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益性出版与经营性出版逐步区隔.但公益性出版辐射规模小,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运作模式模糊的发展困境.对此,可以尝试通过非盈利性出版组织来推动公益性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公益性出版的改制依然停留在事业单位办出版的层面.要想对公益性出版进行彻底的改制,就必须对其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组织模式进行改革,重构中国公益性出版机构非营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出版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的本质联系来看,出版的基本规律就是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出版物中的相互依存.它表明:出版物有一部分或大部分适合于市场运作,因此出版需要有经营性和公益性之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通常的情况下是不统一的,但它并不影响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正视它还有利于出版业的科学发展;人是出版基本规律的主体,文化是其核心.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出版物中相互依存,贯穿于出版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4.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公益性出版的改制依然停留在事业单位办出版的层面。要想对公益性出版进行彻底的改制,就必须对其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组织模式进行改革,重构中国公益性出版机构非营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公益性出版业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对于不能保留事业单位体制的,涉及公益性出版的出版单位来说,如何使其公益性出版机构良性发展成为一个难题.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公益性出版基金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国外公益性读书出版基金经验的分析,详细阐述对于我国公益性、出版基金改革的一些启示和设想,提出建立公益图书出版基金的思维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决胜之年,经营性出版单位将全面完成改制转企任务。当业界把目光聚焦在出版产业大发展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想通过了解这家具有代表性的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举措,更加全面地认清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形势,探讨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模式之争:近年来公益性出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读物、公共文化及民族、古籍出版属公益性出版,承担此类任务的出版社应保留公益出版性质.公益性出版社也要开展经营活动,以促进公益性出版事业的发展.政府以项目补贴和政府采购的形式资助公益性出版.当前的公益性出版研究缺乏深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族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繁荣公益出版事业、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如何激发自身活力,形成公益为主、兼顾市场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问题。文章通过探讨深化民族出版供给侧改革、深化公益性出版机构运作机制改革、加快民族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大民族出版国际市场等措施,提出民族出版充分融合公益性与市场性双重属性需要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市场条件下我国公益性学术出版面临困境。出版企业出于经济压力,往往忽视乃至排斥缺乏市场销量的公益性学术出版。但学术出版是推动学术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机制,国家和我国出版企业均应重视支持公益性学术出版。当前应明确公益性学术出版的衡量标准,创新国家对公益性学术出版的扶持方式,完善出版企业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编辑人员从事公益性学术出版的工作能力,以大力发展公益性学术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中国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走好精准脱贫、衔接乡村振兴之路上,出版业不负使命,勇作为、敢担当,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战.文章从精准扶贫的逻辑思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持续扶"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出版人、公益性出版单位、经营性出版企业在扶贫实践中的作为与担当,总结并梳理出版业赋能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提出在"如何持续扶"中仍需再度接力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出版转型成果下沉,坚守并践行出版服务公益精神,继续书写出版扶贫的光辉伟业.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解读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公益性出版单位的现状和内在属性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由于其内在属性的驱使,对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公益性出版应着力从打造系列性的出版品牌,加强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3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王娟  王佳 《出版广角》2012,(7):62-63
出版产业的内在属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全行业企业化是出版产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全行业企业化既涵盖经营性出版,又涵盖公益性出版.  相似文献   

13.
李燕华 《今传媒》2012,(6):43-44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益性出版传播能在较快时间里给公民提供灾难逃生和震后自救的相关信息,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公益性出版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事业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作者截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两个时间节点,分析该时期文学纪实类、灾难知识类和心里辅导类等公益性出版物出版情况,从而对我国公益性出版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对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的研究有两类文献,一类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公益性出版单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其有关负责人发表的论文著作;一类是就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公益性出版单位内部改革问题进行的学术研讨。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出版单位划分为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经营性的产业和公益性的事业实施分类改革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突飞猛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出版体制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中,报刊准人方面制度较为完善,而报刊退出制度则比较欠缺。有报刊退出行为而缺少报刊退出制度无疑会影响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本文拟以市场主体法和事业单位法人制度为视角.以公益性报刊和经营性报刊的分类为基本路径。对于我国报刊退出制度的完善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的公益性改革存在着"碎片化"的现状,表现在:发展模式的选择暧昧不明,民族文字出版资源需要统筹协调,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之间需要协调和联系,外部制度设计和内部机制的统一等。中国公益出版的研究也呈现"碎片化",无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探讨中国公益出版的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就需要以"整体性"思维破解出版公益性改革的"碎片化"状况,其四个维度是:明晰发展模式、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部委之间的协商机制、民族出版的会商机制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初的现代出版业基本是由传教士们发展起来的。出于传教的需要,他们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出版书籍,创办杂志和报纸。这些出版活动在带来先进的印刷机械设备和出版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出版技术的革新和现代出版业的形成,并且在不自觉中培养了中国新一代出版家,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营出版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要协调发展,并从政策上将新闻采编业务和报社的经营业务分开,允许国有经营性报纸出版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9.
中西出版业法律调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了保障出版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出版法律法规,以法律来规范出版行为,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净化出版生态环境,依法制定出版业发展规划和出版经济政策,保护民族出版产业。通观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法律调控所关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均主要是对出版机构创办、出版物内容、出版活动的调控。本文拟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出版业法律调控方面的若干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批判地借鉴别国经验,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中西出版立法之比较在立法机关的选择上,西方主要国家均采用两院制,如美国国会两院有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迈向出版强国目标.文章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背景,立足出版机构与编辑个体两个层面,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操多个维度,分析出版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出版逻辑、出版定位、出版视野三个维度,对出版业的使命任务、专业定位、内容供给、能力提升、国际传播、融合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