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和谐"是美学理论与实践中最早涉及的一个范畴,也是美学史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美学理论中一个分支——音乐美学在中西方各自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包含了"和谐"这一元素。由于中西方民族在哲学观、美学观及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和谐"在中西方音乐美学中体现的内涵也不相同。通过对"和谐"的比较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早期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夏芳  程嫱 《成才之路》2010,(32):53-54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出现的又一重要的审美范畴,同时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为"和谐之声",是音乐音响形态之间的和谐、音乐行为之间的和谐、音乐哲学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李震宇 《培训与研究》2010,(9):38-39,46
从逻辑上理解"隔与不隔"是为进一步说明"境界"提出的美学范畴,诗要"不隔"才是有境界。从整体上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现代的思维特征,但是在解释"隔与不隔"的时候还是以诗评诗的方式。王国维的诗学语言观是"语言工具说",从"文学语言中介论"来看文学作品都是"隔"。从"语言本体论"来看,文学作品都是"不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义美加以探索,认为今天的美学实际上只研究"形象美",只能称其为形象美学,不仅不能满足美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不能为艺术美的创造提供客观的理论根据,需对美的理念进行广义开拓,加入"非形象美"的理念。一旦引入了广义美的理念,在理论上美与善、美学与艺术学就能更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艺术实践上将大大地扩大艺术美的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5.
"观",这一中国美学史上的范畴,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闪现出不同的美学光彩。从艺术哲学维度看,它强调对审美主体的观照,要求人们清除内心的各种杂念和成见,凭借"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实现"观"在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解读。从文艺美学维度看,"观"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之"观",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融入感性认识,将审美情趣寄寓于审美客体之中,从而获得一种更高级的精神愉悦。从宗教美学维度看,佛教典籍中的"观",注重用理性的佛教智慧观照世界,在心与物交合的瞬间,体味精神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次提到"真".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状物,要讲究一个"真"字,不能无病呻吟或是隔靴搔痒.王国维所讲的"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这种境界要求"不隔",要求情感与言词的真实生动.可以说,"真"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重要范畴,也是为我们历代所推崇的一道真理.  相似文献   

7.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8.
书籍装帧设计之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美"的境界是"美"与"用"的和谐统一,是完美地展现书的内容,力求工艺手段的单纯;是超越个人世界的"真、善、美"。书的"五感"将人的触觉、听觉、味觉、重量感等都纳入了书籍的审美范畴。总之,一本美的书籍不仅要从外在形式上吸引和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使之"回味无穷",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9.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术、人生和整个宇宙,从而创造出具有超然绝俗的玄学的美。"充实"的美学内蕴是"真"之美和"动"之美。"空灵"与"充实"的二元冲突在美的介入下达到和谐,展现出具有张力的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11.
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政治问题和美学问题同时进入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并构成隐秘的联系。从现代性范畴来分析福柯的身体美学,整个美学史的诞生及发展无不与肉体的话语相关,美学不仅具有解放的力量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政治领导权模式。从鲍姆加通到康德,美学都隐含着政治因素,关注身体就成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原则。福柯的"身体"是一种"政治结构",他将身体和身体以外的政治经济学连接起来,身体既是审美的,又是政治的,界限与超越构成了身体与权力亲密无间的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3.
"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的重要范畴。它的审美理想首先是强调美善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要求情理的适中合度。人们只有遵循"中和之美"审美理想的轨迹和目标,才能通过审美活动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利奇提出了有影响力的"礼貌原则",并把"得体原则"视为其下位范畴。然而,我国的语用学者们却提出了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策略———"得体原则",并把礼貌准则视为其下位范畴。究竟谁的覆盖面更广一些?应该说:"礼貌原则"和"得体原则"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得体原则"是委婉含蓄交际行为的终极目标",礼貌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得体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这种关系具有普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一书从自然与自由观念出发重构了康德美学体系,从自然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先验美学体系,从自由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本体论美学,并将康德美学的主旨概括为"自然与自由和谐论",这是新世纪以来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6.
居童梅 《广西教育》2013,(33):59-59
动手操作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操作材料对操作的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材料的准备上都存在一些矛盾。教学中,教师应当展现教学"智慧",科学地引领探究,巧妙地化解"矛盾",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一、解决材料"粗糙"与"精细"的矛盾在一些操作活动中,对操作材料的要求比较高,粗糙的材料的运用可能会对操作结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朴素"美学观的宗旨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推崇的"朴素"的审美理想,不仅吸收了老子的思想精髓,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主要通过向自然本真的复归、无色的平淡朴素之美以及有无相生、虚实相济等独特的美学概念和范畴来阐释的。庄子的"朴素"美学理想对后世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概"的思想是刘熙载《艺概》一书的主旨,是刘氏美学理论的重点所在,也是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大贡献。"概"并非单纯的"简概",而是在"得其大意"的基础上对各门技艺在更高层次上的把握。该思想在《艺概》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就是大量相反相成之概念或范畴的出现并形成一定的术语系统。这是其美学思想具有兼容并蓄且睿智融通的辩证思维的表现,而这一点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化,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优化高职院校周边环境,为高职院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校园环境与校园周边环境和谐相处,更好地融为一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通行做法是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大力整治以及学校加强内部教育管理。引入"社会微环境理论",重点从"环境问题"转向"社会微环境下人的发展问题",施以文化的"软"影响,"软""硬"兼施,统筹协调,达到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