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对促进中国传统史学现代化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史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理路,他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历史观以及史学与人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等作出了精辟论述,强调要以"新"历史观指导史学研究,重视史学的理论基础,把"活历史"放入整个历史进程之中,以"民众"为基础建构"平民"的新历史,最终本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原创性贡献,确立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其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基本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史学工作者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是其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基本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了史学工作者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史学即将告别 2 0世纪的时候 ,人们回首本世纪初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 ,总忘不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垣、陈寅格、傅斯年、顾颉刚等几位史学大师为推动中国史学近代化所创树的赫赫功绩。他们承前启后、汇通中西 ,吸取近代科学的营养 ,开辟了史学的新时代 ,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其中的陈垣先生则以论证缜密、建树体例、融会贯通的新史学考据独树一帜 ,在宗教史、历史文献学、元史诸领域进行了精深的研究 ,作出了典范性的贡献。  一、一位爱国学者的不倦追求陈垣 ( 1880— 1971年 )…  相似文献   

5.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其次,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仍不过时。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6.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重建历史科学体系,把新的历史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对革命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作了深入而有影响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走向胜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进步史观和“自下而上”历史观两个视角出发,可以清晰地理解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体系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历史本体论思想。一方面,霍布斯鲍姆进步历史观念的内涵变化轨迹明显;另一方面,基于“自下而上”的历史观,霍布斯鲍姆与其他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共同开创了一种关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新模式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深厚历史素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他的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历史观来源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其史学思想包括:历史发展矛盾论,历史发展动力论,历史发展整体论,历史研究目的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五大方面。他的史学思想对建国后史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史观、史识、史学研究方法推动历史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和不适当的政治运动,对建国后史学研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7):81-87
新中国成立后,邵循正从注重历史考证转向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观的转变,使得邵循正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新的认识。他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尝试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解释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讨论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配合了十七年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讨论。同时,他在农民战争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上也极有见地。邵循正史学研究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生代"史家群体研究转向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是一漫长而艰辛的历史过程,其中既有值得我们今天进一步弘扬的经验,也有我们值得记取的教训。只要我们全面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史学研究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与中国传统史学及西方先进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坚持双百方针,鼓励多元化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就一定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吴玉章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是较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历史学家之一。分析研究吴玉章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予我们今天亦不无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历史研究》第4期发表了蒋大椿先生题为《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的长篇论文,提出超越唯物史观、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问题,认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存在严重理论缺陷,必须被超越。由此围绕着唯物史观引发了一场理论争鸣。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最重视群众、最深刻批判英雄史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是最着力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他的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观和人民只能自己解放自己的解放观,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最要代表人物,新社会史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巴勒克拉夫认为,在英国年轻一代史学家中已经形成蓬勃向上而且很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派,而霍布斯鲍姆则是其中的“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坚信,下层大众与普通民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核心内容,并将“下层的历史”思想付诸于史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学习札记齐康人类历史最初并不具有世界性。最初的人类历史,即人类局部历史(民族历史和地区历史)在突破自身狭隘性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就是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理...  相似文献   

16.
历史哲学的发展,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历史观、史学观和哲学观.历史观以历史本体为研究对象,史学观以史学为研究对象,哲学观以历史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沃尔什所谓"思辩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划分,分别相当于历史观和史学观,只不过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本文则阐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哲学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20日至24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邀请十三所院校二十多位同志讨论该校为函授生编印的《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和教材.会上除对大纲、教材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讨论外,还广泛涉及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有关问题.现将讨论情况作一综合介绍.一"史学概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呢?《教学大纲》提出:是"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是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入门课".与会的同志同意这个提法,但认为这门课程只是入门课,要完成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任务,还应该开设一系列的史学理论课,如史学思想史或历史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社会发展史论、史学方法论、名著选读等.会上对"史学概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史学概论是讲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问题方面的具体运用,使理论密切联系客观历史和历史研究的实际,形成史学概论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民国史学受清学影响,也受宋学特别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此在"七七事变"之后,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典型的史学家与史书是陈垣先生及其所著《通鉴胡注表微》。陈垣早期学术受清学影响较大,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抗战爆发后,学术方向转变,由清学转向宋学,通史以致用,撰著《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和《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论证其爱国思想;抗战后期,始撰《通鉴胡注表微》,立足抗战爱国,发掘胡三省《通鉴》注中微言大义,陈古证今,论证国家至上与秉持民族大义的道理,由考证以通义理,重节义,为学经世致用,济物利民,重视文献、掌故与考据,以清学考据为工具,以南宋史学为归宿,使陈垣抗战史学得到了一个完美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本篇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总结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衰的经验教训,指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世界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国际影响,主要是说明它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本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在中国现代史苑又新添了一朵夺目的奇葩.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家与资产阶级史家的两种风格殊异的治史模式,他们在治史旨趣、历史观和方法论等层面大相径庭,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