考,又使欣赏主体在探求其真谛的同时,获得感知信息的愉悦享受。由于早期受到物质生活水平的局限,人们并未在传播媒介中寻求过多的心理慰藉,  相似文献   

3.
张永罡 《新闻知识》2012,(10):115-116
纪录片一直是市县基层电视台创作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以新的形态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也是基层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创作难点。本文以纪录片《走出贫困》为实例,从镜头的表现对象、题材的选择、记者的角色、艺术表现手法和主题的深化五个方面,对生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思考,也许会对一些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创作生活类纪录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志勇 《出版广角》2016,(14):72-73
自古以来,西方就非常重视雕塑艺术,拥有较为丰富的雕塑纪录片素材.相对于西方,我国古代更重视平面艺术,雕塑被认为是“匠人”的“粗浅”工作.因此,我国制作古代雕塑纪录片的素材较少,此类纪录片的数量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素材制作成精良的雕塑纪录片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讨论了东、西方以古代雕塑为主题的纪录片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而后分析了《镇馆之宝——青州石佛造像》作为记录古代东方艺术的纪录片所具有的艺术造诣;最后分析了该纪录片为同类纪录片制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内新派纪录片的叙事有更大的自由度,往往围绕一个事实核心,从多种角度和多个视点审视,用多样化创作手法来增强纪录片的深刻性、故事性或趣味性,追求个性化的叙事风格。探讨新派纪录片的叙事艺术,是在整体性上对诸多作品的选题、叙事视角、叙事形式进行把握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路春娇 《传媒》2015,(12):53-55
BBC作为老牌纪录片创作机构,其生产制作的纪录片以题材广泛、内容精良而闻名于世.2008年由BBC公司制作的《艺术的力量》,已经斩获多项国际级大奖,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市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对艺术知识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以艺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展现艺术作品,如何在受众面前再现艺术史上的辉煌,如何彰显伟大艺术家的独特魅力等,都是美术类纪录片需要重点思考和表现的.本文以《艺术的力量》为例,对艺术类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该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白鸽 《声屏世界》2017,(1):41-43
青年导演杨帆的纪录片作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在央视纪录片频道一经播出就收到较高的关注度和广泛的好评.该系列纪录片围绕着杨帆在骑摩托车进行环球旅行的路上寻找并记录与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的故事而展开.本文通过研究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手法和内容呈现,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探寻其与纪录片传统要求的结合理念.  相似文献   

8.
讲故事这一艺术手法在时下的电视屏幕上屡见不鲜。新闻说故事、栏目讲故事、探索解谜类的题材打的还是故事的牌,相比之下纪录片也在努力地追赶,以故事形式出现的纪录片也不少。中央电视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创了国内电视专栏的纪录片在具体创作上讲故  相似文献   

9.
卫武 《新闻世界》2011,(4):157-158
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地域特性和民族特性以及生活环境都可以凸显出作品的差异性。在纪录片创作中对艺术文化元素音乐的合理运用,可以使纪录片作品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恰当地应用好民族音乐元素,能够很好地解决接受和认同的问题。认清纪录片中的音乐与其它类型音乐的异同,能更恰当合理地运用这些音乐艺术元素为纪录片创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专题节目划分为四大类,即报道类(含纪录片)、栏目类、非栏目类和其他类,讲故事是目前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发展方向,且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一、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专题纪录片是电视台用来记录新时代发展历程的重要手段,它极具人文特色,是一种文艺气息及其浓厚的电视艺术形式。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经济建设和娱乐建设成为了市场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文艺作品由于其在市场中的经济价值有限,其发展路径也遇到了诸多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地方电视台专题纪录片的创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所呈现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地方电视台专题纪录片创作的几点建议,以期研究结论能够为地方电视台专题纪录片的创作工作起到一点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晓兵 《现代传播》2001,(2):110-119
中国的电视文艺类纪录片数量较少且成就不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视文艺界在传统美学和商品文化偏颇的常识体系与价值观的误导下,将人类艺术极其多样的风格种类和多元的文化功能,削减为以经济发达民族、阶层或区域人群为中心的职业舞台艺术,和单调的审美或娱乐功能.这一偏颇观念和物质利益驱动下的电视实践,正在严重损害着各民族多样而鲜活的传统艺术文化这一多功能文化生存方式,并因此无形中损害着人类的文化生存能力.因此,电视文艺纪录片的出场,就不仅仅意味着某种电视体裁的补阙或强化,而是意味着一种更为真实健康的电视传播观念的确立--而这一观念的确立,有助于使我们在诸如树立艺术传播的相对宽容的价值观,揭示"艺术"文化的本来面目及其功能价值,保护和传承宝贵的人类传统艺术资源,乃至开拓"常销"型电视艺术商品等多个方面,弥补现有电视文艺的阙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关注中国纪录片热于制作而冷于市场这一令人不安的事实,认为中国纪录片面临一种非常艰难却又无法回避的转型:从导演纪录片到制片人纪录片,即从作为艺术的纪录片到作为文化工业的纪录片.中国纪录片不仅需要艺术与思想,也需要强劲的市场发动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5.
黄义成 《新闻战线》2022,(12):112-115
在关注媒介更迭融合技术的同时,也要看到国产美食类纪录片在叙事内容和话语表达上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具有小众化特色的美食类纪录片《早餐中国》进行深度剖析,与其他同类型美食类纪录片进行对比,从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艺术多维度展开解读,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提供参考经验和借鉴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肖平 《现代传播》2004,(5):106-109
纪录片制作的"道德问题"是一个纪录片的美学原则问题.纪录片的制作与其他类型影视艺术形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尊重事件的本来现场形态和面对观看者的诚信态度.这也是巴赞为什么提出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与空间的真实和叙事结构的真实这三项纪录片的基本原则的原因.因此,纪录片制作的"道德问题"不仅是一个创作理念的问题,而且是纪录片艺术形式的起点与终点.  相似文献   

17.
文献纪录片是创作者的二次创作,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特征在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形成了一些规律和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大量运用访谈形式。即请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是历史问题的权威研究人士讲述或评述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刘峰 《东南传播》2012,(6):111-113
可视性素材的缺乏是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创作者们进行了大量探索。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语言逐渐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创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引发了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进一步探讨。动画语言的运用属于纪录片的风格层面,而真实性属于纪录片的本质范畴,只要把握好本质真实,并不妨碍具有主观性特征的动画艺术语言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万小菡 《视听界》2006,(4):66-68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辉煌,中国纪录片面临的却是市场的困顿和创作的低迷。近年来,纪录片创作者在不懈地努力着,但仍然没有走出困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文认为,对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关注的缺失,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品质的缺乏,是纪录片创作低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声音的创作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是一种最能展现视听艺术的电视体裁。然而,长期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视"和"听"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更有甚者,有的作品干脆把这两种形式剥离开来对待,给人造成"假"和"做作"的感觉。"长期以来,同期声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