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教学模式改革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文章以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探索,从课程现状分析、教学空间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教学空间学习资源建设的多元化和颗粒化设计原则,教学过程翻转式设计理念,为五年制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与衍生平台在英语教学的应用上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是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商务英语阅读技巧、积累词法知识、促进读后输出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结合教师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及获得“智慧树杯”混合式教学案例创新大赛和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奖项的经历,基于混合式教学在教学目标、在线平台、教学环节和评价反馈等方面的构建,探讨智能平台交互和创新下“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葛莹玉 《职教通讯》2023,(2):100-1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纵向推进教育数字化。近年来,疫情反复频发,极大推动了网络教学的应用。混合式教学不仅能保障疫情下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也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形态。然而,由于线上教学管理难度较大,其教学效果一直饱受诟病。因此,如何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深度融合,在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同时,深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深度剖析后疫情时代职业院校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旨在利用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职业教育作为教育阶段中的重要一环,必须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改革,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便成为中职院校的最佳选择.研究针对中职院校的现实困境,结合在中职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授课经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入手,提出将线上线下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就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进一步强化《数字摄影》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数字影像技术是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摄影》课程对学习数字影像技术不可或缺;数字化时代普通高校《数字摄影》课程需要强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泛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文写作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本文从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教学组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孕育出的教育背景具备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平台广泛等特点,对于中职语文教学十分有利。语文是学生必修的文化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升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人才,是广大中职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互联网时代下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以期能够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贾源 《甘肃教育》2023,(4):54-57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时代教师纷纷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科技进步,不断探索将最新成果运用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上。基于新时代、新要求,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策略进行探究。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媒介素养不足、运用数字技术形式较单一等问题。为了真正提升数字技术的有效性,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数字化转型,这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教师教育平台、创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时、全域育人;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科学制定课程,培养数据分析意识;体现教师主导,转变课程形态,形成立体评价体系;拓宽教学时空,优化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运用智能化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升“PLC 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利用智能技术手段为学生深入探究电气智能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提供学习条件。本文围绕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在 PLC 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让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课前学习准备,并通过线下课堂与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慕课时代新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MOOC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数字课程中心平台。论文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与构建,阐g述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推进实验课程网络教学的发展、探索适合于实验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高校公共体育游泳教学的发展需求及高校学生游泳学习质量持续稳定提升。文章从混合式教学构建要素(教学资源混合、教学环境混合、教学方式混合、评价方式混合)和教学平台设计要素(前台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两个方面构建“互联网+”混合式游泳教学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广西大学公共体育游泳课程教学之中。“互联网+”混合式游泳教学具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线上线下一体的混合式教学,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教育创新,逐渐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与实践者关注的热点,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探索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从“信号与系统”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求和具体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并提出该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方向,希望该研究能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邓容超 《广西教育》2022,(5):103-107
本文论述中职学校电类专业研究与实践“政行企”对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建构方法、教学实践和启示,针对如何落实“政行企”对接课程混合式教学工作,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平三端”平台的教学资源、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教学环节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字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教师数字素养主要涉及数字化观念、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专业发展、数字伦理与责任等五方面内容。基于中小学校实际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路径:一是促进区校优质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建设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二是开发具身式教师数字化研修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三是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模型和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数字化学习考核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进入智能计算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教学工具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混合式教学在智慧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实现了多平台、多终端的应用与拓展。文章依托“雨课堂”“课堂派”等智慧教学工具,构建了“互联网+课堂+移动终端”的新型汉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该模式进行了满意度检验,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汉语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刘悦 《现代英语》2022,(1):29-32
大学英语是所有大学几乎每个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文章基于线上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主要包括线上平台及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内涵研究,结合线上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要点分析,以及对于提升学生主动性,提升课程针对性和具体性,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出了基于线上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提升策略,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当...  相似文献   

17.
在时代发展与疫情考验的双重背景下,创新性的混合式教学正逐渐走向成熟。本文探究了后疫情时期中职机械专业混合式教学发展问题,并基于家校共育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中职机械专业微课教学的辅助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实现中职生成绩、素质和心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德育课程是中职教育教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强化中职德育教育,对帮助中职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以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都有着极为重大且深远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来进一步加强中职德育课程的发展,促使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翻转课堂,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本课程的教学,将整体教学过程分为搭建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设计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线学习过程监管、面对面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式素质教学、混合式教学考核设计等六个环节。这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交融,提升了学生知识内化和知识建构的效果,对于高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融合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集教学与实验于一体的数字教室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专题调研、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机动灵活的讨论以及实验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