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命题导学     
要学好命题这一重要概念,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精读定义课本中写道:“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其中“判断”、“句子”要特别重视.“判断”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即命题必须对事物断言:是什么,不是什么.如“东京是日本首都”、“新疆没鳗鱼”.但不能既肯定,又否定,或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如“那个白种人好像是美国人”,“他的哥哥可能在北京工作”等就不算判断.“句子”必须完整,即对某一事物的前因后果必须交代完整,否则,既使使用“判断”,也不能说是命题.如“这部电脑”、“是逍逍的”都…  相似文献   

2.
直主判断是对事物直接断定的思维形式,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和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四种.全称指主概念所指范围涉及全部外延(即周延),特称指主概念所指范围为部分外延.还有一个叫“单称”,指单个的却是整体的事物,所以是一种特殊的全称.  相似文献   

3.
舒心 《教育革新》2006,(5):43-44
命题是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它具有或真或假的特征“.非”在逻辑用语中称为否定联结词,表示否定的意义.命题的非是由否定一个命题P而构成的一个新命题非P(p),有时也称为负命题,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它们一真则另一必假,反之,亦然.一、命题的分类命题根据结构上的特点,可化分为:命题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特称否定命题(O!#"#$)关系命!##"##$题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非命题(即命题的否定!#"#$)!#####"#####$构造非命题是命题的基本运算之一,由于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与它相…  相似文献   

4.
“没有S不是P”不属于负判断,它是一个简单判断,即全称肯定判断。“……是错误的”不是负判断的说法是不成立的。“S是P”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而不是负判断。应把“负负判断”这一形式从负判断的内容中删去。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含有变元的语句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别真假,如“x-3〉0”不是命题,只是语句,逻辑上称之为“命题形式”或俗称为“开语句”.这一类语句如果要成为命题,必须前面加上量词,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比如,语句“f(x)≥0”前面加上全称量词,得全称命题:对所有的x,使f(x)≥0;其否定为存在性命题:存在x,使f(x)〈0,  相似文献   

6.
命题是重要的数学知识.为帮助同学们学好命题,笔者谈以下三点:一、正确理解命题的含义数学中表示判断的句子称为数学命题.判断就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必须对事物的情况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不能既肯定又否定.  相似文献   

7.
一、加入了单称判断的直言逻辑方阵由于单称肯定判断与全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的主谓项周延情况相同,所以,传统逻辑一般是把单称判断作为全称判断来处理的。但在实际上,单称判断与全称判断的逻辑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在对当关系中,全称判断也不能完全充当单称判断的代表。在同素材的条件下,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而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之间却是矛盾关系;全称肯定判断与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全称否定判断与特称肯定判断之问  相似文献   

8.
数学中表示判断的句子称为数学命题,数学命题必须对事物的情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问答,不能既肯定又否定,命题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就是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而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即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断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中表示判断的句子称为数学命题.它必须对事物的情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不能既肯定又否定.命题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就是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而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即举一个反例就可以断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10.
排中律。排中律的定义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不能同时给以否定的思维形式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为了避免永假式。例如,“A是B和A不是B”两个命题,在三同一的条件下,是既不同真又不同假的,都给以肯定是违反矛盾律的,都给以否定是违反排中律的。而无论“都给以肯定”或“都给以否定”,都是因为涵有逻辑矛盾。因此,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思维形式组合原则“避免永假式”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展开,或者说是从不同侧面对同一律等值原则的具体规定。定义中的“同一思维过程”仍然指三同一,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反映同一对象的思维过程。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包括:下反对关系的,如原式为SIP,继式SOP的等;矛盾关系的,如原式SAP,继式SOP的等。前  相似文献   

11.
徐琼 《高中生》2015,(12):41
情态动词由于牵涉到对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的推测,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因此出错。一、对现在(某种状态或某种判断)的推测1.must表示肯定的推测,只用于肯定句,意为“一定,准会,肯定”。must只能表示对现在和过去的推测,不能表示将来。对现在的推测用“must+动词原形”,即must do。如:It’s the office!So you must know eating is not allowed here.must的否定形式mustn’t不是表示“不必”,而是“不许,禁止”。否定推测不是mustn’t,而是can’t,  相似文献   

12.
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我们把命题的否定形式称为非命题.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反证法即是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本文将从非命题的角度阐述反证法推出矛盾中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潘青 《中学教研》2002,(11):40-40,F003
1 语句与命题的区分高一新教材中将命题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但在许多数学参考书中把一些语句错当成命题。如“a=b”、“y是偶数”、“x+2≥0”、“n≠1”等等。这些含有变元的语句由于所指的对象不确定,因此无法判断真假。通常我们将这种含有变元的语句  相似文献   

14.
反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一般的教材都会把这个方法的步骤叙述清楚.例如,苏教版教材选修2—2…“间接证明”一节中指出: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可以概括为“否定一推理一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的过程.教材接着给出了用反证法证明“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的过程的框图和三个步骤.文[2]中给出了反证法的几种常见推理格式: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课本中《简易逻辑》内容,许多同学对其涉及到的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感到不易理解,以下就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谈一下自己的认识。1.命题的否定命题之间有反对关系,也有矛盾关系。互为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具有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逻辑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间具有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逻辑关系,即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间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一个命题的否定是指该命题的非命题,因此,一个命题的否定与该命题是矛盾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如下列命题:①“实数都是正数”与“实数都不是正数”;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表示否定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是“一般否定法” ,即对句子中的谓语部分进行否定来构成否定句。如 :Idon'tlikeyou.(我不喜欢你。)I'mnotastu dent.(我不是学生。)但有时形式上是否定句子中的谓语部分 ,意义上却是否定句子的其它成分。这种现象在英语中称为“否定转移”。一、否定转移在简单句中的应用1.形式上是否定谓语 ,意义上却是否定主语。这时大多是用表示肯定的不定代词作主语的。这种否定称为“部分否定”。e.g.Allisnotgoldthatglitters.( =Notall…  相似文献   

17.
吴桂林同志在《是性质判断,还是负判断?》一文(载《湖南师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中,对“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这一判断的归类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吴文认为,该判断“不能误认为是全称肯定判断,而只能分析为特称否定的负判断。”其实,吴文的观点是不对的。要正确对这一判断进  相似文献   

18.
判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为了从质与量两方面,特别是量的方面做到判断恰当,避免错误,我们必须研究简单判断中主词和宾词(统称为名词)的周延性问题。数学中的简单判断有四种形式:全称肯定判断(记为A),全称否定判断(记为E),特称肯定判断(记为I),特称否定判断(记为O)。我们将单称判断看作全称判断。何谓判  相似文献   

19.
当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总要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表明对事物的看法。从逻辑上说,讲课总要运用判断。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但又不同于概念,它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一个判断分主概念(或主词,用S来表示)、宾概念(或宾词,用P来表示)和系词(是或不是)三部分。系词表示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系。即:S是(不是)P 例如,教师上化学课,讲到“还原剂”、“电解质溶液”时,往往用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有些语句不能判断真假或不涉及真假.如“x>5”,“这是一棵大树”,“3是12的约数吗”,就不是命题.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一些资料中,把许多无法确定真假的语句误导为“假命题”,给同学们学习造成很大影响.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