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刚 《兰台世界》2015,(5):53-54
清末时期新式学堂的产生是"西学东渐"在我国深化发展的结果,是清政府充分借鉴西洋新式教育制度的结果。大量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建立,清政府吸收借鉴英美和日本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开创了免费师范教育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末时期新式学堂的产生是"西学东渐"在我国深化发展的结果,是清政府充分借鉴西洋新式教育制度的结果。大量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建立,清政府吸收借鉴英美和日本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开创了免费师范教育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华侨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私塾教育模式,第二阶段是近代新式教育模式,以创办新式学堂,讲授新知识、建立新学制为形式.  相似文献   

5.
童琮是清末民初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回族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回族第一所新式学校和第一个社会团体的创办人,为回族乃至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蒲应秋 《大观周刊》2011,(26):74-74
张之洞引进西方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改科举,建学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务实之风,扭转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的不良趋向。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世英,一生从政,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为清代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率先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响应辛亥革命,致力创办新式学校,对中国近代革命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19世纪60年代,第一批新式学堂由洋务官员创办,新式教育由此在中国发端,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效不彰。此后甲午战败促使中国官绅猛醒,经过深刻反思,他们认为教育的落后是中国失败的根源之一,其中师资力量的不足可以说是造成中国新式教育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救亡图存"大批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年的内忧外患促进了新式军事教育的兴起,新式军事学堂纷纷建立。作为清朝"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也出现了新式军事学堂,即东三省讲武堂。东三省讲武堂的建立是东北地区军事教育的肇端,同时也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清末慈禧政权不得已实施"新政"。教育方面在实施癸卯学制后,新式学堂及其外语教学也在急办宽办的绿灯中遍地开花。癸卯学制虽然是对中国封建科举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功利目的教育改革,使其仍未摆脱封建教育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张蓓 《编辑学刊》2011,(3):66-69
1897年《字林沪报》创办了副刊《消闲报》,这是中国报纸的第一份正式副刊。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密切依托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特定的历史社会状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儿童副刊以儿童为主流读者,旨在传播有别于传统蒙学的新式教育思想,培养"国家未来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正国内殖民教育资料严重匮乏我是从1984年开始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的收集工作的。1986年,在查阅档案时发现两本日本人撰写的我国东北教育史的著作,一本是山田丰君著,1933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略》,另一本是嶋田道弥著,1935年出版的《满洲教育史》,都是宣扬"满洲自古自成一体,不隶属于中国",美化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的"功绩"。为反驳日本人美化侵略的历史观,揭露日本侵华期间奴化、殖民教育的实质。我潜心研究,在1991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东北地方教育史》,并获得全国教育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从此,走上了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4.
冯桂芬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采西学的教育思想,注重建立新式学堂和改革教学内容,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培养本土外语人才,为中国近代外语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九十年回望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走过了九十年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20-1949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及第一个繁荣期;1950-1977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二次繁荣并跌落的阶段;1978-2008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三个繁荣期及其走低与再兴.在对早期图书馆学学科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与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认为未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理性发展应将专业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上来;对以往丰富的办学层次重新进行定位;继承前贤"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想,使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出版教育中技能训练与基础教育的关系。研究此问题前,先就日本编辑的工作变化和相应的出版教育作历史的回顾。迄至20世纪前半期的出版工作日本自1880年代建立起近代印刷事业后,出版事业也有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湖北档案》2010,(8):F0003-F0003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自隋唐起实行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止,从而开始了全面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进程。此件文凭是废除科举制度后新式教育制度的产物,见证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先生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大力提倡女子也要接受正规的新式学校教育,并且亲身投入实践中去,与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不少女子学校。先生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艰难探索,着实为后来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部于1998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根据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它将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摆到了突出位置。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流  相似文献   

20.
张世英,一生从政,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为清代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率先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响应辛亥革命,致力创办新式学校,对中国近代革命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