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颓废、没落是郁达夫的个人思想表现,而在这种思想呈现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个人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冲突。郁达夫颓废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郁达夫以自我暴露、自甘堕落作为同命运进行抗争的手段毕竟是消极的,不能使个人从根本上获得拯救,以颓废进行命运的抗争,其结果必定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书写了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的后代——艾米莉的悲惨一生。作为旧南方没落势力的代表,艾米莉身上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是旧秩序、旧道德标准的化身;同时,她又是南方传统规范的叛逆者。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她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无一例外地透出一股苍凉意境,仿佛她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浸透了没落意识,她整个人都是凉的。因此,透过她的小说我们往往会阅读到人性深处生命的苦难。笔者通过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没落意识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探讨没落意识对其小说创作及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境界的社会备忘录,塔西佗的笔下充溢了对现世污秽与糟粕的德性诠释。在道德史观的意义上,塔西佗的历史循环思想兼有退化与进化的双重内涵。就总体而言,塔西佗坚信人类社会历史最终要在循环往复中趋于没落败亡。塔西佗阴郁消沉的罗马观构筑了其循环史论直接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5.
顽固地维护没落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为了维护和复辟没落的奴隶制,推行了一条“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的政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又推行了一条复辟奴隶主阶级文化专制主义的反动文艺路线。叛徒、卖国贼林彪不但把孔老二破烂不堪的“克己复礼”的黑旗作为他进行反革命复辟的总纲领,而且捡来了孔老二的反动文艺思想,作为他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的一个工具。因此,在深入进行的批林批孔斗争中,批判从孔老二到林彪的反动文艺思想,揭露其利用文艺进行反革命复辟的罪行,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大众意识形态的主潮 ,然而资本对思想领域的“殖民”促使大众文化中的消费意识极度膨胀 ,其恶性结果之一便是强势文化对弱势群体的入侵及自身的没落。本文意在通过剖析人物不同的文化底蕴 ,解读多元化语境中强势文化的没落与救赎  相似文献   

7.
苏童的小说《园艺》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没落。孔家的没落,不单是因为男主人公孔先生的死亡,还表现于两代人对植物的欣赏趣味的变化、生活方式与生活能力的没落,还有深层次的由于价值观的变化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婚姻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个人的生活背景和价值取向对其婚姻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伯鲁始终拒绝与琥珀结婚的原因在于:作为没落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其本性使他不能无视他们之间的门第悬殊;男权中心的价值取向令他无法超越视女性为"他者"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9.
刘忠伟  郝小英 《教师》2020,(8):123-124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对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日渐走向没落也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立足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传统手工艺传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职业院校如何担负起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诗歌向以深婉瑰丽、哀感凄艳的风格著称于世,其诗将没落的时世、悲剧的身世与家世融汇在一起,书写了其悲剧的一生,表现出了诗人极为伤感的悲剧心态.  相似文献   

11.
化多元化已成为大众意识形态的主潮,然而资本对思想领域的“殖民”促使大众化中的消费意识极度膨胀,其恶性结果之一便是强势化对弱势群体的入侵及自身的没落。本意在通过剖析人物不同的化底蕴,解读我元化语境中强势化的没落与救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喧哗与骚动》的主题,并不只是反映了南方社会的没落,而是通过对南方社会没落的反映,潜在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人类的悲剧性存在状态─—苦熬。如何面对苦熬,或者说如何苦熬的问题,是每一个康普生家族成员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孔家寨村与曲寨村的村庄发展呈现出相反的发展轨迹:孔家寨村曾是巨鹿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代表,而今随着集体经济的没落陷入了凋敝的恶性循环;20世纪70年代曲寨村是河北省有名的穷村,通过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今已发成为著名的"农村都市"。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两个村庄集体经济没落与繁荣的原因,就孔家寨村集体经济没落的原因进行了深度的鱼刺图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没落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时代的发展使大众认识逐步普及深化 ,其二是什么是小说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种没落是一个转折和一个文学艺术自觉期的苏醒与启蒙。其重构形态表现在 :不再把文学当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题材不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蜂拥性 ,重视艺术直觉 ,艺术对象选择的宽泛 ,重视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思想向中国传播的演进历程。西方国家试图以文化输出作为殖民侵略的辅助工具,满清统治者希图找到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的稻草。随着双方文化交互的演进,其发展走向出乎双方初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推翻了封建制度,打败了殖民侵略者,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6.
贾琏虽然在《红楼梦》中与贾宝玉一同被尊为“二爷”,但学界对两者的评价大相径庭。贾琏一向被冠以“淫俗”之名,且在凤姐的光环下显得懦弱无能,俨然成为无才无德的纨绔子弟典型。不过纵观全书,贾琏作为贾府元春封妃与获罪抄家两个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作为荣国公府爵位的继承人,其自身有着不可忽略的人格魅力与非凡才能。贵族教育奠定了他眼界的高度,贵族身份也成为束缚他人生的桎梏。本文从贾琏为夫、为子、为臣的角度,论述贾琏作为没落贵族公子的可爱、可悲与可叹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杜鹃 《海外英语》2011,(11):232-233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一部短篇小说,没落贵族艾米莉小姐作为美国南方旧制度、旧观念的象征人物,其悲惨的一生给读者的心灵带来巨大震撼,该文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小说中时序颠倒的叙事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感受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探寻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线索,将清风街一系列“泼烦琐碎”的事情贯串在一起,着力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没落与颓败。《秦腔》主要从秦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三个方面着力表现传统文化的没落。《秦腔》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两部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作为福克纳的意识流代表作,充分表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才华,《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对位的世界塑造了女主人工凯蒂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康普生家族及南方传统旧道德的没落。《我弥留之际》则是采用以女主人公爱迪夏其葬礼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这两部作品独特的叙述模式使读者更真实的感受到人物流动的内心世界和深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喧哗与骚动》的主题,并不只是反映了南方社会的没落,而是通过对南方社会没落的反映,潜在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人类的悲剧性存在状态-苦熬。如何面对苦熬,或者说如何熬的问题,是每一个康普生家族成员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