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专家简介:李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部副主任。2000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工学双学士学位,获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2000—200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环境修复型功能材料研究,包括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催化净水材料等。在国际材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8,(10):4-4
“没有想到世界的生物冶金研究已经达到了基冈层次,群落基因与功能基因的定量化已付诸工业应用。”9月20日,在听取中南大学邱冠周教授及其团队所作的报告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副主席GeorgeWeinstock教授大为感慨。9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工程院、欧盟生物矿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08国际微生物冶金的基础和应用学术会议在中南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生物冶金专家参会。  相似文献   

3.
张永山 (Y .AustinChang) 美国材料科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杰出教授。 1 930年 1 1月出生于中国河南。 1 950年赴美留学。1 954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士学位 ;1 955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工程系硕士学位 ;1 963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1 967年起 ,先后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材料科学系和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1 978— 1 980年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生院副院长。 1 988年被任命为该校杰出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 996)。张永山教授…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I0001
张寿荣,1928年2月生,河北定县人。1949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著名钢铁冶金专家,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简介:杨赛霓,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毕业于东南大学,获交通学院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做助研,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做助理教授,2009年回国。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设施风险评估,主持在研和结题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联合国发展署项目1项,国家国际  相似文献   

6.
陈东 《今日科苑》2008,(3):62-63
向东,196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加拿大Concordia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后;1995~1996年为美国Illinois大学,Urbana Champaign.电子工程系(Coordin- ated Science Lab.)博士后;1996年10月~2003年3月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教授:2003年3月~2004年12月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2003年4月~2003年9月任日本奈良先端科大JSPS研究员。2003年JSPS fellowship获得者,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IEEE Senior Member。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为数字系统测试与设计,包括可测试性设计、可测试性分析,低成本测试、自测试、家测试码产生、容错计算、并行分布式计算、计算机网络通讯。  相似文献   

7.
实地调研了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日本钢铁协会、日本金属学会,重点了解了这些机构主办的材料、冶金类期刊的发展状况,包括期刊管理、运作方式、出版发行、国际合作等。与国内相关期刊进行了对比,阐明了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办法。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将更有利于中国材料、冶金类期刊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能源与环境是新世纪面临的重大世界性难题。我国化工、冶金与材料在这两个领域中必须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从中抓住新的机遇,获得新的可持续发展———这是10月18日至26日,在长沙举行的我国冶金、材料与化工现状及发展策略学术会议深入探讨的主要论题。这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国家863专家委员会协办,中南大学承办。会议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的支持。82位两院院士及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化工、冶金与材料领域层次最高的学术会议。大会主要围绕我国化工、冶金与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景国勋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工程研究所所长。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采矿系并留校。1993年6月在焦作矿业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任采矿系教学、科研秘书,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1998年12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4月任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原采矿工程系)副主任,2000年8月在北京理工大学灾害预防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出站工作,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3月起负责资源与材料系行政全面工作,2003年8月任资源与材料工程系主任,2005年5月起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中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矿业高等院校采矿、安全学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煤炭学会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际职业安全与人机工程杂志(JOSE)》编委,《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科技导报》编委,《安全与环境工程》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粉末颗粒堆积是粉末冶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别看粉末颗粒小,时至今日,很多关于微小粉末颗粒的研究已经在航空航天、化工、土木工程、核工业、制药业、食品工业、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及冶金等许多学科领域显现出大作为。小小颗粒,如何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其玄妙何在?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钢铁冶金研究所安希忠教授的研究世界里,我们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新时代计  相似文献   

11.
常心坦教授系美国密执安工业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工程力学博士.现任西安矿业学院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陕西省煤炭学会常务理事、煤炭系统劳保协会通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常心坦教授于1969年自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本科毕业后,在陕西省蒲白矿务局白堤矿从事现场技术工作达12年之久.1981年9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密执安工业大学学习,师从国际矿井火灾通风研究开拓者之一格茹尔教授,长期从事矿井、高层建筑、地下民用建  相似文献   

12.
陈洪凯,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及隧道工程教授,重庆交通学院一级教授。担任重庆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交通学院地质与岩土工程系主任。陈洪凯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陈洪凯教授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还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防治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重庆市地矿协会环境地质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国土局、移民局、计委专家组成员等,曾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优秀科技奖”。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简介:汪大洋,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际胶体界面科学领域知名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1998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汤心颐、李铁津、白玉白教授。1999年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David C.C.Lam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赴德国马普胶体界面所Helmuth M?hwald教授领导的界面部工作,先  相似文献   

14.
正谭铁牛,男,汉族,1964年出生,湖南茶陵人。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5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深造,并先后于1986年和1989年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15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8,(3):282-284
王思敬 工程地质力学与岩石圈构造动力学家.1934年生.安徽巢县人.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系,1963年获该院副博土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2—1987年任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副主席.王思敬和谷德振教授等一起创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体稳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最早将声波测试技术应用于工程地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22,(18):72-73
<正>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1年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于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2012年正式挂牌建成运行,2013年经科技部评估并验收合格,正式对外开放。迎难而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钢铁冶金工业为对象,以能源高效梯级转化、冶金资源高效利用、高端钢铁材料高效生产等关乎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为目标,根据国际钢铁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定位于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铁矿资源高效利用和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4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寄语     
张兴钤金属物理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21年10月生于河北武邑。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矿冶系。194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硕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11,(11):F0002-F0002
胡建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1965年出生于浙江慈溪,1985年、1988年分别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博士学位。1992-1999年期间先后在日本通产省财团法人造水促进中心、日本厚生省国立公众卫生院工作。1999年10月任北京大学城市环境系副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兼任日本厚生省国立医疗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谢锡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35年出生,浙江慈溪人;1956年北京钢铁学院本科毕业;1961年在捷克奥斯脱拉伐矿冶大学获副博士学位。1979年至1981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北京钢铁学院高温合金教研室主任,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0.
姚开泰,江苏昆山人,1931年4月11日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家,我国鼻咽癌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国际EBV委员会常务委员.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历任中南大学肿瘤研究室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兼肿瘤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任,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