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是工具的性质,“工具论”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语言素质教育应是语文教育的聚焦点。语文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文章分析了语言素质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语言素质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是工具的性质,“工具论”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语言素质教育应是语文教育的聚焦点。语文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文章分析了语言素质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语言素质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绍禹先生年已八旬 ,他从事语文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半个多世纪。半个世纪国内外风云变幻 ,先生却始终如一 ,初衷不改 ,为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地耕耘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既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 ,又有深刻的理论建树 ,他的语文教育理论博大精深 ,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限于篇幅 ,现就我了解到的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进行一些研究、探索 ,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编写将会大有裨益。一、关于语文教学的性质问题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朱先生…  相似文献   

4.
周存辉 《广东教育》2009,(10):11-13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问题关系到语文教育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始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从古代教育史上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再到新世纪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社会生活对于语言生活规范化的要求有了极大的提高,上世纪后半叶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语文生活规范化的举措也大力加强了,这些要求和举措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直接承担着语言文字规范传播任务的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中应该大力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建设。  相似文献   

6.
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相似文献   

7.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是毋庸置疑的.何谓语文的“文味”?我认为,应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在获得文本的精神和言语智慧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情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训练成了机械操作,思想教育成了道德说教.没有“文味”滋润的语文课堂令人疲倦.这样的语文教育怎能促使学生成人、成才?语文课要上得有“文味”,我认为必须要有以下“四味”.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 ,传统语文教育经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然 ,传统语文教育也复杂得很 ,应该做深入的研究 ,批判地继承。在这里 ,仅就传统语文教育的几个一般性的特点 ,及其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问题谈谈看法。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特点是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认为学习语文主要就是学习阅读与写作 ,培养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在中国古代 ,上学与“读书”被看作是一回事 ,古人认为 ,学习语文就是要阅读大量的书籍 ,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写文章 ,对近代所要求的“听”与“说”的能力则不太重视。长期以来 ,研究者把这看作是传统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学科人文性质的确认.是新世纪我国语文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它让语文教师看清了“语文”的真面目: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文化成果,它不仅肩负着教学母语的责任.还肩负着承传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观的视域,我们获得了认识语文教育的种种思想资源.这一研究方法是伴随着语文教育的独立而与之俱来的.从二十世纪初到以"语文”命名语文教育的近五十年里,达成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这一基本认识,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大成果,也使得此后的语文教育研究有了一个准确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当前的语文教育研究中,从语言观的视域获取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这一研究传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造成语文教育研究在理论发展中的窘境.语言观的边缘处境与当前人们无意识地运用语言观于语文教育研究之间的尴尬,反映出人们对于语文教育中应当把握的某种核心要素的茫然.在语文教育中,立足于语言研究的成果,进一步说是祖国语言的研究,我们才能够得以确立语文教育的价值.语言研究已经而且必须成为语文教育研究借助的首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成熟。“研学后教”主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个性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是什么?”这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历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工具主义语言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走向了单纯语言训练的误区.对话语言观认为,语言的本性就是对话,语言是对话的家园.在对话语言观的视域中,语文教育被看作是在语言中展开的对话活动,语文真正成为了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语文教育的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人本精神的失落”问题及现状,随后从理论上对“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选择”作以深度思考,最后探讨了“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他的阅读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一系列探究性阅读的内涵,这给我们今天实施探究性阅读以极大的理论和实践启示。文章仅围绕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中的“语言积累”、“养成习惯”、“相机诱导”三方面内容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内容长期以来就在“文”与“道”、“工具”与“思想”的争议中左右摇摆,忽而偏向语文知识与能力,忽而偏向思想道德教育。只不过是在每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内容有不同的内涵而已。古代语文教育阶段体现为对“礼”与“道”的重视;现代语文教育重视民族感情的培养;当代语文教育重视价值观的教育。我们把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的教育统称为“德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走在回家的路上:落实语文的本体 关于语文本质内涵的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叶老的“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也即“话”和“文”的合指。“语文”一词其实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和“语言运用”的结果。那么按照“语言”和“言语”的理论,听说读写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应该属于运用语言的行为和产物,即是与“语言”即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言语”,这么说来,“语文”的内涵是“言语”才合适。因此,我思考:  相似文献   

18.
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决定课程实践的方法论取向,语文课程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与对课程性质认识的不确定因素有关,目前存在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的语文课程观并没有把握语文教育的内核实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是以语言为本位的教育,并认为这一假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多维的性质包容性,对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我曾写过一篇《小学语文课加强语言训练问题》,文章写了三个题目:语言训练和语言练习;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恰好在语文教育界就展开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随之受到批评。再后来语文课程标准公布,提出“语文实践”。近来大家又提出“语言训练”问题。就此问题,我再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20.
怎样鉴赏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作了这样明确的界定。这个新的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世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就“文学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