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掌握了轴向拉仲(压缩)、圆轴扭转及梁的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强度和刚度计算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以这三种基本变形为基础的组合变形,而为解决组合变形时的强度问题,就必须先掌握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2.
材料力学是研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破坏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杆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杆件,在不同形式的外力作用下,杆件的基本变形有轴向拉伸(压缩)、扭转和弯曲三种形式。梁的弯曲变形是杆件基本变形的一种,其内容在材料力学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梁的弯曲变形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梁的内力、梁的应力和梁的变形。1梁的内力梁的内力为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表示内力分布规律的剪力图、弯矩图是作为梁强度、刚度计算的基础。因此,对梁的内力分析、建立内力方程。画内力…  相似文献   

3.
材料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轴向拉伸与压缩、圆轴扭转、梁的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及相应的强度问题;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对组合变形进行强度计算;压杆稳定问题;能量法等。 材料力学课程涉及的概念多,题目计算也较繁锁,要学好本课程,首先要认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公式、定义及结论,而且应了解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只需要一个微分方程并确定两个积分常数,便可描述整个梁的挠曲线,进而计算梁上任意位置弯曲变形的简便方法。并且通过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及其在多载荷作用下梁变形计算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弯曲是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中的一种形式,粱的内力计算、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是弯曲内力的重点,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弯曲应力的难点。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实现了平面弯曲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提高了作图效率;动画演示纯弯曲梁的变形过程,并得出了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该方法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材料力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轴向拉(压)、圆轴扭转、梁的对称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以及以三种基本变形为基础的组合变形,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压杆稳定问题以及能量法。为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村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下面结合典型例题分析归纳三种基本变形,组合变形以及应力状态理论的重难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材料力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轴向拉(压)、圆轴扭转、梁的对称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以及以三种基本变形为基础的组合变形,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压杆稳定问题以及能量法。为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下面结合典型例题分折归纳三种基本变形,组合变形以及应力状态理论的重难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华  李志芳  邰燕 《考试周刊》2012,(12):162-163
正确绘制梁的内力图,是正确计算截面应力、变形和对梁进行正确配筋的前提。其绘制方法虽有多种,但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方法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内力图的画法,有待进一步探索。针对"三本"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快速掌握内力图画法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9.
应用力学课程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工程静力分析;第二部分基本构件的弹性静力分析;第三部分工程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口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后两部分的基础,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以及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这些内容大家在中学物理中有所接触。第二部分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重点包括:轴向拉(压)、圆轴扭转、梁的横向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计算,横向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欧拉公式的应用及其应用范围,压杆稳定性的安全校核等,这一部分的计算题型比较固定,但要求受力分析要正确,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答案,而且本部分概念较多,要注意灵活应用。第三部分是课程的学习难点,重点要求掌握求平面运动刚体上任一点速度的方法,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三部分.梁的应力与变形一、检查题1.理论推导题(1)试建立挠曲轴的近似微分方程,指出该方程的应用条件,并说明理由。(2)图1所示对称截面架,在其纵向对称面内偏离轴线δ处,受一对拉力P作用,试根据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建立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横截面的面积A及其对水平形心轴z的惯性矩I_z均为已知。  相似文献   

11.
变形体虚功原理是土建类《结构力学》课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但在证明 方面,多数教材或避而不谈,或证明过程繁琐难懂。本文中提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加以证 明,以供参考。如图1所示,简支梁AB上作用任意载荷P,此称为梁AB的第一状态,图中ab为梁上任意微段。微段ab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所受外力包括外载荷q,与相邻的微段间的相互作用力。(即 轴力、剪力、弯矩)此相互作用力对整个梁来说为内力(脚标1表示该力属第一状态)。图3所示为AB梁在其它任意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此称为AB梁的第二状态。 假设第一状态中ab段…  相似文献   

12.
在掌握了轴向拉伸(压缩)、圆轴扭转和梁的对称弯曲这三种基本变形后,下面将结合典型例题分析归纳总结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和疲劳强度问题以及能量法这几章的重点内容,最后还要就期末复习及考试的有关问题作一些说明,并给出一套综合练习题对题型加以说明。 一、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材料力学是机械、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许多力学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都是在材料力学中首先引入的 ,学好材料力学对上述专业打好力学基础至关重要。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体系是首先介绍材料的基本变形——拉、压、剪、扭、弯 ,在每种基本变形中均完整地讨论内力、应力强度以及变形刚度等计算 ,然后介绍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 ,最后是压杆稳定、动荷载及交变应力 (体系前部分框图如图 1 )。图 1传统材料力学教学模式绪论拉压剪切扭转弯曲非圆截面杆的扭转材料的力学性质超静定问题超静定问题超静定问题变形与刚度计算变形与…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分析大变形梁的一种计算方法,并对吊车悬臂的变形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这种渠的计算格式.  相似文献   

15.
梁位移的计算是材料力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在“等效梁法”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逐段刚化法”,对于加深梁变形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基于广义梁理论(GBT)的非线性显式动力梁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等截面薄壁钢构件的冲击响应模拟.考虑冲击加载时的应变率强化及绝热升温引起的热软化效应,当前模型采用了一种修正的Cowper-Symonds率相关本构模型.用GBT截面变形模态构建单元截面位移场,因此新模型可考虑构件截面的畸变、屈曲及任意的翘曲剪切等局部效应.此外,用三次非均匀B样条基函数拟合各个GBT截面变形模态的幅值函数.用Kirchhoff薄板假设构造弯曲相关位移场.用Green-Lagrange应变张量和PK2应力分别描述材料点的应变和应力,假设各材料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为了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给出了3组薄壁构件的冲击分析算例,将当前模型的结果和壳有限元(Ls-Dyna)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前模型和壳有限元模型的位移解和应力解具有等效精度,但所提模型的计算效率更高,并具备更好的结构明晰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tlab的材料力学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Matlab的GUI功能,开发出了一个材料力学图形用户界面系统。该图形用户界面系统能方便、快捷地处理材料力学静定梁的内力计算问题,并同时绘制6种静定梁相应的剪力图、弯矩图、转角图和挠度图。列举了简支梁、悬臂梁和外伸梁3种梁的计算可视化结果。实例表明:该图形用户界面系统方便、快捷,便于对各种情况下的外荷载与内力、变形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对于力学教学提供了方便的演示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材料力学中,计算粱的弯曲变形有许多方法,如积分法、载荷叠加法、有限差分法和能量法等。当受弯杆件是变截面粱或粱上载荷比较复杂时,用积分法、载荷叠加法求弯曲变形,计算相当困难。逐段刚化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逐段刚化法是与上述几种方法既有所不同,又有所相联系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比了现行的铁路和公路桥梁规范,总结了两种规范中承载能力安全储备的确定方法和设计表达式。定义弯矩和荷载两个指标,计算了截面尺寸、钢筋布置相同,材料属性不同的简支梁承载力安全储备。结果表明,与采用极限状态法的公路桥梁规范相比,采用容许应力法的铁路桥梁规范,其安全储备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玻璃纤维(GFRP)布与钢筋混凝土梁界面之间的粘结性能,进行了7根GFRP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与2根对比梁的试验研究.试验的变化参数为GFRP布层数、粘结长度及配筋率.试验结果表明,GFRP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极限荷载显著提高,但是发生剥离破坏的试验梁极限荷载有所降低,粘结长度是影响加固梁剥离破坏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GFRP布与钢筋混凝土梁界面粘结剪应力的试验分析方法并分析了界面间粘结剪应力的分布.同时,提出了GFRP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剥离正应力与粘结剪应力的理论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G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剥离荷载的计算方法.为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计算了试验梁界面间的粘结剪应力、剥离正应力及剥离荷载.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