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点概说] 此考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次为A级。高考中要求学生辨析的错别字都是常见的词语(含成语)中容易写错的字。常见类型如下:①音同而字形不同。如将“一筹莫展”的“筹”错写成“愁”,“融会贯通”的  相似文献   

2.
字形辨析     
[考点指针] 关于汉字字形的考查,《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能够“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高考考查的汉字,一般都是大家熟悉但容易用错的字。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意同(近)而误,如2002年考题中把“随声附和”写成“随声附合”;二是形似而误,如2001年考题中将“气概”写成“气慨”。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高考似乎淡化了对字形的考查,但是,高考考纲仍旧规定,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可见正确识记并运用汉字的重要性。准确使用汉字不仅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更是我们顺利交流与工作的保障。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写错或者记错汉字的情况,使学生在写作、考试等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失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过研究和总结,将学生在汉字书写拼读方面的错误划分了几种情况:一是笔画上的失误,如戊”写成“戌”,“壁”写成“璧”。二是将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词混用,例如,“做客”写成“作客”等。我认为,要想在平时,准确无误地拼读、书写汉字,需要从各个方面辨析,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4.
成语使用题在近年高考中已成为必考题,由于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的相对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和时间空间的习用性等特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往往心存畏惧、或耗精费神而劳而无功。下面就成语使用问题,略谈自己在多年教学中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正确识记成语关键语素的语音和字形。如“既往不咎”不能写成“既往不究”(“咎”读jiù,“究”读jiū),“针砭时弊”不能写作“针贬时弊”(“砭”读biān,“贬”读biǎn),“火中取栗”不能写成“火中取粟”(“栗”读lì,“粟”读sù),“不孚众…  相似文献   

5.
说“句”     
气(甲)_匀(金) 句主要有jǜ和gōu两个在古代并不分的读音。字形本来也都是一个“句”,后来在大部分情况下又习惯于写成“勾”  相似文献   

6.
1993年高考语文试题(六省市卷)第20小题是将10036789.24元用大写写出,其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万”写成“萬”,“贰”写成“”,不算错,不予扣分。这样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是很不规范的。“万”的大写就是“万”,不能写成“萬”,“萬”是“万”的  相似文献   

7.
李言新 《广西教育》2007,(11C):28-28
“即”和“既”字音相近,字形相似,同学们不易分清,经常将“即使”写成“既使”,把“既然”写成“即然”。  相似文献   

8.
点睛之语: 汉字书写以考查常见常用字为主,以现行使用的易出错的字为主。错别字的类型大致有如下4种:1.因字形相似而误,如“戌边”,“戌”应为“戍”;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一愁莫展”,“愁”应为“筹”;3.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痉孪”,“孪”应为“挛”;4.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人才汇萃”,“汇”应为“荟”。2001年高考题字形题难度较前有所下降,所涉  相似文献   

9.
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表达   (一 )语知与语言表达的试题特点   1 考查对现代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从同音字、同音词和形似字、近义字 (词 )的角度命题。例如 2 0 0 0年第 1小题涉及了 16个词 ,有三个错字 ,也都是同音形似而致误 :“娇生贯养”的“贯”(应为“惯”) ,“惨绝人圜”的“圜”(应为“寰”) ,“装祯”的“祯”(应为“帧”)。2 考查对汉语词语 (包括成语 )的正确使用的能力———从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或助词的使用、成语的使用上命题。例如 1999年第 2小题考查了“再”“尽管”“得以”“进而”4个词 ,2 0…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2题的供选项A组是: 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舐(舔)犊情深据答案反推,该项在“字形”或“解释”方面有误。经查核,只有“消”的字形可能有误,因为一般工具书只收“销声匿迹”,不收“消声匿迹”。但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却收入以下6  相似文献   

11.
加强字词教学,消灭错别字,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①同音字混用:如“茶壶”、写成“茶胡”、“衣裳”写成“衣常”;②对字形结构辨认不清,以致混用或是写错。近形字混用的有“己、已、巳”、“钓、钧、钧”、“恕、怒、怨”等;随意增添或是漏写笔划的现象,如“补”写成“”,“满”写成“滿”等;③对字音字形识字不清而错用的,如“刑、型”写作“形”,“辨、辯、辫”和“燥、躁”混用等;④同义字的用:如“什”一作“杂”解,“杂物”“杂,锦”可写成?“什物”、“什锦”,但有人把它写成“复什”了;⑤造“简化字”:如“国家”写成“口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点,近几年侧重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现就成语的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正确识记成语字形1.在正确理解成语意义的基础上据义别形。例如:墨守成规,出自墨子守城的故事,因此“墨”不能写成“默”。再接再厉,本是两鸡相斗,嘴  相似文献   

13.
点睛之语: 汉字书写以考查常见常用字为主,以现行使用的易出错的字为主。错别字的类型大致有如下4种:1.因字形相似而误,如“戌边”,“戌”应为“戍”;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一愁莫展”,“愁”应为“筹”;3.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痉孪”,“孪”应为“挛”;4.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人  相似文献   

14.
笔者参加今年高考监考工作时,亲眼目睹了不止一个考生将字形题(全国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中B项的“安详”下赫然划了一个“X”!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正是B项,一个“详”字迷惑了诸多考生,令人惋惜。字形题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利用形近、音近或义近误导考生将错误的字形认定为正确的,如“烦燥”“依老卖老”“卑躬曲膝”(正确的字形分别为“躁”“倚”“屈”)等等,笔者将这种心理称为“疑是”——感觉似乎是正确的。但“矫枉过正”也可能使考生“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将原本正确的字形误认为错误的,笔者将这种心理称为“疑非”,…  相似文献   

15.
释"各"     
《说文》中“各”释为“异辞也”,但从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其是足趾走向洞穴形.甲骨文字形的下方部件与“臽”“丞”“凶”相同,其甲骨文字形与“出”的甲骨文字形相反。其词源义应为“至”“到”.而在经典文献中其词源义常被“格”或“ ”代替。  相似文献   

16.
巩固儿童所学的字词,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关键。我们提出巩固字词的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同志们共同研究。教学生字时应做好字形的区别工作。对于字形来说,儿童在记忆生字时,往往不能对生字的微小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只记住了字词的大概轮廓。因此书写时,形近字常常彼此混淆,写错部位。如我们在城关镇和平街小学两个一年级班级的检查中发现学生把“衔”字写成“街“或“(?)”,“梁”写成“(?)”,“粘”写成“ (?)”。这说明教学时,必须认真领导儿童分析字形和观察字的结构,但分析时必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我们曾经的辉煌,当年高考试卷中的不少题目都在我们的刊物中提前“闪亮登场”。2005年高考,我们又迎来了一次更大的辉煌——16套高考试卷中,有不少题目竟然又与我们刊登过的备考资料中的题目“惊人地相似”。一、语音其中10套试卷中语音考查试题的有关字词在本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的《2005年高考语文考前大检阅》(以下简称《大检阅》)语音“检阅”卷中出现。这10套试卷分别是:天津卷、湖南卷、重庆卷、广东卷、山东卷、湖北卷、江苏卷、浙江卷、江西卷、全国卷(黑、吉等)。二、字形其中9套试卷中字形考查试题的有关字词在本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大检阅》字形“检阅”卷中出现。这9套试卷分别是天津卷、湖南卷、重庆卷、广东卷、全国卷(川、云等)、山东卷、湖北卷、全国卷(冀、豫等)、浙江卷。三、成语(熟语)其中3套试卷中成语(熟语)考查试题的有关成语(熟语)在本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大检阅》成语(熟语)“检阅”卷中出现。这3套试卷分别是:全国卷(川、云等)、湖北卷、江苏卷。  相似文献   

18.
只要对中考作文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诗歌写作近年来基本被打“入冷宫”。以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要求来说,大多数中考作文的要求中少不了“不限文体(诗歌除外)”的说法,如南京、北京和武汉等市的作文题就是;也有同时限制戏剧的,如河北和天津的作文题表述为“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当然这也许是受了高考的影响,以今年高考来说,天津、辽宁、浙江、重庆高考作文要求也是“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上海高考的作文题要求为“不要写成诗歌”,江苏高考的作文题则要求为“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其实细细一想,这种限制的说法从…  相似文献   

19.
唐帅彬 《文教资料》2011,(36):105-107
敦煌写卷里“日”和“日”二字字形常混淆。即“日”常写成扁形,“日”常写成瘦长形。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书者下笔随意.加之“日”“曰”区别本来不大.所以才混淆的。可是笔者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日”“曰”混淆。“日”写成扁形,“日”写成瘦长形是有理据的,甚至是更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我们曾经的辉煌,当年高考试卷中的不少题目都在我们的刊物中提前“闪亮登场”。2005年高考,我们又迎来了一次更大的辉煌——16套高考试卷中,有不少题目竟然又与我们刊登过的备考资料中的题目惊人地“相似”。一、语音其中10套试卷中语音考查试题的有关字词在本刊编辑部编辑出版的《2005年高考语文考前大检阅》(以下简称《大检阅》)语音“检阅”卷中出现。这10套试卷分别是:天津卷、湖南卷、重庆卷、广东卷、山东卷、湖北卷、江苏卷、浙江卷、江西卷、全国卷(黑、吉等)。二、字形其中9套试卷中字形考查试题的有关字词在本刊编辑部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