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陈进春老师写的《“小题”也要“大做”》,文童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童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的习题难易度如何把握?三是开发的习题怎样组织学生练习?我认同陈老师的三个注意点。但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习题开发时。价值引领不可缺失。下面结合我听的一堂课,谈谈对这个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2.
尹友胜 《江苏教育》2008,(14):96-96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上发表的由陈进春老师撰写的《“小题”也要“大做”》一文,该文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章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的习题难易度如何把握?三是开发的习题怎样组织学生练习?我认同陈老师的三个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投稿     
10月6日中午放学时,陈老师走到我的面前说:“王秋实,你的作文写得很感人,自己试着写一篇投稿。”“我能投稿?”我有一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再次看到老师慈祥而信任的目光后,我不再怀疑和犹豫,而是非常激动和紧张。  相似文献   

4.
“狠”老师     
精彩点评: 全文主题突出,形象鲜活,语言平实而不乏功力。文章较好地刻画了班主任陈老师的“狠”。体现了对我们的“爱”。全文无处不在写老师对我们的“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外出游玩”;无论是对陈老师外貌的描写还是对老师神态变化的描写(“像个孩子”、“满脸严肃”、“温和”)。正是这样一位“狠”老师让我们拥有了扎实的成绩.引领我们走进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茁壮成长.这可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呀。  相似文献   

5.
看图写话是低中年级的常见作文形式。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看图写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词语吗?比如老师找到了“门”“窗子”,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能找到“窗帘”“桌子”“凳子”。生:“老师”“电脑”。生:我能找到“作业本”“文具盒”。生:我能找到“举手”“发言”师:我能找到“勇敢”“自信”。生:我能找到“专心”。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身边,有一个严格的老师,那就是年轻漂亮的陈老师,陈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记得有一次,陈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微笑着对我们说:“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这时,我笑嘻嘻地说:“邱少云这个名字不正是我班同学邱婧舒的外称吗?”我虽然只开了  相似文献   

7.
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就听到身后有人喊:“老师,等一等。”我回过头,只见几个同学拿着本子追了过来。“有问题吗?”“不是的,我们想请您给我们写几个字。”“写字?”我愣住了。“老师,是这样的,我们听说您的字写得非常好,我们想请您给我们签个名。”几个同学用恳求的声音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学电视上的追星族,竟然把我当成明星了。“好。”我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我话音未落,“呼啦啦”从教室里又拥出一群手拿笔记本的学生,叫嚷着:“老师,给我签一个。”“给我也签一个。”……怎么办呢?我有点为难了,每人签一个…  相似文献   

8.
张肖 《教师博览》2011,(2):15-15
九月份开学不久,我就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孙女小乔木的家庭作业用不着天天签字了。我十分欣喜,但又担心这一做法是老师心血来潮之举:根深蒂固的“规矩”,就这样“取消”了?老师对学生和家长能放心吗?家长会理解吗?孩子能自觉完成作业吗?  相似文献   

9.
您好!我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杆秤的秤杆都是前面粗后面细,为什么不做成粗细均匀的呢?做成粗细均匀的行吗?老师您能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吗?”  相似文献   

10.
李凌会 《班主任》2014,(5):54-55
那年,高二文理分科以后,一个“久负盛名”的学生进了我班。我习惯性地对他实施我的教育关爱,态度诚恳,工作细致,生活上关爱他,情感上亲近他,他也着实感动了一把。有一天晚自习时,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他走进来主动要求跟我谈心。在谈心过程中,他说了一句让我始料未及的话:“老师,您会一直这样关爱我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带过多年初三毕业班的老师,我读了“梦梦的自述”后,很有感慨。梦梦渴望老师的理解和关爱,甚至很在乎老师一句理解的话儿、一句鼓励的言词。这种望眼欲穿的心态,我很能理解,也觉得很正常。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也希望别人的理解和关爱吗?不也无法忍受别人的冷漠和误解吗?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心灵脆弱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特别的作业,作业就是做一盘西红柿。回到家我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没作业,我先去做凉拌西红柿,只要切成片片,再放上点糖就行了!”做好之后,我就去看电视去了。“砰!砰!砰!”响起了敲门声。我问:“谁呀?”“是我呀,我是你爸爸。”“门没关。”我说。爸爸进门就问:“作业呢?”我说:“在这里。”爸爸看了看,满脸奇怪地说:“这就是作业?”“老师要我们做一盘西红柿给爸爸妈妈尝一尝,再打分。”“老师会布置这样的作业?走,跟我到老师那里去。”爸爸一脸的不相信。到了学校,正好陈老师在洗…  相似文献   

13.
娱乐逗秀场     
一望无牙某日语文课,老师向大家描绘着大草原,说:“迷人的大草原就像老奶奶的嘴巴。”众人不解,他补充道:“一望无牙(涯)!”全班大笑。什么力初三力学课上,物理老师问:“谁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引力、摩擦力……”同学答。“还有吗?”思考片刻后,一个响亮的声音答道:“魅力!”忘了带笔小A:老师,我忘了带笔,没法考试。老师:考试不带笔就像上战场不带枪。小A:不带枪的那个人一定是当官的。节约一点老师:你的省略号怎么只写了5点啊?学生:老师,你常说要节约一“点”,我做得不对吗?挨了两次打小A…  相似文献   

14.
<正>李彩梅老师:写作文真的很难吗?大家真的不知道要写什么吗?我怎么觉得,吓唬吓唬,也能写出好文章呢?同学们:老师,这样的惊吓,可以少来一点儿······今天上课时,李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本周的家庭作业。我翻看纸条,发现这周竟然要写三篇作文,积累五个以上的成语,还要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短短的几行字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心想:这么多作业,即使让我们班的“学神”来写,恐怕也写不完吧!更何况,学校本来就布置了很多作业,再加上这些作业,估计我们每天要忙到凌晨才能睡觉,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大灾难!  相似文献   

15.
爸爸写爷爷老师发下作文本时,问豆豆:“你爸爸今年才40岁,怎么参加了抗日战争呢?”豆豆回答:“那是我爷爷。”“可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呀。”“没错。”豆豆回答,“它是我爸爸写的。”大象与蚯蚓生物老师:“豆豆,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豆豆:“我最喜欢大象。”老师:“很好,你能在黑板上把大象画出来吗?”豆豆:“老师,如果一定要我画,那我还是最喜欢蚯蚓。”不感兴趣教算术课的老师问:“有人借出五万元,每月的利息一分,两年后能收到多少利息?”全班同学纷纷运算,只有豆豆端坐不动。“你为什么不计算呢?豆豆。”豆豆…  相似文献   

16.
王新鑫:陈老师,您还能想起您什么时候和莫言老师认识的吗?陈思和:我和莫言认识并不早,在我看来,批评家和作家不能走得太近,如果太熟悉了就会影响判断。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就写过关于莫言的评论,那时我很关注他。  相似文献   

17.
开心直播室     
(一)一天,父亲问:“丁丁,你的作业完成了吗?”丁丁答:“完成了。就是这篇。”父亲看过后说:“丁丁,你这篇作文好像去年我就看过了。”丁丁说:“爸爸,我们班又换了老师,她可没看过。”(二)母亲:丁丁,你难道不为自己害羞吗?读了三年书,只能数到十。这样下去,看你将来怎么办?丁丁:妈妈,没关系,我可以做个拳击比赛的裁判员。(三)老师把丁丁叫到办公室,叹了口气,说:“你看看你写的作文。唉!我像你这个年龄时,已在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了。你怎么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呢?”学生说:“老师,我想,那是因为你的老师比我…  相似文献   

18.
把理讲过头     
那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尽力地想,看看我们能想出多少“理”,我们七嘴八舌,一口气说出了80多条。“不过,”老师说,“童话里讲理,常常与我们生活中讲理不同,童话里常常是故意把理讲过头,让你忍不住发笑。”我问老师:“讲理可能过头吗?过头的理还是不是理呢?”马栓栓笑着说:“那怕是要成歪理了吧!”老师说:“把理讲过头,是童话的一种创作方法。过头到什么地步呢?过头到无法实现的地步……”柳萌萌建议说:“老师,您就举例来说吧,老是这样‘讲理’,我们就要糊涂了。”“好主意,”老师说,“比方说吧,有一位作家写了…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办公桌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有一天,我的学生看见这幅字后吃惊地问:“老师,你不是总教育我们要清清楚楚地做事、明明白白地做人吗?你干吗又要‘糊涂’呢?你要是糊涂了,我们还能明白吗?”面对学生这一番连珠炮式的发问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教师节,我总能收到许多学生的深深祝福,但今年教师节的一份祝福却让我尤其感动。记得那天晚上,我正在写字台旁写教案。“丁零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了电话,只听电话那头传来:“喂,是……是陈老师吗?”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他不正是刚转离我班的“皮大王”——小渝吗?“陈老师,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总是很顽皮,对小朋友也很不礼貌,上课还喜欢捣乱,许多老师都不喜欢我,只有您一直给我鼓励,使我改掉了许多坏习惯。谢谢您,陈老师。”听着学生的话,我激动得有些哽咽了:“不用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