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应有命题。从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看,二者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互为手段、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社会和谐为核心,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为契机,及时有效地推进广西改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不断增强区域自身实力,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在总体和谐的前提下,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发展失衡:一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关系不太协调.从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看,二者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互为手段、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社会和谐为核心,以纠正区域发展失衡为契机,及时有效地推进改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加强区域发展的各种手段和条件,不断增强区域自身实力,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完善国家整体的区域发展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们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也必须坚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服务并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以能者为师、需者为生,以“做”为中心的方式,形成学校特有的研训文化——亦师亦生、相学相友,即所有的教师既互为老师又互为学生,既互相学习又互为朋友。  相似文献   

5.
构建大学—区域伙伴合作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来看,作为社会生态转变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植根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脉络和实践反思,对构建大学—区域伙伴合作关系提出了内在要求;从组织层面的多元主体合作来看,系统理论和资源依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大学—区域伙伴合作关系构建提供了系统与资源协同的理论支持;从个体层面的交往互动来看,对话理论和交往行动理论为我们理解教师主体能动性提供了有益启示;从大学—区域伙伴合作的"共生关系"属性来看,从社会交换理论走向共生哲学理论,以建构文化融合视域下的伙伴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伟 《陕西教育》2007,(11):126-1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目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又要充分运用和谐思维的思维方式,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在学生教育方面,我们也应当妥善处理学生们的知识学习和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教学是我们教育要追求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晨 《华章》2012,(25)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群众文化.因此,我们广大的群众文化工作者理应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本文就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已全面融入我国的国家战略体系,它的和谐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谐旅游是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它能协调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各类群体、各方面利益关系,能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入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我们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18):110-111
文章通过运用SWTO分析法,客观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休闲体育旅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开发休闲体育旅游的构想,以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自然、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优势,对开发休闲体育旅游模式提出设想,将促进广西社会及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科学与人文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与人文有着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本质差异又协调一致的属性,构成了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是研究和探索培育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塑造人的完美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和谐社会也需要和谐文化,二者之间是共生和包含关系。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和谐性质,既要看它是否有助于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增进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秩序,又要看它在社会发展的未来取向上是否有助于促进人们以社会和谐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人的心理和谐又以和谐社会为背景,没有和谐的社会,心理和谐将失去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从传承传统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马仁听 《文教资料》2012,(9):118-119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政策的指向,区域经济作为地区性的经济基础,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者呈和谐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能为高职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而高职教育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的各种人才。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为资源、互为动力的关系。对如何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6.
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与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生命教育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自身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为使社会更加和谐,生命教育必须在全社会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通相融,二者的结合促进了人的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物理学科是以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在培养人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了社会、世界以正确的方向、目的和意义。“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既发展了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关和善的辨别力,又发展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而职业发展的性别差异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相悖。笔者运用广西的调查资料,力图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职业发展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现象,以促进我国妇女的职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生活既辩证又统一,二者互为制约又互为意义.探讨教育回归生活对促进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发展观认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互为对方的外部环境,双方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要达到师生的均衡发展就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信任、以学生为中心、有情感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关系能为师生双方提供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身心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