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96-100
为研究路堤地基弯沉式差异沉降在路堤中的传递扩散规律及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机制,在土工离心机模型箱内研制了一套可以在离心机运转条件下实现地基差异沉降的实时精确控制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位移控制系统、支撑墩及差异沉降控制板。该装置使用方便,沉降位移控制精度高,多次控制沉降板沉降可实现地基差异沉降逐渐发展的全过程模拟。弯沉式差异沉降对路基面不均匀变形的影响,主要受其沿线路纵向分布长度和路堤高度的比值影响,随比值的增大路基面不均匀变形折角与差异沉降幅值基本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膨胀土地区路堤初始开裂行为,使用ABAQUS模拟了典型路基断面的路堤顶部张拉应力峰值和峰值位置的改变.模拟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在膨胀土地基顶部呈凹形分布,并且引起了地基和路堤的不均匀变形.路堤顶部张拉应力峰值并非位于某一固定点,而是随着蒸发的持续逐渐朝路肩移动.蒸发强度越大,随着地表蒸发的进行,路堤顶面张拉应力峰值增大越快,其位置越靠近路肩;厚层膨胀土有助于路堤顶面张拉应力峰值快速到达其抗拉强度阈值,而膨胀土厚度小于1.5m时,地表蒸发30天,路堤不会开裂;路堤越高,路堤顶面张拉应力峰值越小,其位置越远离路肩.因此,薄层膨胀土土层上修筑较高路堤可以减少路堤裂缝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公路拓宽会引起老路路堤的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等病害。对于拓宽路堤的变形,国内外研究度还不够,针对研究中不足本文采用PLAXIS商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工况下拓宽路堤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拓宽路堤的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拓宽路堤的自重荷载会使老路堤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4.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的主要荷载传递机理。本文旨在探讨随着桩土差异沉降量的增加,平面土拱和空间土拱演化过程中的相似点和差异性,以深化对桩承式路堤作用机制的理解。创新点:1.基于离散元法对比分析平面土拱和空间土拱的作用发挥机制,包括细观角度的强弱力链分布特征和宏观角度的沉降变形模式;2.探讨路堤设计参数和土体参数对二维和三维路堤荷载传递和沉降变形(路堤顶面和路堤内部)的影响。方法:1.基于活动门室内模型试验建立桩承式路堤二维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依据接触力均值划分强弱力链,得到土拱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颗粒位移分组获取土体变形模式。2.通过变化路堤高度、桩净间距、填料内摩擦角以及孔隙率来分析路堤荷载和变形响应。结论:1.平面土拱效应存在高估路堤荷载传递效率和低估路堤沉降变形的现象。2.当路堤高度高于等沉面,即土拱结构处于全拱状态时,路堤土体的空间滑裂面表现为穹顶状,且等沉面位置高于二维模型。3.增大路堤高度和填料内摩擦角以及减小桩净间距和孔隙率都能够提高平面土拱和空间土拱的荷载传递能力,进而减小路堤沉降量;其中,孔隙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最为明显。4.当路堤高度低于等沉面,即土拱结构处于非全拱状态时,在三维模型中增加路堤高度主要减小四桩间上部土体沉降,而对两桩间上部土体沉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高流动性、易施工等特性,可作为桥头软基段路堤的换填材料。为评价发泡剂性能对泡沫混凝土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不同稀释倍数下的发泡剂物理指标和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得出发泡剂的最佳稀释倍率。采用最佳稀释倍率的泡沫混凝土进行工程实例应用,得出其实测沉降量。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该泡沫混凝土对软基换填后的效果,并结合公路桥头软基填筑现场监测结果,证实该种泡沫混凝土能够达到减小路基沉降量要求,为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8,(2):41-43
通过阅读"万丈盐桥"的相关文献及资料,对其建造方法、建造机理及相关病害进行了综合阐述."盐桥"的建造采用了特殊的方法和材料,主要使用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岩盐填筑路堤,并在湖中卤水的作用下,使其达到作为路堤填料的抗压强度.岩盐微观结构密实、抗压强度较大,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来看,适合作为路堤填料.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岩盐路堤的主要病害为溶蚀和地表水侵蚀,两种病害都由地下水或降水所致,所以主要以隔绝水的方法来防治两种病害.  相似文献   

7.
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及其引起的墙体裂缝,不仅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造成房屋渗漏,严重的还会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抗震性能差,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分析地基不均匀沉降及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从设计和施工入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相似文献   

8.
沈赵明  张勇  肖仁成 《教师》2008,(12):47-49
本文从衡阳地区岩土工程工程设计全局出发,详细论述了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根据衡阳地区地基的具体特点,对某典型建筑进行沉降分析,认为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进行不均匀沉降分析研究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效果,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处理对策。为更好地适应工程需要,用ABAQUS软件来模拟本地区建筑不均匀沉降问题,希望对本地区的建筑工程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矸石型复合地基桩体强度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通过室内强度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影响煤矸石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应用效能的关键因素——桩体强度和沉降变形,获得了在考虑工程材料成本条件下,煤矸石型水泥土复合桩体强度的最佳水泥配比为16%~20%、最佳水灰比范围为0.5~1.0、最佳粉灰比范围为0.25~0.88等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煤矸石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单桩和群桩体系的变形特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有限元法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受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基础的变形以及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上部结构受损情况很难用常规手段进行预测。文章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机车室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受损情况进行建模和分析,查明了引起结构受损变形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煤系硫铁矿对含汞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废水的pH值、所用煤系硫铁矿矿石的粒度、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及搅拌方式对汞的去除率有显著的影响.用还原铁粉对煤系硫铁矿(粒径为0.08mm)进行改性后,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当还原铁粉与煤系硫铁矿的配比为40:100、处理温度为200~250℃时,除汞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已有的煤矸石识别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了寻找新的煤矸石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煤矸石图像识别方法。采用Inception模型,并通过迁移学习共享已训练模型卷积层权值和偏差。从煤矸石图像库中随机抽取煤矸石图像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最后将该方法与传统图像识别方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识别煤矸石,准确率为93.5%,有效提高了煤矸识石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Two kinds of activated ways are used to prepare activated coal gangue fine powder, one is calcining coal gangue
at 800 ℃ (gangue A), and the other is calcining coal gangue with a certain calcite at 800 ℃ (gangue B).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strengths of blended cement mortar with coal gangue B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blended cement with coal gangue
A. Hydration of cements with the two kinds of activated coal gangue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he weight loss due to Ca(OH)2 decomposition of hydration products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thermo gravimetric
(DTA/TG)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pozzolanic reaction.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hydration cement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pozzolanic reac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the degree of pozzolanic reaction
of gangue B is faster than that of gangue A.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确定了煤矸石活化制备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包括焙烧气氛、焙烧温度、原料粒度、氯化锌与煤矸石的比例及酸化用酸浓度,并测定了活化煤矸石对废水中有机物及Cr6 的吸附去除率,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淮南矿区的原煤产量、煤矸石产量等基本情况、分析煤矸石存在的危害、阐述了淮南矿区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经验。并对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1年龄桐花树为材料,用完全营养液和不同浓度的煤矸石完全营养液浸出液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桐花树根形态指标及Cu、Zn、Mn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以5kg、10kg、20kg、30kg煤矸石粉分别加完全营养液配成30L培养液(分别标记为:A、B、C、D),其污染水平均超过国家I类水质的标准.其中Cu、Zn未超过II类水质标准,Mn超过II类水质标准.且煤矸石含量越高,污染也越严重.桐花树根部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是Mn含量较高,Zn含量次之,而Cu含量较低.且桐花树根部的Mn、Zn含量随着煤矸石浸出液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桐花树根系在煤矸石浸出液中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表明其对煤矸石浸出液的耐性较强.试验表明桐花树对Mn、Zn是富集植物,可以考虑其作为净化污水的植物.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现状,煤矸石在地质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制备的工艺流程、制备条件和性能研究,并对煤矸石基地质聚合物制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hydration of a blend of Portland cement and activated coal gangu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hydration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development. The hydra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by various means: isothermal calorimetry, thermal analysis, non-evaporable water measurement,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ated coal gangue is a pozzolanic material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hydration of the cement blend. The pozzolanic reaction occurs over a period of between 7 and 90 d, consuming portlandite and forming both crystal hydrates and ill-crystallized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s. These hydra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pure Portland c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activated coal gangue is substituted for cement at up to 30% (w/w), i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in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blend. A long-term compressive strength improvement can in fact be achieved by using activated coal gangue as a supplementary cementing materi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egree of hydration for both pure Portland cement and blended cement can be described with the same equation. However, the parameters are different since blended cement produces fewer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s than pure Portland cement at the same degree of hydratio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桥台高路堤工程勘察及历时一年的原位动态变形监测,重点阐述了粘性土直接修筑高路堤结构的变形特征、历时规律和变形稳定性,提出粘性土高路堤工后3年自身变形尚未完全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辽宁铁法矿区煤矸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煤矸石部分利用实验的基础上,对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并结合研究区煤矸石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今后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