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品”底稿     
“女孩子在野战部队搞新闻,行吗?”当我从新闻系毕业分到高炮旅时。一个大大的问号高悬在许多人的心里。  相似文献   

2.
最近,常听到同行流露出泄气的话,说什么“咱这些搞新闻报道的人,成天东跑西颠,抄抄写写,没干头。”我认为这样说不对。我是山东省博兴县广播电台的一名编采人员,今年57周岁。干新闻编采工作已三十多年。有的朋友曾对我说:“你干这一行大半辈子啦,没干够?”我回答:“没够!”多年的实践使我感到:搞新闻报道工作非常有意思。当自己采写的稿  相似文献   

3.
新闻之“德” 新闻人“掌握”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机关”。新闻舆论引导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从某种意义说,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新闻人的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  相似文献   

4.
偶然翻阅一张属于主流传媒的报纸,竟发现有篇题为《新闻传媒呼唤“新闻线人”》的文章,不禁生出许多疑问:何谓“新闻线人”?为何发出此种“呼唤”? 细读原文,方知这“新闻线人”原本是牵强附会而来的一种称谓。文章写道:“‘线人’一词,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6.
当记者和当“官”杨尚德在我的印象里,由新闻工作岗位上调入党政机关当“重要官员”的人不少,而从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重返新闻队伍的人不多。因此,当我8年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调到经济日报时,有些人就说我“傻”,有些老同学、老同事听说我调出了中南海,以为是“犯了什...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8.
梁衡 《当代传播》2007,(1):9-13
新闻在社会上是一个耀眼的职业,我相信每一个报考新闻专业,又能进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以及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心里都存有一个当名记者、做一名杰出传媒人的梦想.这里需要首先弄清楚的问题是,干新闻要不要讲责任,责任和记者自身的成功矛盾不矛盾?责任到底是单纯的付出,还是同时能让媒体和记者收获成功的双赢?这是我们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激情不搁浅     
王爽 《青年记者》2003,(8):54-55
为了做这期选题,我在一家著名传媒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传媒同行,你还有工作激情吗?”跟帖者甚众,大部分是年轻的传媒人。出乎意料的是,90%以上的人都承认现在自己缺乏新闻激情,并列举出种种原因。能力、激情、职业品德三位一体,谓之人才。传媒业是一个尤其不能缺少激情的职业。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传媒人惊呼:“我的工作激情哪里去了?”我们惶惑,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0.
当新兵时,我就喜欢舞文弄墨,不时往报刊投稿。后来,新兵下连时,我从连队34名新兵中捷足先登,当上了一名通信兵。我利用业余时间,找出新闻写作书籍,开始追逐我的新闻梦。在王教导员的推荐下,我走进团新闻骨干训练班。短短一个月时间,我就有3篇稿件在报刊上发表。当我从培训班结业后,便萌发了去报道组锻炼的想法,可又担心自己水平低,干不出成绩。再说,这段时间,我可以提升为副班长。是当骨干?还是自讨苦吃搞报道?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毛遂自荐,主动向新闻干事邱邦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邱干事对我的想法十分赞…  相似文献   

11.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29):43-44
《青年记者》是面向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期刊,以“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为办刊宗旨,紧紧围绕我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闻工作的新变化,积极推动新闻人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编辑是“站”在新闻工作者后面的人,虽有特殊性,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作为《青年记者》的编辑,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先进传媒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杂志究竟应该向新闻工作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做怎样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转眼间来到复旦攻读新闻理论博士已有一年半。离开北京前,曾有不少朋友问:“记者干得好好的,何苦再折腾”一些师长也相劝:“新闻理论很不好搞,此行要三思。”后来我的确花了些时间“三思”。是啊,记者是个弹性很大的职业,几年记者干下来都有点“油”了,从此在北京安安稳稳过日子未尝不可,这个职业还能提供很多机会,同行中因此下海发财者亦不乏其人,我何苦再上这冷清寂寞之山?不过我总觉得,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八年前我刚刚跨进新闻工作门槛时,一位老同志给我一句赠言:“白鸽往亮处飞。”他说:新闻工作者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哪里有新闻线索,就往那里跑;当你没有新闻线索,看不见“亮处”时,就应该深人下去,花硬功夫搞调查,在调查中发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传媒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作为“把关人”的传媒从业者,就更要认清传媒职业属性,做一个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可是现实社会中,有关传媒人的新闻伦理失范和对新闻当事人及受众所造成新闻伤害的事件却频频发生。“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的报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此案报道的分析,探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并探讨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老毛一回宣传科,就给了我“见面礼”,是几本“搞新闻”的书。我打心眼里感激:这老毛真够意思。老毛大名毛世芳。老毛是我对他的特称,这样我感觉亲切。当初,我在基层某部当炊事员时,经常喜欢写写画画投投稿,却是屡投不中。后来,有人帮我引见大名屡见报端的新闻干事毛世芳。一见面,我就拿出  相似文献   

16.
就我所接触到的人看,大部分搞新闻的同志都是从文学梦中走出来的。而且总是旧梦常温,有的终于成了作家,如我省的张一弓;而更多的则难以成梦,落个终身遗憾,甚且迁怒了新闻工作,说搞新闻是错投了路,误了前途,要不然我便如何、如何……文学梦是美妙的,但搞新闻也并非就是文学的克星。相反,我有幸在新闻的道路上走了一程,我倒发觉这“搞新闻”有点象“搞文学”的席梦思呢!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文学的好梦。那是1983年春天,南阳市武装部让我去搞新闻报道。我有点忐忑,象许多同志一样,怕搞新闻破坏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新闻线人”已成为了我国新闻传媒业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由他们提供新闻线索而制作成的新闻报道即为“报料新闻”。新闻线人不是隶属于某个传媒组织机构的职业新闻人,他们是传媒组织之外的一种社会力量。若将其置于“传播者-受众”这一对新闻传播的主体关系范畴之中来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8.
这或许是一个让人惊悚的新闻。但为什么在新闻事实发生地的媒体报道中被视为是民工愚昧鲁莽之举?为什么在有的新闻报道中看不见这是一个充满着农民工辛酸血泪的故事?当著名的《南方周末》报道《“农民工千里扛尸”背后的辛酸故事》并发出对社会和公众道德良心的追问时,作为新闻事实发生地的媒体,或许也应该反省和自责我们的新闻职业良知。  相似文献   

19.
洪仁文 《军事记者》2001,(10):41-41
本刊讯洪仁文报道:“转业只两年,板凳还没坐热,就当上了管几十号甚至几百人的‘头头’,真有两把刷子。”这是二○九医院工作人员对本院两位转业干部的赞叹。这两位干部就是1998年从该院转业的景长军和彭景林,他们转业分别被分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电视台和牡丹江日报社工作。他们刚到新单位上班时,曾被戏称又来了一个“站大岗的”,意为部队来的人都是为他们打杂当保卫的,不是干新闻的料。两人听后,没有和他们计较,而是主动要求到新闻一线当记者,抓“活鱼”,写“大块头”。当他们工作了一年后,就以写稿质量高,新闻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某地一位老菜农,种菜功夫胜人一筹,一亩地每年收入两千余元。当人们问起诀窍时,他说“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由此我联想到新闻报道,颇受启发。“人无我有”,说的是奇货可居。新闻虽不同于“猎奇”,但确实要独具个性,切不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人有我好”,讲的是以质量取胜。写文章,搞报道更是这样.同样的内容和体材,同一类型的新闻报道,你的稿件能不能被采用,当然要看稿子质量的高低了。“人好我多”,这里讲的是莱的品种多。我们搞新闻报道不能只会写消息,还要写通讯、评论之类,这样就能根据需要运用自如。“人多我早”,是指时效性。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