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育人实践活动,其发展动力必然会伴随着新时代新要求在不断变化发展,呈现多样性,体现在多方面,表现为一种交互作用的合力,贯彻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根本动力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当前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同时,新时代党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的变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当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以适应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文章简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并从树立协同育人观念、构筑协同育人平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协同育人环境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就应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和育人元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亮军 《教育科学》2021,37(2):31-38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不仅是社会发展和当代大学生个性品质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育人优势的主要途径.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将系统理论的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平衡性和时序性等原则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丰富的育人资源、动态化的育人过程、多元性的评价机制、持久性的育人效果等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育人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等方面的立体化建设,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深化实践育人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发挥及其育人功能,提出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实践育人功能,论述了社会实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讨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题材。站在建党一百周年历史节点上,厘清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路径,对新时代高校实现党史育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学生、老师、学校三方面主体,探讨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逻辑;借助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提出的“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个维度,探索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可实施路径,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合力机制等方面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主要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淡化着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解构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新自由主义弱化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普世价值”思潮动摇着新时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极端民族主义消解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面对多元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冲击,高校应注重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合力育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教师、网络平台的教育作用,积极营造具有浓厚家国情怀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构筑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立足实际,将其厚重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与环境营造之中,实现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三全"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阶段性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占据核心地位,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意义深远。一方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大学生打造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社会转型关键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新情况。基于新时代背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需结合各类问题,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征与时代问题,顺应时代发展必然趋势,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对“四个襄阳”的话语分析表明:“四个襄阳”话语与襄阳城市发展存在内在联系。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将影响襄阳城市发展的内容和导向;另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的内容特点反映了当前襄阳发展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自身的矛盾,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寰阳狠抓落实,迎头赶上。“四个襄阳”话语唤起各界群众对襄阳的关心,话语主体除了政府还有群众,这表明襄阳民主化进程加快,新一届襄阳政府受到欢迎。“四个襄阳”建设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这必将使得“四个襄阳”建设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襄阳先贤习凿齿最早奠立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地位.在习凿齿的如椽笔力下,襄阳三国俊杰的登高行为得到恰当记载和充分保存,襄阳三国登高文化的内核得到凸显和深化.习凿齿关于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史实和史论启示我们,襄阳还应该建立系列的三国登高文化,为襄阳旅游注入“抚乘踌躇,慨尔而泣”的抚襟追思与黾勉功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3.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习凿齿所撰是《襄阳记》而不是《襄阳耆旧传》或《襄阳耆旧记》。《耆旧传》、《耆旧记》是《襄阳记》失传后,后人辑录时所用之名。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录《襄阳记》之文,可视为习氏原作。其它当视为疑似之文,宋玉传即属后者。有人主张删除,但欠缺道理。习凿齿为宋玉立传,天经地义;耆旧记所辑,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6.
襄阳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具有一定辐射作用和带动功能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顺利实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金融体系资金优势和推动能力.应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银企对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襄阳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襄阳的得名有因襄山而名说和因襄水而名说。襄阳的南、西有山,却不见北部有山,主襄山说难以成立。襄水说又分汉水说和襄水说。而考古所见,在今襄阳城南的山上直至汉水边,西周以后的遗迹基本连成片,几乎没有中断,可见襄阳因汉水得名同样不成立;襄水就是今天的南渠,又称襄渠,它正好位于襄阳城的南面,从水、城的相对位置和文献记载看,襄水是襄阳城得名的依据。考古发现证实,今襄阳城区域战国时期确实有人类生活的迹象。襄阳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的发展过程决定了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奠定了襄阳建城的基础。西汉前期襄阳城以县级治所出现,并逐步得到发展。东晋以后襄阳城基本定型,并与现有城区基本重合。襄阳城经历由居民点,到军事据点和堡垒,到县、郡级治所,到大州首府,再到一般地级行政区划首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襄阳艺文略》是吴庆焘先生个人著述。不仅是记古襄阳郡邑历代文献的专题书目,又是一部辑录体书目,它不仅有補历代襄阳郡邑志乘艺文之不足,而且是独立于襄阳文史的一部书目专著,更列于襄阳郡邑文化史之林。是研究古襄阳历史、文化的一部很好的参考史料。  相似文献   

19.
洋泾浜语是一种为了与其他语言集团交流而发展成的混合语。历史上,洋泾浜语在上海的洋泾浜地区广为使用。如今,得上海尤其是襄阳市场民间贸易兴盛之利,襄阳英语在襄阳市场内得以广泛使用。从语言学层面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将襄阳英语视为一种洋泾浜语言。  相似文献   

20.
襄阳有丰富的文史资源,这些资源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有利的课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襄阳文学的讲授分量或延伸讲解襄阳文学,还可以到历史遗迹现场讲授襄阳作家、作品。将襄阳文史资源运用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