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集成路堤竖向小直径引孔高压旋喷桩技术的施工工艺,分析其对既有高速公路沉降病害的处治效果,研究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创新点:提出路堤竖向小直径引孔高压旋喷桩技术,并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分析其对既有高速公路沉降的处治效果。方法:1.通过两组现场试验,对处治前后路堤竖向变形(图6~8)、地基内超孔隙水压力(图10)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图11)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2.引用Wu et al.(2016)的理论解答(公式1)构建单桩引起的路堤隆起变形与路堤荷载和注浆压力之间的关系,为工艺参数调节提供依据,并利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结论:1.竖向小直径引孔高压旋喷桩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抬升路堤和加固地基,从而有效降低既有高速公路的工后沉降速率,处治效果明显。2.路堤隆起变形的大小主要与路堤荷载和注浆压力有关,且随着与桩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合理调节注浆压力可以防止路堤因隆起过大而发生破坏。3.施工期内,高压旋喷会导致超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显著增大;随后,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也发生一定的回弹。  相似文献   

2.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的主要荷载传递机理。本文旨在探讨随着桩土差异沉降量的增加,平面土拱和空间土拱演化过程中的相似点和差异性,以深化对桩承式路堤作用机制的理解。创新点:1.基于离散元法对比分析平面土拱和空间土拱的作用发挥机制,包括细观角度的强弱力链分布特征和宏观角度的沉降变形模式;2.探讨路堤设计参数和土体参数对二维和三维路堤荷载传递和沉降变形(路堤顶面和路堤内部)的影响。方法:1.基于活动门室内模型试验建立桩承式路堤二维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依据接触力均值划分强弱力链,得到土拱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颗粒位移分组获取土体变形模式。2.通过变化路堤高度、桩净间距、填料内摩擦角以及孔隙率来分析路堤荷载和变形响应。结论:1.平面土拱效应存在高估路堤荷载传递效率和低估路堤沉降变形的现象。2.当路堤高度高于等沉面,即土拱结构处于全拱状态时,路堤土体的空间滑裂面表现为穹顶状,且等沉面位置高于二维模型。3.增大路堤高度和填料内摩擦角以及减小桩净间距和孔隙率都能够提高平面土拱和空间土拱的荷载传递能力,进而减小路堤沉降量;其中,孔隙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最为明显。4.当路堤高度低于等沉面,即土拱结构处于非全拱状态时,在三维模型中增加路堤高度主要减小四桩间上部土体沉降,而对两桩间上部土体沉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公路拓宽会引起老路路堤的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等病害。对于拓宽路堤的变形,国内外研究度还不够,针对研究中不足本文采用PLAXIS商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工况下拓宽路堤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拓宽路堤的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拓宽路堤的自重荷载会使老路堤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4.
土工格栅作为一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延伸率等特点,被用作路堤加筋材料。运用有限元通用程序ADINA对土工格栅软基路堤工程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土体本构采用Mohv-Coulomb模型,土工格栅采用杆单元模拟,接触单元采用平面应变2-D单元。通过计算得到软基路堤工程各部位与各阶段的沉降、侧向位移变化特征,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在黄土湿陷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剪切变形与压缩变形两种作用。剪切变形发生在浸湿土体与四周未被浸湿的土体之间;压缩变形发生在湿陷土体内部,而且是不具侧向膨胀性质的压缩变形。按湿陷碟形地形成的变形特征曲线,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剪切破坏阶段、压缩变形阶段和过渡阶段。其中剪切破坏阶段在湿陷地貌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颗粒离散元理论、单轴及双轴压缩试验可获得混凝土及土体细观强度参数,将其应用到黏性土与混凝土直剪试验中。研究表明:PFC2D软件能够从细微观尺度揭示土体-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界面处剪切破坏机制,直剪试样经历了四阶段,分别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强度软化阶段及残余强度阶段;接触界面裂纹的快速贯穿是导致强度软化的主因,在直剪试验加载过程中接触界面及离界面较近区域土体会随混凝土一起变形,直至试样达到土体抗剪强度为止。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程实践和多年的研究分析认为,膨胀土受气候变化影响,易产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开裂形成胀缩循环,水平渗透性差,边坡失稳发生频繁,仅采取抗滑和削坡减载等常规的工程措施,工程造价高,很难维护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膨胀土边坡采用植被保护措施,能调节受保护区域的生态小气候和边坡土体的含水量,减少土体受气候变化导致胀缩循环破坏土体强度的影响程度,对促进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并且选用当地草皮和灌木,工程造价较低。因此,采用膨胀土边坡的植被保护措施,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是膨胀土边坡防护有效的辅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环境对交河故城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河故城遗址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下,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交河故城的环境主要特点是风沙大,温差大,土体耐崩解性差,矿物成分的耐风化、热膨胀系数有差异,位于新构造活动带.它的主要病害有风蚀、雨蚀、裂隙、崩塌等,交河故城的破坏主要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对交河故城赋存环境和病害的调查,分析它的赋存环境因素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认为风是交河故城破坏的主要外动力,风蚀病害是交河故城的最主要病害,风参与了所有的破坏活动;温差变化大、雨蚀、地质构造和地震是它破坏的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引起土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是表层土体风化的主要因素;土体中可溶盐、方解石、长石含量高,是它抵抗破坏性能差的主要内因;同时,建议可用PS材料对它进行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9.
裂隙岩体在荷载作用下导致其内部裂纹的相互贯通,从而在裂纹尖端形成较大的塑性破坏区域,岩体工程的失稳大多是由于其内部节理、裂隙等缺陷发展导致的,应用断裂力学的方法,可以追踪岩体中节理裂隙的起裂、扩展至相互贯通使岩体局部破坏的过程,从而揭示岩体失稳的渐进破坏机制.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岩体中不同倾角的压剪裂纹的破坏问题,根据不同倾角裂纹的力学机理分析了其受力差异,依据最短塑性区距离判据分析了相近裂尖的扩展距离,得出了不同倾角的两共线裂纹相近裂尖破坏后岩桥之间的有效距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问题在环境工程和地质工程中被视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减小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不利振动,本文聚焦于一种创新减振技术的潜在应用,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聚苯乙烯泡沫块铺设在不同几何参数的轨道路堤上时对车致振动的减振效果,从而实现减振方案的最优设计。创新点:1.探明了不同路堤高度和不同路堤斜坡倾角对车致振动规律的影响。2.分析一种聚苯乙烯泡沫块在高速铁路车致振动中的减振效果。方法:1.建立三维的轨道-路堤-土体有限元模型,结合移动载荷法分析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2.通过参数化研究分析轨道路堤高度和斜坡倾角对于振动波传递的影响。3.分析聚苯乙烯泡沫块使用前后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结论:1.轨道路堤的高度对于振动波传递的影响不大。2.轨道路堤斜坡的倾角对于车致振动的传播影响很大,且倾角越大对应的振动水平越小。3.在不同高度、不同斜坡倾角的轨道路堤上铺设聚苯乙烯泡沫块均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公路施工中,加筋土挡墙MSE的作用是用来支撑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以避免填土或土坡变形失稳,可以起到保护路堤或路堑边坡的作用。本文以MSE在六盘水市农村公路项目的运用实例,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加筋土挡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希望对以后类似的项目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对安徽淮南地区煤矸石进行室内材料试验,重点完成了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其满足公路路堤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采用ABAQUS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煤矸石浸水路堤路堤顶面处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对不同条件下路堤模的竖向顶面不均匀沉降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量化分析了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厚软基与薄软基条件下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软基路堤的不同加筋效果 ,并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提出了软基厚度是影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效果的重要因素 .利用所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计算了一组对照路堤 ,并从地基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应力水平及剪应力等角度对深厚软土基及浅薄软土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软基厚度对加筋效果的影响 ,揭示了不同软基厚度条件下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效果的巨大差异 ,得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软基的若干机理和规律 ,可用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三明市某职业学校由于特大暴雨的袭击,在2010年6月18日、7月7日,内发生多处滑坡、崩塌;根据福建省泰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对典型坡体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土体失稳是由于剥蚀丘陵地貌区山体高程差大,自然坡度陡,形成高陡临空面等地质因素导致山体滑坡。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1.0,对邻近地面堆载作用下已承载CFG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进行了分析,对已承载CFG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在不同的地面堆载荷载、堆载作用位置、承台受荷状态以及土体压缩模量等工况中的性状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得出堆载的作用位置、大小以及复合地基所在场地范围内土体压缩模量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临近堆载的CFG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路堤及低路堤高速公路比较,说明了在平原区高速公路进行低路基设计是可行的;同时提出了平原区低路堤高速公路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拉拔、摩擦试验基础上选取土工合成材料,对选取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加筋效果试验,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与非饱和土体相互作用特性及加筋效果,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以后土工合成材料在不同地区的工程应用及科研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桩-网复合地基模型,分析网上土体受力模型体系,并应用计算软件建立模型,分析计算桩-网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对网上荷载传递规律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网上土柱在距网一定范围内承担的荷载比土柱间土体承担的荷载要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有效应力原理和渗流理论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配合土力学教学实验,开发了操作性强、制作简便、造价低廉的承载力破坏实验装置。依此实验装置,可方便地实施两种实验方案:一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浅基础从倾斜到倾倒即地基整体破坏的整个过程,并与桩基础情况进行了对比;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房屋下沉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孔隙水对土体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利用有效应力原理和渗流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透明土模型试验非介入式、可视化的优点,结合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坡顶分级荷载下黏土边坡土体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黏土边坡在滑移过程中,土体位移量加速积累,土体变形主要分为稳定、加速和破坏3个阶段;黏土边坡在失稳过程中土体沿坡顶至坡脚半径最大圆弧面滑动,随荷载不断增加,会在边坡内部形成半扇形区域滑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