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环境监管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违法违规案件高发频发,突发性环境事件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尤以环境邻避冲突居多,不仅不利于社会稳定,也危害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其实,建设生态城镇与环境邻避情结并没有冲突.邻避冲突重在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避免环境邻避冲突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制度还需要健全.为了弥补政策环评的不足,应进行邻避冲突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邻避冲突,必须坚持“环评优先”,重视城市规划环评,尤其要重视公众参与,建立环境公共事务的民主协商机制,从而推进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治理迫在眉睫。网络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危机属性,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应从观念意识、信息沟通、法律法规制定、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以期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获得民众的支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及政府的信誉。  相似文献   

3.
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矛盾的凸显时期.在这个时期,群体性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通过逻辑推理可知,直接利益冲突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人员聚集,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警民矛盾突出,不法分子及黑恶势力的趁虚而入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三个重要因素.当前最为重要的是畅通民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不断强化政治参与的制度性供给,建立起科学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机制.与此同时,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慎用警力.  相似文献   

4.
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成因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发展形势严峻.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利益的驱动下忽视环境保护,而且环境污染侵害民众的生存权益之后,民众没有顺畅的权益救济渠道来解决环境纠纷.政府应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保障民众的参与权,充分发挥环保NGO的作用来提高社会的冲突调节能力,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保护民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5.
李洁 《培训与研究》2010,27(4):73-7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集中爆发期,环境群体性事件需要回归到法制的轨道上来.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行政机关规制风险活动要符合现代法治意义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这就决定了环评的“双重属性”.我国环评制度具有其功能定位不当、公众参与机制欠缺的现实不足,导致环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只具有合法性而不具有合理性,这是导致什邡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倒逼下,环评制度面临着重构,它应该成为实现风险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影响的机制,深入探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特征,这对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对群体事件存在显著推动作用,新媒体信息获取越便捷,新媒体的信任程度越高,个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参与程度越高。社会态度是新媒体影响个体群体性事件参与的重要中介因素。新媒体的信任程度越高,个体的社会态度越倾向于负向消极,群体性事件的参与程度越高。新媒体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介效应,但其影响机制还有待更多经验研究的进一步验证。资源动员能力同样具有一定中介效应,但其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检验,围观效应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信息来源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于个体群体性事件参与程度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民众对政府媒体的信任,从而改变民众的社会态度是增强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意表达机制滞后,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谈判能力;司法不公,法律权威受损;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等.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应该转变认识与观念,提升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繁的发生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首先通过对群体性事件基本概念及发生机理的阐释,引出公众参与对当前社会管理的价值意义,最后从完善机制、加强政府建设、推动公民社会发展,增强公民主体意识等三个方面来探究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公众参与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农民参与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但参与热情并不高涨的原因,提出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几点对策:加强环境伦理意识教育,普及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明确农民的环境权和参与权,实现农民对环境参与的制度化、法律化;健全农民利益驱动机制,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政府投入,注重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日益频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转型期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要从源头上杜绝其发生,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遏制贫富两极分化,纠正收入分配不均;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机制,完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升民众文化素质,增强民众法制观念;构建理性化的社会沟通系统和社会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得失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宁波镇海PX项目中政府、企业、民众三方的利益得失;运用福科的权力关系理论剖析了三方博弈过程并重点探索了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关系。结果表明: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各方利益主体应充分沟通、合理协商,秉持"政府主导、企业尽责、民众支持"的基本原则,以合理保障各方利益,尽可能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带有明显社会转型和经济危机双重影响的特征。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利益分配失衡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迟缓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原因;基层政府信任危机、权威弱化是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国际经济危机引发的新型失业及社会治安等问题,增大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可能性。基层政府预防、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策略是:转变和优化自身职能、完善并落实对其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政策执行力、以健全的信用制度来树立自身权威。同时为了有效地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当前应突出强调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15.
乡村干部环境责任缺失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其表征是干部环境伦理淡薄、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基层环境"微腐败"严重、农地使用经济化。要增强乡村干部的环境责任,必须深化思想引导机制,完善环境绩效保障机制,健全环保监督机制以及强化环境追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当中的农村暴力型群体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暴力性、社会破坏性等特点颇受社会关注,农村暴力型群体性事件正变得日益复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眼下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正确把握农村暴力型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成因,有利于社会正确认识农村的暴力型群体性事件,有利于地方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农村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及时找出农村暴力型群体性事件中矛盾的根源所在,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农村暴力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的因素。通过分析永州市近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和原因,总结预防和处置衣村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提出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即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关注民生;坚决强化“抓旱、抓小、抓苗头”的思想,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牢牢抓住“综合治理”这一手段,紧紧依靠党委政府领导。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教园区内高校高度集中,学生跨校间、跨系间交流频繁,使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增高.要预防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全面了解高教园区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意义、特点及高校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不足之处,建立科学的预防机制和具有针对性的处置机制,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公众参与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参与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环境信息公开不到位,非政府环保组织参与作用未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在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规模日益扩大,矛盾愈演愈烈的境况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而稳定历来都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矛盾堆积、城市发展欠缺、政府管理不到位及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群体性事件还引发了一些社会政治问题。要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一要畅通社会沟通渠道;二要完善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三要强化政府责任;四要提高民众的利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