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公益性出版的改制依然停留在事业单位办出版的层面.要想对公益性出版进行彻底的改制,就必须对其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组织模式进行改革,重构中国公益性出版机构非营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出版基金,通过党的领导使改制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改制后的出版企业,市场化和商业化已经是本质属性,这种法制层面确定的属性已经显示出版的公益性和商业性是很难调和的。出版改制后,图书出版进一步追逐市场、低俗化,其功利性倾向和春晚节目出现的问题很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第二批大学出版社改制试点工作在即,在第一批改制试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梳理出来,为进一步深化大学出版体制改革建言献策.这些问题包括产权多元化、人力资本产权化、出版资源配置、政策调控、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等内容,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大学出版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决胜之年,经营性出版单位将全面完成改制转企任务。当业界把目光聚焦在出版产业大发展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想通过了解这家具有代表性的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举措,更加全面地认清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形势,探讨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国除4家公益性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和中国藏学出版社)以外,其他出版社均于2010年底转企改制为企业,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是整个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曾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部委出版社由中央部委主管或主办,其主要使命和功能是...  相似文献   

6.
市场条件下我国公益性学术出版面临困境。出版企业出于经济压力,往往忽视乃至排斥缺乏市场销量的公益性学术出版。但学术出版是推动学术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机制,国家和我国出版企业均应重视支持公益性学术出版。当前应明确公益性学术出版的衡量标准,创新国家对公益性学术出版的扶持方式,完善出版企业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编辑人员从事公益性学术出版的工作能力,以大力发展公益性学术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7.
公益性出版业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对于不能保留事业单位体制的,涉及公益性出版的出版单位来说,如何使其公益性出版机构良性发展成为一个难题.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公益性出版基金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国外公益性读书出版基金经验的分析,详细阐述对于我国公益性、出版基金改革的一些启示和设想,提出建立公益图书出版基金的思维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传媒     
《新闻通讯》2009,(8):64-64
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今年全面启动 针对阻碍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一系列改革措施即将出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近日在接受专访时透露,今年要全面启动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并研究确定公益性报刊的分类标准。下半年将在全国实施报刊评估退出机制。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发展模式之争:近年来公益性出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读物、公共文化及民族、古籍出版属公益性出版,承担此类任务的出版社应保留公益出版性质.公益性出版社也要开展经营活动,以促进公益性出版事业的发展.政府以项目补贴和政府采购的形式资助公益性出版.当前的公益性出版研究缺乏深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益性出版与经营性出版逐步区隔.但公益性出版辐射规模小,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运作模式模糊的发展困境.对此,可以尝试通过非盈利性出版组织来推动公益性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解读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公益性出版单位的现状和内在属性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由于其内在属性的驱使,对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公益性出版应着力从打造系列性的出版品牌,加强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3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李燕华 《今传媒》2012,(6):43-44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益性出版传播能在较快时间里给公民提供灾难逃生和震后自救的相关信息,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公益性出版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事业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作者截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两个时间节点,分析该时期文学纪实类、灾难知识类和心里辅导类等公益性出版物出版情况,从而对我国公益性出版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文邦 《中国出版》2012,(23):22-24
我国出版行业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除明确为公益性的出版单位外,其他出版社均已转企,这为出版社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但是,毋庸讳言,在出版业全力迈向市场化的进程中,还有很多非市场化的手段和现象在阻碍着出版社的发展。笔者认为,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出版社的退出机制,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出版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虽然曾有少数几家出版社因出现严重的出版导向问题而被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撤销出版许  相似文献   

14.
正确把握报刊业改革的方向、重点和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时政类非公益性报刊转企改制大体分“三步走“。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推进中央企业所办报刊转企改制。第二个阶段,主要对象是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所办的报刊。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党政机关所办的报刊的改革。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也要加紧进行,重点是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出版业即将步入后改制时代。改制前,政府身兼"办出版"与"管出版"双重角色;改制后,政府的主要角色将是"管出版"。角色转变之后,政府对出版业的监管理念也应当有所转变。本文认为后改制时代出版业监管的理念应当是在分类监管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时政类非公益性报刊转企改制大体分“三步走”。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推进中央企业所办报刊转企改制。第二个阶段,主要对象是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所办的报刊。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党政机关所办的报刊的改革。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也要加紧进行,重点是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吴赟在《出版广角》发表文章说:目前,中央已经提出将出版机构划分为公益性出版机构和经营性出版机构,进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这无疑在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进程中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具有其科学性。但是,从出版业长远发展和国际出版业的现状与趋势来看,有必要对公益性出版机构和经营性出版机构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而政府出版机构、出版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出版机构在出版活动中也的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11,(2):36-3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繁荣发展我国新闻出版事业,鼓励支持优秀公益性出版物出版,确保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下简称"资助项目")科学管理、规范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出版基金由国家设立,用于鼓励和支持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出版。  相似文献   

19.
相当数量的医学选题项目受众面较窄而公益性强,符合国家出版基金“鼓励和支持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宗旨,如果因为编辑或出版单位的原因未能申报成功,未免有些可惜,甚至对医学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损失。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安排,在众多出版社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的同时,原直属新闻出版总署的人民出版社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民出版社即将转为公益性出版社,专门负责出版党、国家、社会需要的图书和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并由国家给予补贴。采取这一措施,无疑会有利于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促进党的中心工作,有利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的更好发展。 各人民出版社即将转为公益性出版社的消息由中央主要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反响,有关出版社的干部、职工更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