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21,(1):48-5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就是实现"人才振兴"。产业兴旺需要人才推动,有效治理要以人为主导,生态环境要靠干部治理,乡风文明要靠人才塑造和传承。当前,我国在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面临着农村人口外出、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失衡及人才引入困难等诸多挑战,需要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将农村人口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摆在重要位置,逐步完善保障制度与激励机制,为乡村振兴引入人才,从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2.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各地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目前,农村建筑市场尚不成熟,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匮乏的难题。鉴于此,文章基于农村住宅建设现状,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探索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农村建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大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以及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使命。挖掘不同人才类型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精准培养乡村振兴需求人才。针对乡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面临的培训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异质性、人才质量评价缺乏特色化以及人才培养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等现实困境,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培养体系,以核心能力培养引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职普融通,增强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熟悉农业全产业链、懂“三农”及其理论、能实践会创新创业并扎根乡村的农业人才少等问题。教育、科技、人才是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驾马车”,高等院校正是三者的重要结合点,而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却面临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科研与生产需要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关键问题。本文较深入探究了新时代涉农高校基于科技小院零距离爱知笃行、干中学追求卓越,多学科交叉培养多元化知识体系、多途径拓展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分阶递进,五育并举”全过程培育农业人才模式,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能力、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愿服务”拔尖创新型农业人才提供可行性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支撑是基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邯郸市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加快邯郸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基于此,简单讨论职业教育服务邯郸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培养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保障。以广西宁明县KZ村为案例,对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出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下的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内生性人才匮乏,农村人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乡村治理融合度低,农村人才结构不优、纺锤型结构失衡等,是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人才振兴的主要制约因素。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建立人才激励和引进机制,是加强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人才振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才作为首要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宁波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智力、科技、培训、人才等资源优势帮扶合力陆续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多种模式,在鄞州区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聚焦宁波市域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现状,结合“三螺旋”理论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个人发展、高校建设及政策方针方面存在的困境,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化措施,以期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借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现代“三农”工作人才。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高职院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乡村振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农林院校大学生有着振兴乡村所需要的得天独厚的专业素质与情感归依,为了使这种禀赋变为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自觉行动,还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乡村振兴观教育,要通过教育让广大农林院校的大学生真正懂得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振兴乡村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也是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发现高职学生到农村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就业理想与农村就业基础相差甚远、对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相关政策和项目了解较少等。要通过开展农村发展前景普及教育、开展高职学生到农村就业辅导、运用农村优势吸引高职学生到农村就业、将乡村振兴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等措施,引导高职学生到农村就业,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短板。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的振兴,人才的振兴需要农村职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撑,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路径。乡村振兴时代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变革发展,突破管理体系欠健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办学经费极度紧张的局面,健全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构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投入机制,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坚守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明确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探寻农村职业教育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电商人才紧缺的现状和未来电商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开展电商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和创新。以高质量复合型农村电商人才为培养目标,创建“农商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关键能力为导向,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以提升教师教学关键能力为抓手,打造“跨界互聘”双师教学团队;以提升办学关键能力为重点,建设“共建共享”教学实验实训基地;以培养“一懂两爱”人才为使命,实施“德技并修”实践育人项目等五大路径培养人才;通过改革为全国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做示范、开新路,从而加快弥补我国农村电商人才的巨大缺口,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国广大中西部偏远农村,对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以“修德砺能”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为服务农村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向农村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必将持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乡村集体经济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职“双创”教育通过培养农村、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通过重构高职“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及支撑体系,设置适应乡村振兴生产发展需求的教育专业结构,构建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丰富“双创”教育的内涵,促进高职“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强化责任担当,勇担服务乡村振兴重任。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明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战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推进横向合作、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联络沟通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多策略推进科技创新与服务,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县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是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战场。农林高校应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强乡村振兴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面向县域乡村振兴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农林高校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顶层设计,建立“项目制”培养管理模式,破除部门、学院、学科之间的管理壁垒,深化校地、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多学科领域交叉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县域乡村振兴领域亟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基本框架与内容体系中,"人才"在五大要素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担负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使命。文章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统计数据及农业农村部2018年"百乡万户调查"实录资料,分析认为"老人农业""女性农业""农盲农业"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结构、质量结构与年龄结构多重失衡诱致的结果,并体征出"老农"因循守旧、年老体衰,"新农"返乡率低且难留得住,"知农"数量偏少且立地性差等问题,导致乡村人才振兴困难重重。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逻辑框架下,厘清乡村人才引培过程、结构要素与运行机制,需要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并搭建精准靶向的人才引培实现模式,诸如建立农民大学并创新学制、健全务农兴业激励机制、建立校地结对发展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现有社会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高校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和人才的摇篮,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振兴输出科技、培养人才、推动创新、提炼模式,并联合各地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发力,以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携人才推动模式创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20.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在于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即在城乡融合基础上发挥“三农”主场优势,发展符合乡村特征、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留得下、靠得住”的乡村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进行在地化变革,首先要在内涵上做出相应调整,要发展成为植根乡村、注重农民在职培训的“为农”式教育;其次要对教育对象进行根本转变,以农民为主要对象;最后在发展策略上要进行在地化探索,包括教育团队、资源、内容及方式的在地化,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