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商务合作进一步加深,这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培养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秘书学专业人才,应当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本文旨在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探究秘书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高校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秘书学专业综合素质的,企业社会中真正需要的高级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巨大的来华留学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来华留学生主要生源国.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策略,对26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其留学动因、人际互动、学习投入、留学变化的探讨,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图景.留学生就读经验包括四个维度,即行动选择性经验、互动性经验、实践性经验和反思性经验.提升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需要国家、高校、教师多方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为推动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必须要加紧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外贸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商贸活动。探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现目标,分析当前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并对当前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思考,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提供难得的历史契机。通过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39个沿线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析后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呈现快速增长型、发展趋缓型和发展波动型,半数左右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度匹配,这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当前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大职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别是公共英语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当顺应形势需要进行相关改革,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沿线国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环境有着各自的特点,发展水平也差距极大,现有的跨境电商平台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本文主要针对经济区内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症结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提出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构筑跨境电商平台的主要路径,包括使用现有成熟平台,借助亚洲投资银行建立全新平台,通过多边协定建立平台等方法,最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一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1—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业数据,首先测算各机电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然后加权测算58个国家和地区的机电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横向对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电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复杂度整体偏低;横向上,只有中国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匈牙利5个国家或地区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高于中国,其他均低于中国;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最近5年保持稳定,机电产业趋于成熟。这些发现对我国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郝耀华 《留学生》2014,(23):16-17
正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在国际视野下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概念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和互联互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我国顺应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出的重要发展倡议。在此过程中,跨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有新的特点:沿线国家文化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跨文化交际面临安全挑战。福建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独特优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有丰富的华人华侨资源。福建高校培养跨文化人才的策略:邀请侨胞开设"跨文化讲坛",合作办学,增设沿线国家语言与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与前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家与地区的政局缺乏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资本流动受限制和多边合作的国际金融组织缺乏等问题不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以中国为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当积极参与建立多边合作金融组织,加强"一带一路"范围内国际金融合作,拓宽资本流动渠道,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实现"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经济快速增长,提高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世界经济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浙江工业大学72名不同专业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现象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因子个数,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通过对载荷阵进行因子旋转,建立因子模型,得到四个动机影响因素公因子:综合性动机因子、工作及环境动机因子、监督管理因子、成绩因子。参考弗洛伊德理论得出动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内在动机不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出现了“浙江现象”。本文从浙江人的重商传统、务实精神、开放意识等方面,对浙江经济或“浙江现象”进行文化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浙商研究中心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浙商研究中心温商研究所并举办了以“温商如何突破约束和跨越障碍”为主题的“浙商研究月度论坛”。在此次论坛上,浙江与温州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媒体提出了不少对浙商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归纳了在现阶段温商如何突破约束和跨越障碍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科教兴国"是为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无不重视。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当让步于优先发展经济这个使命时,地方高等教育事业也有发展滞后的时候。研究聚焦于我国部分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剖析与其经济地位并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提出走向"科教强省"的策略建议。研究从政府支持、师资管理和学生服务的三大层面及其九个角度,深入思考科教实力短板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策略。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其高等教育现状,并向全国释放经济和科教的双重动能。  相似文献   

15.
体现新时代浙江人内在精神的浙江精神或浙江人精神,与深远悠久的浙东学术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是浙东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浙江精神中,“讲求实效”是价值的直接目标;“勇于创新”是价值的实现手段;“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价值的精神实质,是实现价值的动力源。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性意识形态的比较,分析了浙东学术文化价值取向,并论证了浙东学术文化与浙江精神的契合点,指出:“先行者继续先行”应以浙江精神为动力,浙江精神须以浙东学术来涵养。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新的精神动力,推进浙江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浙商崛起于近代,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近代浙商占据区位优势。经世致用的浙江文化,是近代浙商崛起的文化背景。西方的冲击,为近代浙商的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短短20多年,浙江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个体私营为主的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第一发动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浙江精神”,得益于浙江各级地方政府的“无为”和“有为”。但在浙江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遭遇到了一系列的“瓶颈”,正经历“成长的烦恼”。为此,从企业方面看,要牢牢构筑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从政府和社会方面看,要提供良好服务,注重环境的营造,实现浙江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域精神与高校校园精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新浙江的进程中,浙江精神是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的总前提;培育浙江高校校园精神是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浙江精神与培育大学精神以及两者的统一对浙江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浙江省特殊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初步展开阶段;“文革”结束后至今,是快速发展阶段。经过60年的发展,浙江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促进了残疾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历史经验是: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经济社会发展是基础,制定政策法规是保障,加大投入是关键,统整特殊教育发展与残疾儿童权益保护是深层动力。当然,浙江省的特殊教育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高等职业教育与浙江当地经济发展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职教育应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与人才需求相契合。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高职教育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专业结构,以在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也是浙江高职教育不断成熟与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