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反应温度、pH值、甲醛尿素摩尔比、PVA的用量、三聚氰胺的用量等对脲醛树脂胶液的粘度、稳定性、耐水性、胶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80℃,PVA用量为尿素与甲醛溶液总质量的1%,pH值为5.0,甲醛与尿素摩尔比为1.6,三聚氰胺用量为10%时合成的胶粘荆游离甲醛含量为0.052%,耐沸水时间为163min,胶粘剂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对新装修房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新装修房的装修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空间容量,外购家具,装修材料种类、用量,施工工艺,通风时间和效率几个方面讨论了对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影响。得出合理利用材料,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进行通风是使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一种食品中甲醛含量测定的新方法——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甲醛与高锰酸钾在热水浴(40℃)中反应35 min生成二氧化锰沉淀,将沉淀洗涤溶解后,测定Mn(2+)的吸光度,从而间接求得食品中甲醛的含量.实验着重考察了高锰酸钾用量、反应时间、离心时间、反应温度、浓盐酸用量及酸度对结果的影响,选取反应在40℃进行35 min,离心时间8 min,物质的量浓度为0.02 mol·L(2+)的吸光度,从而间接求得食品中甲醛的含量.实验着重考察了高锰酸钾用量、反应时间、离心时间、反应温度、浓盐酸用量及酸度对结果的影响,选取反应在40℃进行35 min,离心时间8 min,物质的量浓度为0.02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0.8 m L,浓盐酸2 m L以及中性条件.锰的质量浓度在4μg·m L(-1)的高锰酸钾溶液0.8 m L,浓盐酸2 m L以及中性条件.锰的质量浓度在4μg·m L(-1)以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测定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强化木地板甲醛释放量与时间、温度及木地板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新装修居室样本中甲醛污染较为严重,其中有80%甲醛浓度超标;时间、温度与地板的价格这3个因素均对强化木地板甲醛释放量产生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甲醛释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温度对木地板甲醛释放量的影响显著,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其木地板甲醛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30℃25℃20℃15℃;木地板市售价格越高,其甲醛释放量越低。市售价格为80元/m2的地板在25℃放置至第4d时甲醛释放量最大,其吸收液浓度为128.81 mg/L。  相似文献   

5.
以染色体较大、容易观察的大蒜为材料,将不同体积分数(0.1%、0.3%、0.5%)的甲醛水溶液作为诱变剂,分别处理大蒜根尖24 h、48 h、72 h和96 h.通过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醛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行为和微核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蒜根尖细胞对甲醛的毒性反应比较敏感,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醛水溶液均能使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且不同体积分数的甲醛处理均可诱发细胞微核的产生.结果表明:甲醛对大蒜根尖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甲醛浓度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鸡血细胞密度、PEG浓度、PEG作用时间、鸡血细胞悬液放置时间、钙离子浓度等因素对鸡血细胞体外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密度为1×107个/mL ,PEG浓度为50%,PEG作用时间为10 min ,细胞悬液放置时间为10 min ,钙离子浓度为50.0 mmol/L时细胞融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乙酸铵、乙酰丙酮的浓度、pH值等因素对甲醛与乙酰丙酮及乙酸铵特性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定啤酒中的甲醛含量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分析时间短、精密度和回收率高,可用于啤酒中痕量甲醛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吸入对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损伤作用.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材料,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对照组,其他3组分别为25%、50%、75%的甲醛溶液试剂组(小鼠全天暴露在甲醛环境中),自由饮食,每天称小鼠体重,观察其生理、形态、行为是否有异常.四周后将其全部颈椎脱臼处死,取肺组织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其损伤情况.对照组小鼠体重增长,肺组织结构清晰,有较少的纤维化现象,肺泡壁正常;实验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损伤、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破裂、肺泡腔内出现血细胞、小鼠体重不断下降等;随着甲醛浓度的增高,肺组织病变越严重,小鼠死亡率也相对越高.甲醛吸入会引起小鼠体重减轻和肺组织纤维化,且与甲醛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选取镍镉网为基体,利用硫酸氧钛和醋酸锰合成了一种锰钛光催化剂,XRD分析其主要由锐钛矿型的TiO2晶体及α-MnO2构成,根据Scherrer方程计算晶粒尺寸约为20nm和30nm。以甲醛为污染物,研究了污染物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相对湿度和光能量等反应条件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陆燕海 《化学教学》2012,(12):51-53
介绍了葡萄糖溶液久置变黄现象的成因,即由放置过程中葡萄糖生成的有色物质5-羟甲基糠醛及聚合物所致。通过对溶液变色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发现溶液浓度越大、环境温度越高、溶剂用水中杂质离子含量越多、溶液碱性越强、放置时间越长时葡萄糖溶液变色也愈快愈深,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葡萄糖溶液的配制、葡萄糖的菲林反应实验和"蓝瓶子"实验等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银镜反应适宜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镜反应适宜条件的探讨天津二师(300060)苗维新银镜反应是中师和高中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反应,其结果受到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操作方法和玻璃表面光洁度等因素的影响,现将自己对该反应实验的一些探讨阐述如下。一、实验条件和现象还原剂:甲醛各试剂用量:3...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分子印迹型碳纳米管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热-热重测定(DTA-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在氙灯照射下,用掺有分子印迹碳纳米管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降解溶液中的甲醛,研究了时间、煅烧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0.15%碳纳米管和0.075%印迹分子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在500℃下煅烧后,降解了5 mg/L的甲醛溶液,3 h的最佳降解率为93.4%。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8,(2):41-44
通过对装饰装修后房屋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调查,发现室内装修后时间越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较高,甲醛浓度较低;随着装修后的时间增长,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逐渐降低,但甲醛的浓度呈升高趋势,有时需2-3年后甲醛释放才能出现衰减趋势.正确选择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与涂料、装修后采用即时通风、植物净化或喷洒生物酶清除剂等措施,可明显避免或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随着室内门窗关闭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选择了4家房子作为检测对象。通过检测发现,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在室内门窗关闭4h之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迅速增加;4h之后,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达到恒定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酸性甲醛溶液将废弃花生壳改性,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的静态吸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当温度为25℃用粒径为2-3mm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71%。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14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改性花生壳比普通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依据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对大庆市50户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70名常住居民进行健康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大庆市居室装修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50户居室中,甲醛的合格率为36%,二甲苯的合格率为76%,甲苯的合格率为80%,苯的合格率为86%。装修后6个月,甲醛的合格率为64%;装修后12个月,甲醛的合格率88%。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装修后居民入住1个月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以咽部刺激症状为主,达97.14%。居民入住12个月,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达11.43%。由此可见,大庆市新装修居室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甲醛。随着装修后放置时间的延长,甲醛浓度降低。居室装修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甲醛为Ⅰ类致癌物,在土壤环境中稳定,并能通过迁移扩大污染.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高达180-720mg/kg干土.本研究针对部分工业企业区土壤中甲醛含量高的现状,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甲醛污染物进行去除.实验探讨了茶皂素的浓度、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茶皂素浓度为5.0g/L,反应温度为60℃,pH为4.00,反应时间12h下,甲醛去除率为99.17%.说明茶皂素对土壤中的甲醛有很好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2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2-2中,未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用量作具体说明,笔者在实验中滴入少量H2SO4溶液后发现,反应至变色的时间过长,不太适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甲醛吸收液稳定性分析测试 ,探讨吸收液稳定性对 2 4小时监测结果的影响 ,及采样时间、流量和吸收液用量等因素对结果偏底的影响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用1,3-环己二酮-甲醛作为荧光衍生试剂测定多巴胺的方法。多巴胺与1,3-环已二酮-甲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393nm,最大发射波长是450nm。多巴胺浓度在10~40μg/m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0.1732F-29.687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为2.5%,检出限为18ng/ml,回收率为97.9-101.7%。实验了pH值,温度,放置时间,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多巴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