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所谓“西学”,是指十六世纪以来的欧洲近代科学文化。欧洲近代科学文化,带来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使西欧不少国家首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从当时说,西学输入就是代表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来冲击和将代替东方古老的封建文化,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毛泽东同志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这段话包括两层意思:(一) 当时的真理只能向西方国家去找。因为那时的外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资产阶级与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高燕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在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从这时起,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最主要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未,随着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加深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开始由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沦为帝国主义的投资场所。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建立富强的近代化国家,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批判了封建顽固旧思想,极力主张发展先进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进而繁荣民族经济。这些思想主张散见于《谭嗣同全集》之中,现笔者将其梳理辑录,并加上自己的议论陈述于下,以期用此引玉之砖,就正于方家。谭嗣同极力提倡的发展近代大机器工业的经…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近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它具体反映了国人的思想、心灵、情感和思维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是社会进步、民族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发展起来的,更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危局中自省、自强,内在地根本推动的.学好本专题,同学们在复习中必须整体上把握近代思想发展历程,即把握一个主题、两大文明碰撞、三大特征、四个阶段、五个转变与两个比较.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全面探讨了郭嵩焘对湖湘文化的重要贡献,即:弘扬光大了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突出宣传了从屈原、周敦颐到王船山、曾国藩一脉相承的思想精华;探讨了湖湘文化兴盛于近代的原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勇敢探索,为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作出了卓越的新贡献,特别是引进和介绍了西方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新文明,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与政治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为主导,幻想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从此,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科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等成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流,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更高的阶段,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势力扩张与中国封建官僚政治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殖民性、封建性,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阻碍作用,加剧了近代中国农村的贫困.  相似文献   

10.
●阶段特征16世纪至19世纪初期,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手工工场的生产力还不足以改变整个国内社会,也无力改变整个世界面貌。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2.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西欧国家进行海外扩张和殖民争夺,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3.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荷、英、美、法等个别国家确立。5.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6.殖民扩张与争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在美洲兴起并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至 2 0世纪 4 0年代以来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之下 ,中国艰难地逐步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近代化的历程。在封建传统教育逐渐解体、资本主义新教育不断确立发展的过程中 ,教育民主化日益在中国近代教育的曲折发展中显现出来 ,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催生近代教育民主化的因素(一 )民族危机的加剧是推动中国近代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因素早在明清之际的社会进步思想中 ,已出现民主思想的萌芽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发展条件 ,由于清朝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又通过文字狱、书禁等手段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来…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中世纪",是公元五世紀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与公元十六世纪前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发展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不仅对于研究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和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近现代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近代黄州宗族社会为个案,考察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关系。作者认为清末以来西方文化冲击使近代宗族社会传统士绅领导阶层出现断层,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又使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完成对宗族制度的批判,成为农村社会革命的领导者。农村社会革命实现对宗族制度的物质批判,而它又是清末以来文化冲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之后,古老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又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和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大地摇撼着封建政权岌岌可危的腐朽统治。在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表现为“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的斗争,西学与中学之争。”①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云南的近代教育事业也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它经历了一个萌发、兴起和发展的过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受过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后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逐渐转变,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戊戌维新变法的主角.他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他的政治生涯和思想大致可分为前后二个阶段,以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为分界线.前一个阶段,他是趋向进步的,是站在历史潮流前面的先进人物;后一个阶段,他逐步走向堕落、反动,成为阻挡革命历史潮流的顽固派.  相似文献   

16.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象征 ,但又树立了近代西方城市的模板 ,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租界是西方列强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基地 ,但又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因素 ;租界既是殖民侵略的桥头堡 ,又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在落后的封建中国的窗口。租界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八十年间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争独立争民主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西方.他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中国先进和强盛,便想以之为师,使中国也先进和强盛起来.这种情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相似文献   

18.
早期赴欧留学运动的发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促成了先进的中国人冲破闭关自守的束缚,用开放的眼光去看世界,其结果是开始了中国人了解西方、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近代留学运动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步骤,它对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及文化等诸方面的变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近代尤其是早期(二十世纪以前)的留学运动史上,作为洋务运动重要内容的赴欧留学教育占有极其显著的位置。本文所及早期赴欧留学运动主要是指先后于1877年、1882年、1886年和1897年进行的四批船政(海军)留学(在首批赴欧船政留学之前,李鸿章曾派七  相似文献   

19.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搬来了西方的全部思想库,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得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适应了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受益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亲和力,中国传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天然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全人类的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离不开几千年中华文明丰厚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互动中形成了中国新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进攻下,近代中国形成了"西学中源"论。随着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人们从历史大趋势上认识中国的发展,形成了"执中鉴西"的思维方式。这种转变是一种"范式转变",它不仅使人们对中西方关系的认识建立在了历史进化之上,而且使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求索从歌颂过去转向了追求未来,在判断资本主义中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贯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