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SMART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专利评价指标,并依据国内外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定义自主发明专利申请认可率以及自主发明专利授权认可率,形成专利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对沿线国家专利实力进行分析,给出专利实力的等级划分并确定各专利指标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发明专利申请类指标与授权类指标权重相当,综合指标排名有效弥补了单一指标排名定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区域专利实力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实力是一个地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的专利实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发现区域专利工作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专利实力。在对国内外有关专利实力评估文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咨询了多位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了一套可操作和量化的我国区域专利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北京市在我国31个地区中的专利实力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国民经济42个不同行业的专利运营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把握不同行业专利运营实力的差异,推进我国知识产权商业运营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选择42个行业在2017年的专利运营数据,包括转让、诉讼、许可、标准、质押等12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综合得分计算等方法,揭示了不同行业的专利运营综合实力的差异,为国家知...  相似文献   

4.
专利综合实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专利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专利综合实力评价和专利综合实力层次划分.通过与经济发辰水平比较,分析了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地区专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31个省市区专利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专利发展状况进行综合排序,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专利综合实力进行了等级划分和评价,并通过与科技人力资源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了造成专利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因子聚类回归分析法在我国专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本文首先构建了表征专利关注程度、科技创新程度和专利在经贸活动中的作用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2年在大陆地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23位的地区,进行专利综合实力的评价;再次我们用得到的4个主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Q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各地区专利综合实力的分类;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专利投入对专利综合实力影响的因素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瑞璇  王学思 《现代情报》2012,32(9):172-177
对广东省21个城市进行地区专利综合评价,为达到数据简化、客观赋权、区域间比较的功能,采用文献调查法选取地区专利综合评价指标24个,并结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统计信息的基本数据,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将多项指标聚合为新的因子,并用提取、计算出的6个主因子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广东省各市专利综合实力的分类。该研究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地区专利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地区专利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新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如何准确地评价我国在国际上、我国各个不同地区、各个行业及企业专利综合实力;如何全面把握专利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如何科学地决策、正确地引导、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都需要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指导下,本文深入地研究了专利活动运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数量类指标表征专利关注程度,以质量类指标表征科技创新程度,以价值类指标表征专利在经贸活动中的作用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区域专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有代表性的专利评价指标,构建区域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31 个省市区的专利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区域专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西北五省区的专利资源布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省区的专利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专利资源基本情况看,近10年,陕西专利申请量最大,各省区的创新主体有差异。各省区专利资源技术领域在IPC小类上,重点专利资源布局具有相似性;从专利数量、质量、价值和区域布局方面构建的区域专利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的分析对比区域专利资源,同时,主成分分析方法能较客观地对区域专利资源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创新体系下,专利制度连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扩散各子系统,适度合理的专利保护强度是实现创新系统之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保障。运用综合评价法,测度52个国家2006年-2017年的实际专利保护强度,从而探究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与基础科研能力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和基础科研能力均与专利保护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分组模型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受国际贸易地位及国内市场压力影响,往往会适用偏高的专利保护强度;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会推动中高收入国家从专利制度的被动适应过渡到主动运用的新阶段;不仅如此,当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足够高时,专利制度的首要作用将从直接增加社会总福利转向保护和激励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潘颖 《情报探索》2014,(10):16-18
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估法相结合的专利价值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专利各指标,最后得到综合评分。实例证明该方法为专利价值评估提供了一个更科学、可操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专利质量评价是政府或企业在投融资决策、技术产权转让、科研成果评价等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专利质量含义等相关内容的调研与梳理,拟从技术、法律、经济三个视角出发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运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利用模糊评价法对专利质量进行评估的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案例分析说明该模型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专利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更具科学性与实操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专利评价体系是对专利进行分级管理、推进专利转化、提升高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熵权理论,从专利技术性、法律性和申请人主体三个维度筛选评价指标,选取了适用于中国高校专利状况的15项专利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熵权法权重计算模型,并对17所高校在2011、2015、2019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专利质量指标权重演化,并基于时间轴和院校间横向得分对比,得出高校整体专利质量的提升及目标高校专利呈现分化等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利使用者的视角,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包含技术、法律、市场和主体特征等多维度的专利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机器学习技术领域的专利为评估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计算特征指标权重,同时引入物元分析理论,计算待评估专利各个指标对于质量等级的最大隶属度,以实现对专利质量的评估,并选取与电数据数字处理技术相关的某一件专利进行评估测度。结果表明,该专利在技术维度、法律维度、主体维度的价值为Ⅰ级,市场维度的价值为Ⅲ级,综合质量为Ⅰ级。评估得到的专利质量等级与实际质量结果吻合,证明基于组合赋权与云物元的评估模型在专利质量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保持经营优势和持续成长的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对企业制定战略布局,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力企业的特点,本文从生态环保、服务质量、技术竞争力、市场布局四方面建立了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复杂比例评价法(COPARS)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选取6家代表性电力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及应用。结果显示代表技术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授权专利增长率”指标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中权重最大,国家电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等”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电力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时,可参考本模型,实现有的放矢,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四维度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9项技术创新政策,运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模型法对所选政策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熵权TOPSIS法适用于多指标的政策评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政策四维度评价指标中,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作用对象权重差距较小,政策力度评价指标对政策评价影响最大;T7和T6政策排序相对靠前,T9和T4排名相对靠后。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衡量地区专利成长状况,建立包括增长指数、质量指数、效率指数和潜力指数的专利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VIKOR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专利成长性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地区专利成长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建设工程评标体系中存在大量定量与定性指标,其权重划分较为复杂,针对铁路项目综合评估法中存在的问题,在介绍AHP基本原理、应用步骤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AHP引入铁路工程评标指标权重中进行研究,为确定指标权重提供一种有效量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