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显然是全知角度的讲述方法。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可以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对人物的命运做出预示以及最终对人物做出道德评价。由于这种传统,小说作者的观点成为小说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在小说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影响读者的因素就是小说作者的观点,即小说作者对故事本身的看法,小说作者对书中人物的道德评价,对人物行为的置定。这些无疑是读者应该信服而且是必须接受的。因此,对书中的人物及其行为,读者往往依据作者观点的引导来解释。对读者  相似文献   

2.
论影响,《红楼梦》绝对是力压群雄,独占鳌头。它海外声名远扬,国内家喻户晓。这一点是其他三部巨著万不能敌的。这部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得与其同生,与其共死。书中出现了四百多位人物,无论是寥寥数笔,还是浓墨重彩,都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神魔斗法的神奇世界,但嬉笑怒骂背后却隐含了深刻的现实社会悲剧,无论唐僧、孙悟空这些主角,还是作品中的妖魔与凡人们,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封建思想和制度对女性的摧残、对有才之人的打压、对生命个性的抹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书中人物都处在一种被束缚的命运中。  相似文献   

4.
入情入境读文章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它要求读书的时候,进入到书中的时代背景、具体情景和事件之中,随着书中的事件和人物一起去行动,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去体验,去思考。这种读书法,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和体会书中所描写的时代背景、事件过程、人物的命运、情感、认识以及文章的思想,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这种读书法,需要有再造想象参与其中,它在解读文章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大有效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和<纯真年代>在主要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决定了两书之间的可比性.通过研读,可以发现在这两部书中均含有性格决定感情取舍、进而影响人生命运的共同主题.本文从三组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入手进行对比,力图揭示这一主题,以期能引发读者对于性格、情感这些生命基本构成要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琦 《华章》2013,(18)
戏剧《雷雨》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不出场的角色,这就是命运,命运充满着神秘感和不可预知性。在剧本中,整篇在渲染雷雨来临之前的烦闷气氛和燥热,这实际象征着命运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渴望着新生,但是当雷雨来临的时候事态变得无法控制,各人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曹禺先生自己说过,《雷雨》这部戏剧是在一种自我无意识的状态下成就的,整个故事情节是“情感的迫切需要”,来自于“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流动”,并非是刻意的构思布局。古往今来,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有一定的无目的性,作者往往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写出真正充满感情色彩的震撼人心的作品。《雷雨》正是这样,剧中人物形象格外生动真实,情节的发展水到渠成,其中蕴含的命运管和悲剧精神更给看官久久不散的震撼。大凡命运悲剧,总跟人物在剧中所处的位置和人物的个性密切相关,我们要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才能探究到隐秘的悲剧力量,要把握人物性格,就要从人物在特定环境下行动的心路历程出发。  相似文献   

7.
在卡佛短篇小说中读者经常会体会到"威胁感"(menace)。"威胁感"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小说中人物的境况,遭遇与命运昭然若揭,但是又未能定义,很多时候读者能够从小说中感受到一种表象即将被揭穿或逆转,人物关系受到威胁,或者这种关系中暗藏着一种暴力;第二,未能定位的时间,环境,情节,话语使读者缺乏安全感。制造这种威胁感的技巧主要有:(1)场景上的"静"与话语上的"动"的对比;(2)小说时间,环境,情节,话语的模糊,省略和空缺;(3)小说中对话的多义性等。  相似文献   

8.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最早出现的人物之一,他是那一时代读书人的一个典型,走的是当时被奉为正途的仕途经济的道路。在书中他由一个穷书生通过科举应试做了大官,实现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理想追求,是当时社会里的成功人士,被贾府家长看作宝玉学习的样板。作者就是通过他的活动将读者一步步引入红楼故事中,贾雨村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式人物。  相似文献   

9.
桑士林 《文教资料》2012,(21):14-16
乔治·艾略特在名著《米德尔马契》中描写人物众多,形象各异,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卡苏朋、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三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成为一个个有思想有呼吸的人物,在命运的长河中挣扎起伏,人物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紧紧相连,即使在现代也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在此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乔治·艾略特对普通小人物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联系书中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等方面对她名下所作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荆棘鸟》一书描写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她们形象各异,个性非常鲜明,但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轨道,她们在自我救赎与解放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本文对她们命运发展特征进行了剖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苔丝是哈代塑造的女性人物中最为光彩的一位,她的一生也异常凄惨。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有命运、性格和社会三个方面,在无法抵抗的命运的控制下,在社会恶势力与腐朽的道德观念的共同戕害下,纯洁、善良的苔丝终究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正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恶梦枕头》这个"故事"。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4.
香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设计的一个角色,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悲惨命运和痛苦经历,最为薄命。曹雪芹又煞费苦心地为香菱更改名字,从英莲到香菱再到秋菱,通过莲和菱两个意象隐喻香菱坎坷的一生遭际。香菱贯穿文本始终,通过她引出很多重要人物,构筑起了故事的大框架。她的悲剧命运也引起了读者对贵族、官僚的痛斥,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高松 《海外英语》2014,(17):195-197
梅·路易莎·奥尔柯特的《小妇人》是一本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其描写的马奇一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一直为全世界的读者津津乐道。《小妇人》是奥尔柯特最成功的文学作品,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整本书中充满着道德与人性的光辉,虽然书中的说教意味不时被读者所批评,其闪光之处依然历久弥新。在阅读中书中人物无私的奉献精神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该文将对书中人物的奉献精神作出简要分析,并研究奉献精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梅·路易莎·奥尔柯特的《小妇人》是一本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其描写的马奇一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一直为全世界的读者津津乐道。《小妇人》是奥尔柯特最成功的文学作品,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整本书中充满着道德与人性的光辉,虽然书中的说教意味不时被读者所批评,其闪光之处依然历久弥新。在阅读中书中人物无私的奉献精神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该文将对书中人物的奉献精神作出简要分析,并研究奉献精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莫言在小说《蛙》中植入了别具特色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人物的取名、关于"蛙"的传说与象征以及书中描述的民间艺人捏泥娃娃的高超技艺等地方文化的植入一方面暗示了书中人物命运,刻画了人物精神与心灵,另一方面为小说增添了民族特色,丰富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很小的时候,我就被安徒生童话深深吸引。我为波澜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感动,为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沉浮而挂牵,它们叩开了我的心扉,书中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在我脑海中盘旋。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中,我的快乐和忧愁都那么真切。透过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我读懂了一个青春的永恒主题,那就是要励志!《丑小鸭》中的丑小鸭,从一出生就遭到大家的耻笑,最后连妈妈都讨厌自己,只能离家出走。在出走的历程中,它遭受到了种种磨难,忍受着饥饿和他人的嘲讽,甚至几次差点死于非命。但是它并没有丧失生的信心,顽强地活了下来。最后,当丑小鸭看到美丽的白…  相似文献   

19.
<正> 悬念是指在文艺作品中,作者为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故事的结果及人物命运产生牵挂,急于了解结果而创设的一种心理倾向。在生物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创设各种悬念,以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深深牵动着,与他同悲同喜。《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刻画了近千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笔底的波澜和笔端的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贾琏在《红楼梦》中算不上主要的人物,他是作者笔下著名的花花公子,不爱学习,捐了个同知的官位又不务正业,在刁钻而又精明的妻子王熙凤的严格看管下,仍改不了寻花问柳的本性。而事实上是这样吗?笔者通过对《红楼梦》的细读和对贾琏这个人物的理解,从另外一个视觉论证了贾琏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