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较为详实的史料,叙述了苏州藏书文化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苏州藏书文化的考略。揭示了藏书地方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较为详实的史料勾勒了吴地藏书楼的发展脉落,通过对吴境图书聚散分合的分析,揭示出藏书活动对地方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情结: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心态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既有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以读书为乐以及藏书公开等积极进步的文化心态;也有藏书望子成龙、藏书私秘或藏书养老消闲、附庸风雅等消极、变异的心态。考察藏书家的文化心态,将有助于区分藏书文化的主流和支流,亦有助于对不同藏书活动的行为表象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应关注扶持民间藏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路  张利民 《图书馆杂志》2002,21(9):23-24,32
图书馆应承担起民间藏书这一文化活动之组织与协调的职责,并提出了促进民间藏书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5.
袁丹 《浙江档案》2006,(7):60-61
浙江的藏书之风,史籍可考的是从三国、晋时期的范平、范蔚祖孙开始的。据吴晗、杨立诚、金步瀛等学查考.自晋至清末,浙籍的藏书家约有440余人.浙江的藏书楼约有200余处。综观历史.浙江这个人荟萃的土地上,藏书名楼林立,名家辈出,为保存和传播中国古代藏书化起着重大的作用。浙江古代藏书的化意蕴可从藏书活动的化地位、化理念、化品位和藏书楼的兴衰变迁等方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藏书文化史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藏书文化存在并影响中国数千年。藏书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留下来的典籍,数量之多、门类之繁、涵盖时空之广,中国藏书文化的发生、发展,是其最具体、最形象、最生动的象征。从建立和研究中国藏书文化史出发,对中国藏书文化史研究的时代背景、基本命题、基本内容及其结构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藏书文化基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藏书文化的基本理论从以藏为主.经由藏用结合而走向以用为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博大精深的藏书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私家藏书活动,以其源远流长、代代相承、绵绵不断的历史,成为中国藏书文化发展历程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藏书印在藏书和藏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镑刻精致的藏书印可以将汉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可以称的上是一件艺术品。在版本学方面,藏书印是鉴定版本的必要依据之一;在藏书史方面。借助藏书印。我们可以了解一部书的收藏流传过程。本文浅述了苏州藏书家藏书印的种类及印文内容,从而有益于苏州藏书文化的研究和古籍爱好者对藏书的鉴赏。  相似文献   

10.
江西古代书院藏书事业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素称人之乡,在书院建设方面享有盛名,作为书院“三大事业”之一的藏书事业亦独具特色。对一千多年来历代江西书院的藏书特色及发展、藏书来源、保管和借阅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院的文献信息交流中心,是为临床、教学及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贮存、提供医学信息的专项工作收集、贮存、提供医学信息的专业机构。又是直接为临床和科研教学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医院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藏书建设是搞好医学情报服务的基础,是发展医院图书馆工作的核心,衡量一所医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要加强医院图书馆藏书建设就必须经常对图书馆的藏书体系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如果能够定期对医院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作出评价,就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医院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2.
江庆柏 《图书馆》2001,(5):57-59,61
荣德生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实业家,同时也十分注重发展家乡无锡地区的文化建设,无锡大公图书馆的建设,就是他发展家乡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荣德生认为创办这个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二是服务乡里,三是发展社会教育,四是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清乾嘉时期徽籍藏书家随着徽商在各地的兴盛而名播士林,扬州是徽商主要寓居地,扬州的徽籍藏书家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仅歙县江姓一族就出现了数伴颇有成就的藏书之家。本文结合史料论述了这一时期扬州徽籍(江姓)藏书家的主要藏书事迹。  相似文献   

14.
贺霞 《图书馆论坛》2003,23(3):21-23
重点谈官藏、私藏书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以及社会影响,特别是其对藏书家的典籍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做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宋代乐山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五个家族成员的学术成就及其藏书情况的考察,探讨了私家藏书与学术文化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藏书整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就在这种频于战事的时期,藏书事业仍在缓慢的向前发展。官府藏书起伏不定,但对佛道经典的收藏乃是这一时期的特色。私人藏书分布较广,其中心逐渐南移。官府私家不仅重藏,而且重整理与利用,藏以致用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我国的私人藏书一改过去单一的抄写渠道,在宋元时第一次大规模崛起,形成繁荣的藏书文化。同时由于政治中心南移,经济、文化也随之南迁,福建作为朝廷的大后方,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经济较前也有更大的发展。福建同时是理学的发源地,全国的教育中心,这一切造就了藏书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雕版印刷的发明和运用,使图书的大量出现和收藏成为可能。宋元时,福建的私人藏书家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苏颂、胡安国、郑樵、宋慈、蒋易、詹景仁等。至明代,福建的私人藏书家更是人才辈出,藏书家人数多,藏书数量多,藏书种类多,达到藏书活动的高峰。这种藏书现象的出现,有着福建特有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中国历代的书厄观纷繁复杂,文章从这些经纬交织的书厄观中揭示了其宣传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四个特征,从不同侧面揭示中国藏书文化的丰富内涵及藏书事业发展的曲折经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源远流长,具有五大基本文化特质:独特的文化景观;由藏书体现文化品位;由藏书体现“仁人爱物”精神;作为藏书家个人性情与志趣表征的“藏书精神”;与公家藏书互为补充的多元文化价值。基于此,论述历代藏书家的发展过程、地域性藏书文化的流变、古代藏书家的人文精神,以及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海源阁的创建及发展。阐述了其在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力,进而说明了海源阁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