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地区石漠化治理和土壤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从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任豆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相关的理化分析指标也较好,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以及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从不同植被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角度,对不同植被恢复调查样地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以及土壤呼吸在不同植被样地之间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大小排序为:乔灌混交林青檀任豆青冈侧柏阴香青檀+鞍叶羊蹄甲剑麻枫香湿地松吊丝竹湿地松+桉树桉树光板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也呈现缓慢增加,但土壤微生物量磷却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出现先升后降现象;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含氮量、脲酶活性等土壤肥力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以青檀、侧柏、阴香、任豆等乡土植物为优势种的样地,其土壤微生物量明显大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和桉树为优势种的样地。因此,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使用青檀、侧柏、阴香、任豆等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本钢歪头山铁矿环境污染和矿山植被状况的调查,对矿山生态植被恢复进行探讨,制定了近期和远期植被恢复规划,阐述了近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途径、营林等技术。其中,矿山排土场的稳定治理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土壤基质的改良是基础,而植被品种筛选是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为远期矿山生态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石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草从、灌草丛、次生林、原生林、人工林和玉米耕地六种植被类型的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含量与C/N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植被恢复程度越高,土壤PH值就越小,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人工造林与植被自然恢复相比,植被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植被的生长;耕地与其它样地相比,在退化岩溶生态系统地区,人类活动与不合理利用土地都会使土壤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对喀斯特地区的植被保护,特别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要严厉禁止人为再次干扰,使各种植被更快更好地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5.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酶,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作为土壤肥力变化和生态恢复的监测指标。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取样,并从不同植被恢复的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D.minor(McClure) Chia et H.L.Fung)、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P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豆科植物为优势种或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其他相关的土壤肥力测试指标也较高,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辽宁东部山区的地表形态、水热资源、土壤、植被及新构造运动等特征的分析,论述了该区森林资源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和商品粮基地的存在和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维护该区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Hg元素在不同的土壤植被系统中,其化学地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循环的周期长短都不同。研究表明,在海南岛不同的土壤植被系统中,Hg元素的丰度差异明显,其主要是受土壤理化特征、植被类型及其生物量,生长量和Hg元素化学地理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土壤种子作为植被自然更新的物质基础,它是所有存在于土壤中以及上层凋落物的具有活力的种子,连接了植物种群群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上的一个潜种群阶段,在植被种群更新、演替和恢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种子库的形成、研究方法、分类、空间格局、时间动态、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影响因素以及在恢复中的作用.并针对在土壤种子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特别提出在干旱河谷区这样的生态极其脆弱的区域,加强本底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该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工作.以期为今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典型样方法对都匀市的退耕地在还林初期的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恢复形成的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有39种,隶属19科,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菊科植物最为丰富。②植被自然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较低,植被总盖度在85%以上,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9—0.93;Shannon—Weiner指数为1.92—2.8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9—0.93。③人类活动的干扰及管理,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cm)的含水率、p H值、盐含量等指标,来揭示植被覆盖与表层土壤盐碱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的含水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p H值正好相反,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特征指标与表层土壤含水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p H值、盐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含量和p H值与含水率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草植被对其下部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碱性影响显著,它的特征指标对表层土壤的含水率、盐碱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植被基础、生境条件、规划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重建工程技术的原则基础,即生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岩石边坡环境与植生基础融合和植被物种选择与配置的抗性原则;对工程技术方法进行了分类(即排水方法、格子方法、防风和植生土袋方法)并概括了各方法的特点和工程技术要点,重点描述了基于生态思想的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的协调、人工土壤-重建基础和重视露采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相结合的植被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分析原理,构建了包括光污染、声污染、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粉尘及烟尘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等6个准则层,12项具体指标的城市建筑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了城市建筑生态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安阳市辖四区的建筑生态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龙安区、北关区、文峰区、殷都区。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尝试找到安阳市建筑生态环境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色荒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红色丘陵区因流水作用导致的具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我国江南丘陵局部地区存在着红色荒漠化现象,具体表现在植被退化、土壤退化、地表状况恶化等三个方面,并通过进一步扩大人地矛盾、恶化生态环境、加剧地区贫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影响江南丘陵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有效开展红色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旧中国妇女几午年长期受到了剥削和压迫,一直处于社会最低层,五四运动唤醒了她们自由平等的意识,因此一场以男女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妇女解放运动兴起。这一运动不仅使广大妇女开始求得男女平等的地位,而且使得广大妇女开始登上了社会政治舞台,翻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实践和多年的研究分析认为,膨胀土受气候变化影响,易产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开裂形成胀缩循环,水平渗透性差,边坡失稳发生频繁,仅采取抗滑和削坡减载等常规的工程措施,工程造价高,很难维护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膨胀土边坡采用植被保护措施,能调节受保护区域的生态小气候和边坡土体的含水量,减少土体受气候变化导致胀缩循环破坏土体强度的影响程度,对促进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并且选用当地草皮和灌木,工程造价较低。因此,采用膨胀土边坡的植被保护措施,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是膨胀土边坡防护有效的辅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悼祭文学借用典故状写痛失知音,惋惜英才不遇,赞赏亡友为其不平,抒写自己凄苦心绪。悼祭主题发展到唐代,众多诗人向早有定评的成功者认同,充分利用主题先在视界。使事用典将具体个别的伤悼之作,延展到主题广远的时空中,并将此时此地的伤悼之情放在已有某些蕴味的心理时空中延伸放大,增多了作品情感层次与价值蕴涵。  相似文献   

18.
黔南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设黔南地区生态农业,对黔南地区的环境资源本底和生态问题进行调查。黔南地处山区,岩溶地貌显著,地形复杂、气候适宜、生物资源丰富,但经济较为落后,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建设生态农业必须立足山区,坚持以林为主,保持水土为重点,从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分解者、市场交换及补偿多个层次出发进行生态农业设计,探索有黔南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区域资源与环境是一个地区开发的基础。本文采用野外调查法和文献检索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土壤和植被进行调查,收集与研究区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资料,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环境形成、地貌情况、气候状况、土壤类型、植被、水文及社会历史等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分析了辉腾锡勒的环境特点。通过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该区域最优先开发的资源是生态旅游,其次是辅助旅游再适当开发一些风电产业。生态保育与适度牧业相结合是该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内涵出发,就两者的关系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土地复垦不仅是土地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土地复垦的实质是既要恢复土地资源,又要重建生态平衡,生态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和目标.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土地和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恢复生态学是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地貌重塑和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的基础工程,而植被重建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