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是化学教学的一个瓶颈。本文阐述了教师通过心理换位,从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想学生之所忘等几个方面达到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一定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大学生,其言行要想让学生信服,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其所传授的知识、所宣传的价值观要想让学生接受并能有所发展,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认同,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之目的,教师权威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时时、事事做学生表率,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用心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真正达到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陈龙标 《师道》2012,(6):33-3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仍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框定”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观点去“统一”学生的观点。学生“读”教师之要“读”。“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这既违背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也与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有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呼唤并大力落实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学生,不过多规范,不越俎代庖,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包容他们的奇思妙想,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5.
和谐高校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不断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安居乐业,想学生和教师之所想,急学生和教师之所急,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安居乐业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核心的和谐高校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出错.重要的是教学中教师要多想学生之所想,特别应想学生所错.这是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预想“学生在哪儿易错”,准确把握易错点,并着力当好学生避免错误的决策者;另一方面要想“学生在哪儿已错”,及时把握...  相似文献   

7.
1.想学生之所难。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人的思维来自于疑问。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学生知识、经验、心理年龄特点,以及智力发展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诱导,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一、引趣质疑,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兴趣激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4,(4):1-1
我想,教师首先要认识他所教的学生,学生的状貌、性情、家庭情况之安固然必须认识,可是我所说的认识并不指这个。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的趣味,很可能正在于没有一种《教育学》能告诉我们,学生的内心在想什么。反思从教之初的工作失误,往往是操之过急,总以为学生出的问题和犯的错误,都是教师的责任;我所忽略的,是每个学生都在思想,而我作为教师,没弄清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后来逐渐认识到,我只是学生十多年成长路上遇到的一名教师,我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学生希望每个老师都能  相似文献   

11.
汲鸿燕 《考试周刊》2012,(13):87-88
英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学习策略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即"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汇记忆是学英语的难关,许多学生因记不清词汇而对英语望而生畏。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引导学生如何高效准确地记忆词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的素质教育理论要求教师教学应当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词汇教学也不例外。笔者在词汇教学中发现,要想使学生们达到对词汇进行词形、词性、词义全方位记忆,教师应当从记忆规律着手,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归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教育余波尚在,《中国青年报》今年7月8日又发表了一篇文章《八成多教师不能容忍学生奇思怪想责任在谁》。文章披露: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发布了一项对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6个城市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奇思怪想容忍度极低,学生的不少创意在萌芽中夭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不断被广大教师接受。新型的师生关系限定了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中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想学生之所想,关爱学生,走近学生。因为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抛弃了一切外在的压力,学生会在发挥潜能中尝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王惠清 《快乐阅读》2013,(15):72-73
【背景】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既想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想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让学生学以致用,常常会"搜肠刮肚"或借鉴、模仿其他老师的做法,引用一些生活实例,或者类比实例。但是有时所例举的一些实例,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6.
胡岸杨 《辅导员》2013,(24):44-44
<正>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一种"常规武器",然而,要真正通过提问使学生"运其才智""领悟之源广开"(叶圣陶语),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启发要设法达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又说不出的状态,也就是造成学生"愤"、"悱"和积极求学的心理状态。启发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总结作者讲授古文《烛之武退秦师》中得与失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想组织好古文教学所必需的三个明确,即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美和强化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趣味,很可能正在于没有一种教育学能告诉我们,学生的内心在想什么。反思从教之初的工作失误,往往是操之过急,总以为学生出的问题和犯的错误,都是教师的责任;我所忽略的,是每个学生都在思想,而我作为教师,没弄清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后来逐渐认识到,我只是学生十多年成长路上遇到的一名教师,我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学生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成为了解他们的人。了解学生,是教师要履行的教育职责;如何了解学生,则是对教师知识和智慧的检验。那些年,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所面临的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两难境地,如何帮助学生架设写作的阶梯,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想促说,以说促写,并且形成一种课堂训练的机制,以达到学生想说、愿写,最终能写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个时期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将受益终生。语文教师在小学低年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达到有话说,想说话,说得好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