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8,(1):48-51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诗人。其创作生涯中一直存在着"仕"与"隐"的矛盾纠结,具体体现在诗歌思想内容和言行两个方面。这与其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代和家族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而谢灵运本身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性格则是造成其"仕""隐"矛盾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谢氏家族清谈的书面体现,谢氏清谈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清谈的务虚之风与务实抒怀有机结合,二是在清谈中重视语言的辞彩,注意语言音韵的流畅谐美。在家风濡染下,谢灵运抛弃了纯粹的“空谈析理”,而是借助于山水形象“媚道”,从而导致富有“理趣”、注重辞彩的山水诗的涌现,无心插柳般地完成了中国诗歌史的“转关”任务。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以他的学识和才气成为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此后山水诗到唐代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以王孟为代表的清丽冲淡的派,并成为主流,杜甫一生的主要成就虽然不在山水诗,但他呕心写就的数百篇山水诗依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其心灵的途径。本文试从两者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本身来探讨他们的相同点:对理想的执着。  相似文献   

4.
晋宋之际,在玄言诗之后,出现了山水诗,谢灵运被公认为山水诗的创始人。在谢灵运以前,山水诗只是作为背景出现的,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到了南齐的谢眺,山水诗有了新的发展。谢灵运、谢眺人称“大谢”、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不祧之祖,其山水诗深受盛行于晋宋之际广为流传的佛教的影响,而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影响较大的,是东南佛教领袖慧远及其庐山僧团的"沉冥之趣"与"法身"思想,以及道生的顿悟论,由此形成谢灵运山水诗"应目--会心--感神--理得"的结构,此结构正是谢灵运对山水诗的探索和创新,也正是他对山水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以清新秀丽的笔调描绘山水,其山水诗在文学史上可谓成就不凡;杜甫虽不以山水诗闻名,但其山水诗亦成就斐然。就山水诗而言,杜甫对谢灵运有继承又有发展,两人均重视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杜甫更是将写实手法推向高峰。除此之外,杜甫笔下的山水诗更注重情景关系,达到了浑融的艺术境界,此乃对谢灵运山水诗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山水诗前人已指出其得益于佛教思想,尤其是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对谢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谢灵运极物写貌的山水诗与东晋品鉴式的山水诗之间有质的区别,体现了美学思想的根本差异,这一点与谢灵运继承和发挥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密切相关。谢灵运山水诗创造性地发展了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美学思想,在山水诗的创造上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鲍照的诗向来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山水诗稍显逊色,但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期的谢灵运则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后人常将其二人诗歌进行比较,更多集中于相同和不同之处,则很少关注"源出"关系。故而以鲍照诗是否源出于康乐为讨论重点,通过二人的诗歌分析,进一步得出鲍照与谢灵运诗歌之间的传承关系和鲍照后期山水诗的质量要远高于前期所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与田园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陶渊明诗朴素淡雅,谢灵运诗华丽雕琢;陶诗语言清如水,谢诗丽如虹;陶渊明以无为的心态在写实,谢灵运则以激荡的心情在排遣.  相似文献   

11.
由于谢灵运和谢朓各自心态的差异,促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山水诗创作范式。从山水的原态化到山水的生活化喻示创作情感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大小谢"山水诗创作题材和审美视角的变化。从意象的陌生化到意象的日常化,是创作题材的开拓,从动态纪游到静态写生的审美观照方式,则意味着诗歌意象向情景交融意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与元九书》和《读谢灵运诗》中都提到了南朝伟大山水诗人谢灵运,并对其山水诗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谢灵运在白居易心目中地位的提高是有其深刻原因的,本文则试图探究其产生了两种态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是我国晋宋之间的著名诗人,他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并成功地尝试了山水诗的特殊表现手法,被目为"山水诗的鼻祖".但是与以"陶谢"并称的陶渊明相比,谢灵运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大陆学界从"文革"结束后、八十年代开始对谢灵运的研究才渐渐增多,且思路开阔,研究不断拓宽、加深,现综合论述如下①: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其山水诗中蕴含着大量自然美因素。文章将从山水之色、山水之声、山水之形三个方面对其山水诗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深,本文主要从道家的自然观,谢灵运崇尚道家思想的原因以及道家思想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三方面来阐述道家思想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历代文学评论家对谢灵运的思想和世界观褒贬不一,但就他对山水诗创作的贡献而言却是公认的。本文就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风格、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并与陶渊明诗歌特点作以比较,从而更加突出表现谢灵运对我国山水诗创作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对谢灵运山水诗影响最大的是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但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怎样促成山水诗体的形成 ,谢诗与玄言诗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谢灵运在山水诗形成阶段有哪些杰出贡献 ,这些问题还有待学术界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和看法对客观公正地评价谢灵运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济世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灵运山水诗的内涵并非象传统上认为的盘桓山水、崇尚高蹈那么单纯;他的"达人"兼抱济物之性、功成身退的终极人生价值取向,贯穿其一生的"仕"与"隐"的深刻矛盾,寄情方式的一一幻灭,表现了他执着的济世意识,从而构成了其山水诗主题的丰富深刻的内蕴和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