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刊登在2003年9月5日《重庆晚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3.
刘明学 《军事记者》2004,(11):20-20
2003年4月28日,本报消息《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以下简称“选调医务人员决战非典”)继去年荣获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后,今年又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应《军事记》之约,要责任编辑谈谈感受.我就把这篇新闻“出笼”的经过向同仁们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4.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苜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原因是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  相似文献   

6.
“短”是新闻的“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新闻学会等单位发起短新闻比赛,我应《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之约,在“报人评报”专栏就短新闻的话题理论几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媒体所传播新闻信息的全部,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漫画等所有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本文讨论的短新闻即指消息。消息是新闻的主力军,是媒体运用最广泛、最快捷的新闻发布样式。就某一新闻事件的传播而言,消息不仅起着打响“第一枪”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各个重要关节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1月11日上的消息《今天火车登陆海南》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据介绍,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当天,全国有150多家新闻媒体的200多名记者在现场采访。之后,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和播发的“火车登陆海南“的消息中,惟独这篇消息一枝独秀,成为获奖的新闻精品。它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3,(12):42-43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使一般人看来平凡的事例,显示其内在令人惊奇的特质。给我们采镇针写新闻佳  相似文献   

9.
1999年5月28日《河北日报》一版“一线写真”栏目里刊出一则消息,全题为《高碑店下乡干部是怎样工作的?请看他们的——“庄户日记”》。该文曾获得河北新闻奖一等奖,不久前又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这篇作品给人的启示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方面论,我以为它给人的最主要的启示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新闻作品进一步求出“新”来?  相似文献   

10.
王青 《新闻传播》2005,(8):25-26
在各类评奖中,稿件题材的重大性、涉及领域的宽泛性、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几乎成为硬性标准,冠以“全国的”、“全省的”、“第一的”、“首个的”往往占有明显优势。然而,有一则题材并不算重大(写的是”吃吃喝喝”的事情)、涉及范围并不算宽广(仅一个乡镇肉)、内容并不具有全面性(只是某个方面的情况)的消息——《能仁乡村村三年“零招待”》却获得2004年度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回想这篇稿件采写、编发过程,颇有几分感概。  相似文献   

11.
当记者几乎天天都要写新闻,但要获个大奖却不容易。我做记者十余年,也淘得一点“金”。这其中《农民出资奖园丁》荣获河北新闻奖二等奖,新华社也给以播发,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要写出好的获奖作品,唱好“识金”、“抢金”、“掘金”的“三部曲”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1991年至2003年期间,我采写的新闻作品有8篇“射”中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甘肃新闻奖。其中最令人得意的是,通讯《新一代的农户当家人》、《凭借“第一”力》和消息《5职工开发万亩荒山自铸“绿色饭碗”》,先后摘取了甘肃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总结获奖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新  相似文献   

13.
第一个问题,谈谈频率定位的问题。“中国之声”改版后,我们曾经专门做过统计:正常情况下,从周一到周五,“中国之声”在消息类节目中,每天有l5档《整点新闻》(《早安中国》中包含4:00《整点新闻》、《健康夜话》包含1:00《整点新闻》)、12档《半点新闻》(《新闻观潮》中包含21:30《半点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15.
张翀  周锐 《新闻前哨》2009,(10):31-32
武汉晚报消息《蔡甸一公司“点招”300返乡农民工》获得2008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该消息在采编中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9):80-80
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 钱莲生、刘玉杰在《新闻传播》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题为《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改革新闻评奖》的专题研讨文章,其中一段专门谈到“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的问题。文章说,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所有报送的参评作品中,存在奖项间参差不齐的现象。比如,在报纸奖评选中,消息类捉襟见肘,普遍薄弱,而通讯类往往大军压上,强手如林。评委们只好无奈地把消息类名额让位于通讯或其他门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08,(9):10-10
9月18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对外同时发布了《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奖决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公告》。记者从《获奖决定》中获悉,共有16名获奖人获得了该奖项,其中6人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10人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本期的“封面故事”中将会有对获奖人的有关情况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说到新闻文体,同行们一下子就会想到消息通讯和新闻评论这“老三样”。的确,长期以来,新闻人就是凭借这“老三样”打出了舆论的精彩天下,站稳了阵脚。近些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老三样”已发生了裂变、分化和更新。许多新闻作品已突破原有传统文体范畴,呈现出综合交叉、鲜活灵动的态势。尤其是西方“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引入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新一代的探索者们颠覆了传统的结构样式,并在“新闻实验”的旗帜下催生出新的品种和样式。《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最先打出“实验特刊”、“新闻实验”旗…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