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琪 《出版参考》2006,(4X):27-27
今年3月,几米的《地下铁》英文版在美国取得优异业绩,这给他极大的鼓舞,也为他的最新长篇作品《蓝石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介绍,《蓝石头》即将完成,到时中、日、韩等六种文字的版本在全世界同时出版发行,其中包括首次推出加泰隆语的翻译本。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很少人记得他,知道他;在中国,很多人都看过他执导的《新中国外交》、《新西行漫记》、《海峡风云》、《跨过鸭绿江》、《西部的发现》……还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大话西部》。除了经营好电视栏目《中国之窗》外,每年,他都有一部力作推出。不事张扬,不慕虚荣,只知道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做,这就是他——北京  相似文献   

3.
秦朔档案:1968年12月出生,1990年7月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南风窗杂志社工作。历任编辑、编辑室主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社长、副总编辑,现任杂志社总编辑,广州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省市青联委员。著有《大脑风暴》、《传播成功学》等4本专著。走进《南风窗》10年前,秦朔到广州谋职时,他的第一选择是《羊城晚报》。然而,由于晚报决策的迟缓,更由于《南风窗》的领导愿意给他一个试验的机会,让他试试看,他最后选择了《南风窗》。如今,当时《南风窗》的社长成了《羊城晚报》的社长,而他招进来的这个大学生已在《南风窗》掌舵。《南风窗》近年来发行量节节攀升,已成为在国内有重大影  相似文献   

4.
正他被陆定一称为"新闻巨子、国际专家",他最先预言希特勒将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他预见了共产党将在解放战争中获胜,他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折磨至死,他就是与范长江、邹韬奋、俞颂平等齐名的大记者羊枣。1946年1月11日,羊枣在杭州去世,一时震惊中外文化界和新闻界,《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申报》《文萃》《时代》等报刊,相继  相似文献   

5.
他在《金盾》电视节目中,曾以民警形象出现过;也曾在他自己创作的30集电视系列片《反光镜》中,演过谎报火警的“小玩闹”。但人们更多的则是从《中国法制报》、《首都公安》等报刊,熟悉了他的名字——高克芬. 他工作的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特殊的环境给了他比别人更多的机会。1987年夏季,北京永定门火车站发生哄抢西瓜事件,他第一个抢去报道。他写的侦破通讯、消息等各类稿件,就达200多篇。高克芬的《还击,是为了自卫》获《首都公安》征文奖。《小巷深深》获《首都公安》命题征文一等奖,同时荣获十五省市公安报刊优秀稿件势。他撰写的两部电视专题片《悔恨的泪》和《赌博与盗窃》播放于北京电视台。在崇文区创作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我同他攀谈起来。他说:“我是半路出家搞报道工作的。闲暇时喜爱翻翻杂志,后来试着写些诗歌、小说之类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6.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同志年已古稀,他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1932年,他参加了新闻工作。1937年,经范长江同志推荐,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报界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中有人要给他参谋街头,聘他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和《和平日报》经理,他都谢绝了。最后,他毅然去香港,在夏衍主办的《周末》报工作。1953年回上海后,先在《新闻报》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他擅长写通讯,也擅长写杂文。前几年,他参加全国记协组织的“长江行”采访活动,写了一系列生动的通讯,汇集出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赞佩曹雪芹的。他著《中国小说史略》时,谈及《红楼梦》,语气很是实在,评价之高,在他的学术随笔中,是很少见的。《红楼梦》影响了鲁迅没有?看看《呐喊》、《彷徨》,以及他的杂文集,大约可看出一些。鲁迅一生,得之于古小说的知识很多。他幼时读了大量野史、笔记,而尤对小说垂青。其中《红楼梦》,一直是他很爱读的书。他晚年写杂感,也常引用曹雪芹笔下的掌故,有的很贴切,我们读了,可以感到他是个深解《红楼梦》的人。 除了《中国小说史略》与《〈绛洞花主〉小引》中那些谈《红楼梦》的漂亮文字外,我们至今很难看  相似文献   

8.
郑玄《春秋》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是东汉的大儒。他学贯今古,遍注群经,为一代学者所宗仰。清代汉学复兴,郑玄更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但前人对于郑玄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礼》学及《诗经》学,有时也谈到他注的《论语》、《周易》及《尚书》,而对于他的《春秋》学,则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打算在这一方面做些探索,试图勾勒出郑玄《春秋》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一代文学宗师。他又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主办的《莽原》、《未名》、《语丝》、《奔流》、《译文》等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期刊出版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鲁迅先生作期刊编辑期间,显示了他对读者,对作者乃至对社会负责的高尚编辑道德,为后世期刊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教育家、语文学家,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其实他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一九二三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课本,编《学生国学丛书》,后来代郑振铎先生编过《小说月报》,还编过《妇女杂志》。一九三一年,他进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月报》等刊物,编辑《开明青年丛书》和《开明少年丛书》等,并和夏丐尊先生等一同编了若干种中学语文课本,独自编写了一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20世纪文献学家郭伯恭鲜为人知的生平和文献学著作——《四库全书纂修考》、《永乐大典考》和《宋四大书考》,总结他在《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以及宋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考证上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在文献考证方面所建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半月谈》杂志副总编、青年评论家张正宪近年来以“苏北”等笔名,在《半月谈》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他的评论以其“谈得新、谈得深、谈得准、谈得活”的特色,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瞩目。《论快》、《论放》、《土政策评说》、《先富后富,天平的支点在哪里?》等篇章是他大量评论文章中的得意之作,读者纷纷来信表扬。当我探问他撰写评论的心得,从他嘴里立刻跳出三个关键词:“睿智、情感、文采”。  相似文献   

13.
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小学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在初中时,数学老师并不欣赏他的数学才能,每次考试只给他60几分。他在初中一年级时,数学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以后他就刻苦努力,初二开始学习成绩出众。但因家境贫寒,辍学回家。 华罗庚自学成才,著作颇丰。主要著作如《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高等数学引论》、《从单位圆谈起》、《优选学》等;他的理论与著作在国际上受到极大的重视。美国数学学会学报发表的华罗庚传记中写  相似文献   

14.
一冯福宽个性内向,少言寡语,见了面总是和蔼地点点头,平时很少和人开玩笑,从不在人前表白自己。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许多人和他同在一个大院工作,只知他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编辑,而不太清楚他在事业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冯福宽陆续出版了一些著作,有《回坊风情录》、《艰难的脚步》、《秦坊见闻录》、《穆斯林之歌》、《黄土魂》、《山花赋》(合集)、《中国·陕西回族穆斯林》、《消逝在声音里的青春》等。每出一本,他都送来,认真写上我和老伴的名字,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出版编辑家,他先后编辑过《莽原》、《语丝》,《奔流》、《北新》、《文艺研究》和《译文》等等称著于世的刊物,还曾参与《未名社》和《朝花社》的出版事务。他在编辑、出版工作上,对待来稿的那种审慎之精神,认真之态度,处理之迅速,以至与作者的关系,可算是一代楷模。作为一位大文豪,鲁迅的时间是宝贵的,然而,他处理来稿却十分认真,一丝不苟,从他遗留给我们  相似文献   

16.
翻开新疆军区某团新闻干事程晓飞的三个剪辑本,他采写的5O0多篇散文、随笔、杂文、通讯、小说、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上。他的槁原与雪山拥抱》。《铁骑五分钟起死回升》等10多篇作品评为《北京经济信息报》、《人民军队报》优质稿;撰写的《绣球偏抛黑冠军》一文,获优明日报》现场短新闻竞赛二等奖;特写《开放的新疆》一文获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西睡边塞”征文一等奖。不久他以边塞军营生活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医兵死亡之海》即将出版发行,标志着他一个初中生,经过在部…  相似文献   

17.
1990年7月23日,我国老一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张友鸾同志以86岁高龄在南京逝世。7月31日新华社发出消息,概述其新闻工作经历:“早年曾为邵飘萍所办的《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担任过《世界日报》总编辑;1927年,受李大钊同志委派,任《国民晚报》社长。他先后参加了南京《民生报》、《新民报》、上海《立报》等民营报纸的创刊工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新民报》历任主笔等职。抗战胜利后,他重返南京自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都相继刊出了新华社上述消息。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九家报纸,也刊出了中国新闻社7月28日的有关报道。张友鸾同志从2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旧中国报坛驰骋了30年,有丰富的编采和报业管理经验,被誉为报业全才。他对我国报业发展,特别对四开小型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新闻工作经历,可供研究旧中国民营报历史参考;他的新闻工作经验,诸如版面的设计,标题的拟定等等,都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的亨利·鲁斯,一九六七年去世了.在他生前,已有一本题名为《伟大的一对》描述他的身世的小说问世.前年又有人写了他的传记,题目很俏皮:《鲁斯的时代、生活、幸福》——《时代》、《生活》、《幸福》正是他亲手创办的,在美国发行量很大的三大杂志.出生于中国,发迹于《时代》在甲午战争后,美国曾派了很多耶稣教牧师来中国传教;这些牧师中有鲁斯的父母.一八九八年鲁斯也就在他父母的传教地区——我国山东潍县呱呱落地了.鲁斯幼年在中国受教育,因而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直到十岁左右他才回到美国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读过好多中国的古籍,上至经史子集,下及稗官小说。他本人就说过他幼年读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套。假如我们从《毛泽东选集》上去查,就会发现他引用的中国古籍,范围很广,计有:《诗经》、《论语》、《孟子》、《国语》、《老子》、《左传》、《孙子》、《列子》、《吕氏春秋》、《新序》、《淮南子》和《史记》等二十四史、《资治  相似文献   

20.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6,7(1):51-54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著名的新闻记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新青年》、《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共产杂志》、《红色中华》等多种重要报刊。1920年秋至1922年底,他受聘为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