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者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但是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很低,而教育在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民技能素质偏低的河南省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农村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把巨大的人口包袱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在中原崛起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近年来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源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人口资源在资源特别是人文资源中占有主导地位。我国人口资源具有资源储量丰富,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劳动力资源过剩,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等特点。应从继续控制人口总量,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人口转移,转变消费观念等方面,加强我国人口资源开发与整治。  相似文献   

4.
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赋予人力资本新内涵,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要从教育型人力资本和技能型人力资本这两方面共同推进。当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教育型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升、结构持续改善,教育型人力资本存量提高,而城市人口是劳动年龄人口教育型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在技能型人力资本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互联网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工作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但通过技能培训来提升人力资本的可能程度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为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需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统筹推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要素效应,并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安徽省各市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在C-D函数中的要素效应高于物质资本存量的要素效应,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互补弹性大大高于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互补弹性。  相似文献   

6.
借鉴教育年限法和收益率法,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运用教育人年限法模型,针对河北省2005—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分析得出2005—2011年河北省人力资本总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1.82%,其中人力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67%,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5%,即人才资本高于基础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内蒙古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计量分析,对各生产要素的弹性系数进行测度,再利用各因素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率来估计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率。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的增长仍旧是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的贡献小,但是内蒙古的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所以,内蒙古的人力资本提升有很大的空间,应加强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具体对策包括营造企业家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等。只有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才能使内蒙古经济增长从资源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人力资本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力资本存在着诸多悖论现象.在人力资本存量上相对过剩与绝对缺短并存,高素质人才与低素质人口同在;在人力资本流向上吸引与流失相悖;劳动力市场同时存在失业与空位;人力资本投资既不足又过度.所有这些悖论的根源是结构失衡.建立统一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就会使人们自觉地投资于教育,进而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力资本的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7,(12):36-40
作为地处经济发达省份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是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何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广东省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运用统计软件和依据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梅州市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中,物质资本存量对梅州市的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劳动力数量因素的作用相对最小,人力资本存量的单位产出弹性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比较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中部省域内部城乡差异越来越明显,人口集聚现象越来越突出。安徽省辖16个地级城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化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城市的人口压力指数.并对安徽省各城市人口压力和人口流动比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口压力城市差异明显,省会合肥和沿江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人口压力较小,皖西、皖北人口压力较高。人口压力越低的城市流入人口的比重越大、流出人口的比重越小,人口压力较小;人口压力越高的城市流入人口的比重越小、流出人口的比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