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自教育"指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能管的事;让学生服务自己可以服务的事。"三自教育"活动是指在学生中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纪律意识、劳动观念和团队精神,达到学生自我约束的目的,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在此教育背景下要培养好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做蜡烛,燃烧自己,希望能照亮别人,可结果是教师工作辛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生本教育"中,教师变成一个点燃学生激情、激发学生潜能的打火机,让学生自己发光发热,教师教学轻松,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并且教学效果良好。生本教育的关键是"三个转变""四个突出"。其中,三个转变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条件,四个突出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谈教师对学生批评工作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推行、普遍实施赏识教育的今天,批评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忽视,其作用是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能积极主动地改正不足,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为使得效果更好,要注意方法手段,讲究策略艺术,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4.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作为自己的教育格言,以"让每一点星光都闪烁"作为教学宗旨,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24):51-53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潘映雪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职责。她进一步解释:"帮助教师发展专业技能,为教师创造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让校园真正成为书香校园、创意学园;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家长放心。"与许多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一样,她的思路明晰,说起教育来侃侃而谈。潘映雪1982年参加工作,30年的教学生涯一路走来,她引用了一句诗来形容自己:"久经风雨人不老,关山初度路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最好的调节剂.教师年长于学生,不论阅历、知识,还是涵养都胜于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说太多的"不"、"不能"、"不许"之类的字句来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是广阔的,充满灿烂阳光的.班主任要拥有一颗爱心来接纳他们的一切,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赵伟建 《生活教育》2013,(10):98-99
让教育与生活同行,教育才有前途,学生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教师才能做一名派往明天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把教育与生活结合一起,把教育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度,把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让自己让学生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真",把爱教育、爱学生时刻记在心头,而且坚守这份爱,把给学生一生的快乐作为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谢梦瑶 《广西教育》2014,(25):58-58
正现在的学生承受着很多压力,例如,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导致有的学生出现自卑、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如何将爱和关怀更好地传达给学生,让师爱的"阳光"照亮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能够茁壮成长呢?结合班级管理实际,笔者进行了"阳光教育"的实践探索。一、展示"微笑的阳光教师"形象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微笑是教师最动人的表情。笔者是一个爱笑的人,常常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开玩笑,有时还会自嘲一下自己的小失误。在和学生会心一笑间,笔者能够感受到  相似文献   

9.
温风琴 《宁夏教育》2008,(12):20-20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育的意义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损伤孩子,用博大深沉的师爱温暖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教育才会取得成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自身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学校的合力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功不可没,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持久的师爱是教育成功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他们难以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也不主动向教师咨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启迪引导,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结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自我意识教育。让学生观察自己,如实地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天然本色,包括肤色、长相、身材等。永远别去抱怨这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而要勇于接纳自己,善于认识自己,自觉地控制自我,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控、自理。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的"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应该是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学校和教师自己也满意的教育。就是说,既要让公众赞同、社会认可,又要无愧教师自己的良知。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将办学的着眼点放在"幸福"二字之上,也就是通过办幸福教育,推进学校健康发展,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迈进。一、和谐办校,培植幸福教育基础学校把家长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畅通  相似文献   

12.
王晖 《教书育人》2012,(19):32-33
"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每一位教师都是充满个性的生命体,一定有他自己的成长阶段和成熟季节,我们需要等待他们的成熟。等待是一种博大襟怀,等待是一种管理智慧,等待更是一种教育哲学。一、浸润——成长的土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提倡"用最好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我的学生。"让"读书——实践——思考"成为教师的教育行走姿态。1.让书香润泽心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浸润。读书可以让教师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读书可以让教师在行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多一份教育的智慧和思想的充盈。学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辩",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做秀之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周武始终坚持"每个孩子都重要,每位教职工都值得骄傲"的教育管理理念,将"让关注到每个孩子成为现实"作为自己的教育信念,追求每一位师生都健康快乐地发展。他主持研究了《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研究》《深化学科渗透,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发展转型期教师主动责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要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让学生放手探索,自己感悟,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彰显各自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主体"教育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元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和彰显,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时空中的合作,追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体性实现"共生共长"。从性质上说,"三主体"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共生的教育、合作的教育。从价值来说,"三主体"教育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建构,让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丰盈,让家长的主体性形成自觉。  相似文献   

17.
"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理念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为巴东一中的办学思想。坚持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思路,把教师作为核心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教以师为本,与时俱进,把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和根本,把教育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出"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含义丰富,既说明了学校要发展学生,首先要发展教师,最终促进学校发展,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让教育充满智慧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校的"三节两活动"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要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让学生放手探索,自己感悟,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行为观,"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20.
李奇志 《中国教师》2011,(11):45-49
顶多扫扫垃圾、剪剪草坪、发发宣传单就可以完事的绿色教育,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简称东实小学)实行起来却"小题大做":学校购买太阳能、风能设备,自己发电,净化雨水,厨余垃圾发酵积肥。这样大动干戈的绿色教育,值吗?培养学生什么习惯,恐怕哪个小学的校长和班主任心里都有谱,但哪个学生习惯养成到哪一步了,谁能心里有数?为什么东实小学的校长游家水和教师们了如指掌?"无论别人比不比分数,教师自己没有理由不教好学生。"这是不是苛责?"我不会一味责备班主任,因为没有哪一位教师不想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为什么又如此开通?这位从普通教师岗位走来的草根校长,答案只有一个: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个教师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