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题“名辩逻辑衰落了”不能成立,其因在于:“名辩逻辑”乃近人界定,并非先秦已有,何以能够衰落?“名辩”与“逻辑”、“名辩逻辑”不是同义词,有“名辩”思潮衰落之实,而无“名辩逻辑”衰落之实,况且“名辩”的思维形式与思想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韩非的"道理论"是在道、物二分的世界观框架内,特别将"理"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提出来并以"理"为中介,以"圣人"为依托,在先秦道论的发展大势中,诠释道与物之间的存在、生成关系,将"道生万物"转换成了"万物自生",完成了先秦道论的本体化转化。进而在"道理论"的框架之内,在先秦名辩思潮与"正名"语境中,将"物"分为"名"与"实"两端,借助"因循"思想与"形名"之说,阐发了具体的认识、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是赵纪彬同志生前所撰《先秦逻辑史论稿》的《序论》。序论曾三次易稿,先名《古代社会与古代逻辑》,后名《名辩与逻辑》,今名《先秦名辩思潮的逻辑果实》。前两篇序论,经过十年浩劫,已无底稿可查。此篇序论写于一九六一年,只好作为定稿。因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采用了郭沫若同志的体系,在名辩思潮发展上也基本采用了他的论断,所以,除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保留了自己的旧看法,并提出不少新看法外,毫无疑问的作了很大的修改。为了了却作者十数年的遗愿,我们将其逻辑史方面的论文搜辑成书。这篇《序论》,对全书的观点、方法和范围,以及他所发掘出的逻辑范畴和逻辑思想,都有概括的说明。特先为发表,藉求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鲁胜是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第一人,作为乱世遗珠的《墨辩注·叙》,虽不足三百字,但包涵了丰富的内容,鲁胜提出诸多创造性的见解。第一,鲁胜首次总结先秦名辩的历史,分野先秦名辩源流及流派沿袭;第二,鲁胜首次概括先秦名辨的内容与目的;第三,鲁胜首次归纳了名辩研究的方法等。但《墨辩注·叙》同样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时代局限,通过对叙的内容及其不足的分析,进而管窥鲁胜的逻辑思想及其派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拙著《中国古代逻辑史论稿》(副题《先秦名辩思潮的逻辑果实》)一书的第二章。特发表于此,借求指正。在孔門的名层方然里而,包含着  相似文献   

6.
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是学术探索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西方学者的元研究理论.可作为中国逻辑研究的借鉴。《公孙龙子·名实论》、《荀子·正名》和《墨经》的名辩学说,是先秦第一层次的名辩元逻辑。《公孙龙子·名实论》和《墨经》总结正名的逻辑规律,《小取》的“推”式论证和《墨经》的“止”式论证,是先秦第一层次名辩元逻辑的范例。诸子百家争鸣辩论的应用逻辑。是升华先秦第一层次名辩元逻辑的对象逻辑。现代学者以先秦第一层次的名辩元逻辑为对象逻辑,经过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建构第二层次的名辩元逻辑。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对原生态的先秦名辩来说.是必要的。先秦学者用古汉语表述的名辩,不经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不便今人认知与应用。对先秦名辩的创造性诠释和改造转型。融会贯通古今中外逻辑,建构适用于全人类的世界同一逻辑。汲取中国学者独创的逻辑精华。  相似文献   

7.
先秦名家又被称为形名学家或名辩学派,曾风行一时。其主要学说包含自然、科学、社会及至政治伦理规范等丰富的思维对象,以及许多科学的认识逻辑方法,表现了极为丰富的朴素辩证的思维形式和认识。 名家的教学内容理论深邃,富于抽象,所以他们在传学论辩的过程中所设计使用的方法,大都充满了逻辑的思辩,而且很有科学性。 假物取譬是名辩学派最重视最常用的传学方法,惠施和公孙龙经常运用。《韩非子》、《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名辩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逻辑学可分为两大派别,正名逻辑学和辩者逻辑学。正名一派的名辩思想多将名、辩与政治、伦理相联系,肯定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辩者一派多从纯理论角度出发,拓展了名、辩的理论深度。庄五则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全面否定名与辩,使庄子的名辩思想与先秦逻辑学两主要派别均不相同,不仅在先秦逻辑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而且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名辩逻辑经历先秦时期长足发展之后,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其原因多方面:君主集权,为政治服务,缺乏严密的推理形式,西方逻辑的传入。我们要从中国名辩逻辑发展中吸取有益的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正确答案是A周公。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其代表是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思想,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管仲法律思想是。明德慎罚”;邓析是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其思想的主要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孔子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仁”、“礼”。  相似文献   

11.
终身学习思潮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身学习思潮是当今世界一股十分强劲的教育思潮,它是终身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学习化社会理论而形成的。它始因于终身教育思潮,但是又突破了其理论局限,对当今世界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就终身学习的含义、终身学习思潮的特征和终身学习思潮对教育产生的影响等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名是先秦名辩逻辑的重要内容,是当时大部分从事名辩研究的学者难以回避的问题.<墨辩>继<公孙龙子>之对正名作了富有创造性的探讨,从正名的定义、正名的内容、正名的方法等方面阐发了<公孙龙子>的正名学说,完善了正名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继承和批判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司马迁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文学观。发展了萌芽于先秦时期的"发愤"理论,提出"发愤著书"说;进一步深化了先秦儒家对于文学社会功用的认识;《史记》浓郁的悲剧气氛,突破了儒家诗教"温柔敦厚"的"中和"思想。司马迁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学思想,对后代文艺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先秦名家学派的哲学思维,对古代文体学产生了诸多影响。先秦名辩与古代文体之间探究事物的角度,体现了相同的认知论;而文学作品体例风格之同异的认识和研究,又与名家学派辩证的同异观相通;名家学者所提倡的名实观,也正与古代文体学“因文立体”的思路不谋而合。名家学派思想以其逻辑性与思辨性为古代文体学研究提供了对事物的认知与研究的方法,二者具有某种思想上的共通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15.
论学习化社会的理念和基础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化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社会思潮,发达国家在构建学习化社会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我国也在世纪之交开始有所触动,但在认识上还很不充分。本从国内外学习化社会理念的实质,分析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结合我国上前的状况,初步探讨学习化社会的经济基础、资讯技术基础、政策法制基础及教育制度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汉后期出现的经学谶纬化思潮是汉代思想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现象。研究汉代思想史,不能不考察经学谶纬化的过程,今、古经学派对于谶纬的态度及其与谶纬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儒生的方士化是经学谶纬化的前提,而“学随术变”则是导致经学向谶纬化方向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学习化社会的理念和基础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习化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社会思潮,发达国家在构建学习化社会方法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我国也在世纪之交开始有所触动,但在认识上还很不充分。国内外关于学习化社会理念在不断发展,学习化社会理念的实质是构建一个人人都终身学习,以自觉的学习获得自身发展的社会可继续发展的社会。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在我国目前仍比较薄弱。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包括经济基础、资讯技术基础、政策法制基础及教育制度基础等。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诗歌体式嬗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先秦、两汉的二言、四言、骚体、乐府与五七言古体等诗歌体式的嬗变轨迹,阐述了五七言诗体之所以滞后的原因,认为古代诗歌体式的嬗变呈简朴向繁富发展的趋势。其内因主要是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齐言化与杂言化、音乐化与诗化,俗化与雅化,自由化与格律化等多对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施新课改纲要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中国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娱乐化倾向。课堂教学娱乐化是娱乐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理论的误解,对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和娱乐化思潮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使有效的课堂教学大打折扣。文章提出,要摆脱传统教学法并去除娱乐化课堂的负面影响,“生命课堂”作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施新课改纲要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中国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娱乐化倾向。课堂教学娱乐化是娱乐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理论的误解,对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和娱乐化思潮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使有效的课堂教学大打折扣。文章提出,要摆脱传统教学法并去除娱乐化课堂的负面影响,"生命课堂"作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