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全育人”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问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履历,是高校进行实践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的明确体现。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在评价机制、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保障体系、服务认知以及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提出服务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在杭高校部分大学生开展问卷调研分析,文章作者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等诸多问题,鉴于此,高校可以从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宣传、深化志愿服务、完善制度、创新品牌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进,以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一环,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深入阐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优化路径,以推动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4.
全人教育即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全人教育理念为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借鉴全人教育理念,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托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引领作用和实践育人功能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实施志愿者分类管理,强化志愿服务能力培训,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动员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机制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体现,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同高校不断推进的志愿服务相结合,借助新媒体给高校的志愿服务的创新探索引入新的思路,对发挥志愿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指导三大育人环节,引导、教育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通过开展高校与地方团组织服务新农村共建合作、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性地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鼓励大学生赴农村基层挂职锻炼等,创新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自信提出后的文化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到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与旅游志愿服务发展新阶段,大学生成为文化类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品牌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规范与水平,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然要求,是“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实践创新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管理,需要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扩大影响力;开展品牌共建,不断拓展外延力;坚持常态长效,不断增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以南京财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着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参与度、参与机制三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服务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兴起和发展的一种教育理论,旨在通过"学术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的育人方式,促进学生、社区、高校互惠共赢.实践育人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将服务学习理论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体系,以期明确实践育人目标、提升实践育人效果、优化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1.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当前高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让更多大学生体验志愿服务活动经历以及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活动成效考核的标准以及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大学生积极响应"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精神体现,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育人优势;是新时期高校新育人范式。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大学生积极响应"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精神体现,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育人优势;是新时期高校新育人范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将理论付诸实践、加强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学生志愿服务为例,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深入探究实践育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志愿者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专业化特色的志愿服务,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育人的特色模式。笔者从分析开展专业化特色的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和路径来进行探索研究,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是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高校党建带团建,形成“上下联动、互相促进”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高校要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搭建“党团共建+实践育人”模式;培育品牌生命力,形成头雁效应,构建党建带团建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志愿者服务是志愿者基于自身意愿,选择将时间、精力等奉献给服务对象的一种自愿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高校运用志愿服务作为载体介入当前以社区形式存在的社会群众组织,在其中既发挥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上的实践效用,又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充分凸显。本文基于民族高校育人实际,对志愿者服务下的实践育人模式展开探索,通过科学规划、教学改革、专业化项目化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培育了超过800名优秀的学生志愿者,社区满意度达98%,形成社会组织12个,组织活动超过80次,为社区的志愿服务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的特点,通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大学生党性锻炼、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等五个实践育人平台的搭建与探索,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思想引领价值、技能培养价值、全面发展价值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清晰的价值指引。高职院校针对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出现的渗透力不够、吸引力不强、持续性较差、积极性不高等困境,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打造全过程联动的育人平台、提升全方位协同的育人合力,建立了清晰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发展路径,为提升志愿服务育人成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